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华人受金融风波冲击小 量入为出消费观显现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4:58  青年参考

  几经周折的救市案终于在美国两院投票过关。

  救市案出台如此艰难,是因为已经触及美国人的信心底线:7000亿美元(按新版本,实质已达到8000亿)投 下去美国经济能有起色吗?救市到底是救华尔街(Wallstreet)的金融巨头?还是救主街(MainStreet ,美国很多小城市都将其主要的街道命名为MainStreet)的平民百姓?如果华尔街的贪婪无度被纵容,民众还要付 出多少代价?

  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风险已经从房屋市场扩展到股票、保险业,乃至普通的储户和贷款人了。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 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通过种种杠杆,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然而,这些手段或可促 进投资回报率,却无助于真正的财富增长。除了华尔街高管的薪酬能够按照他们画的饼那样飞速增长,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暴增 。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此有一个比喻。刘明康最近在天津举办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指出,7000亿美元只是快餐 ,暂时填肚子,真正需要的是精心烹调的中国式美味。他称中国的监管经验值得学习。刘明康此次尖锐批评美国金融监管,指 其“非常荒唐”引外界注目。但与其这说是中美监管体系的差异(中国金融业的漏洞也何其多),不如说是消费模式、乃至民 族传统的差异。

  当美国金融业遇到危机时,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在美国的华人对此有切身体会,在金融动荡中,华人 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比如房价,9月30日刚刚公布的20城市住房指数下跌了16.3%,创历史之最;但华人社区的房 价则基本稳定,有的还有微升。这是因为华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购买房屋通常是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 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华人遭受损失也较小,因为对风险过高的产品涉及不多。说到底,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 出”观念,即便在美国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中,依然进行自我风险调控。

  无独有偶,与美国房贷市场相比,中国房贷市场虽然有泡沫,但尚未出现大的危机,原因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念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指出,国内商业银行对房贷的首付比例要求非常严格,且贷款风险评估比较谨慎,加 上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十分保守,因而与美国次贷存在根本性差异。

  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超前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作为美国模式 向全世界推广。

  当然,美国人之所以敢于超前消费,一是有其发达的社会保障系统作后盾,二是有世界各国垫底,万一出问题,美国 可以凭借它的超强地位,尤其是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各国转嫁危机。但是这一模式有其内在的风险,当消费超出收入太多,导 致资金链条断裂,危机会以成倍的规模爆发。

  中国人的消费观一度被作为保守、落后的代表。大陆个人消费贷款推出之初,就曾引发争议,“借钱过日子”是很多 人难以接受的。而美国式过度消费引发的危机,印证了中国量入为出的理财观的价值。当然,次贷危机并不否认适度消费的必 要性。对于华人,重要的不是不花钱,而是有节制、有风险控制地花钱,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中国美国与其说是代表了两种消费模式,不如说共同促成了一个模式——就是说,美国的过度消费,以中国的过度生 产为支撑;中国的内需不足,以美国的超前消费来补充。所以中国人省吃俭用攒的外汇都投进了美国国债。中国除了避免金融 风险的无监管外,还需要刺激内需。否则,生产过剩带来的危险,也不亚于消费过度。

  (美国《侨报》10月2日社论)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