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半是黄金 一半是浑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5:3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一半是黄金一半是浑水
一半是黄金 一半是浑水

  经济学一代宗师凯恩斯曾经把黄金称为“野蛮的遗迹”。可是,在现代金融信用体系相当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人们依然对黄金如此地渴求?

   黄金,一种质疑的力量

    文/卢波

  接替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美元,性格似乎远不如它的前任那样沉稳

  “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再难持守,世界上到处弥漫着混乱。”次贷危机以来,“文明世界”对金融秩序的混乱感受终于在2008年9月达到了顶点:新加坡的白领们在友邦保险(AIA)新加坡客服中心门前排起了长龙,要求退保,因为这家公司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已经向美联储申请过渡性援助贷款,有倒闭之虞;中国的创业者们在刚刚租下的办公室里接到电话,下一轮创业投资将无限期推迟,因为电话那一端,曾经自信一切在握的投行顾问,也许今天下午或是明早就要抱起小纸盒,离开曼哈顿的写字楼,一去不返。

  飘逝的秋风中,下一个靠得住的价值是什么?

  不管是世界大战,还是金融风暴袭来,每当时代变得不可信,黄金的光芒总会突然重现在公众眼前。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出于对“纸上财富”的担忧,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黄金现货价格屡次冲击历史新高,2008年3月,黄金现货价格突破1000美元/盎司,创造了新纪录。此后金价一直维持在800美元/盎司水平线上,直至9月中,开始冲向900美元/盎司。

  经济学一代宗师凯恩斯曾经把黄金称为“野蛮的遗迹”。可是,在现代金融信用体系相当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人们依然对黄金如此地渴求?难道说,在这个关头,他们已经对“文明”的信用体系产生了怀疑,不愿意再把自己辛苦积累的财富交给百年老行发行的证券、甚至一度最坚挺的货币去计量?

  野蛮却可靠的遗迹

  黄金成为第一种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纯粹出自“天赋”——地球在宇宙大爆炸中合成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黄金在地壳中平均每1吨岩石只有0.0035克的稀少含量,以及抗氧化、抗腐蚀能力极强的物理特性。

  稀缺,保证了黄金不易贬值;抗损力强,使它成为最好的储存和流通工具。

  欧洲文明发展3000年后,截止到公元1500年,拥有的黄金加起来,还不到2立方米;1908年,经过地理大发现掠夺南美黄金,美国加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俄国西伯利亚淘金潮之后,西方世界所有黄金合计为10立方米。一直到今天,各国央行地下金库里储存的黄金也不过3万吨。

  大自然为黄金白银的供给设定了上限,谁也不能无中生有。贵金属铸币和实行金银本位的纸币,价值基本稳定。社会就是用这个手段,将统治者装进了笼子里,防止他通过滥发货币,掠夺民间财产。

  在民间社会相对强大的欧洲和中东地区,不管是哪种政府,为了让民间接受其发行的货币,一般都采用贵金属铸币。波斯皇帝铸造的大流克 (Darics )金币、东罗马帝国铸造的拜占庭金币(Bezant)、威尼斯共和国铸造的达卡金币(DVX)都流通了几百年,多数金币比发行它们的政权流通得还要长久。

  挑战金本位的尝试总是不成功的。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与铜钱并用。

  为防止贵金属在流通领域与大明宝钞形成竞争,政府禁用银两交易。可是历史证明,再强硬的政权也不能维持无法兑换金银的纸钞,一旦政权衰驰,纸币就将崩溃。随着明朝后世皇帝大量发行宝钞,宝钞很快贬值,流通受阻,嘉靖元年(1522年),大明宝钞正式停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法币”与“金圆券”更加生动地证明了这个定律。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将已经难以为继的白银本位改为与英镑和美元挂钩的“法币”制度。“法币”实行之初,由于可以与英镑美元自由兑换,建立了实际上的金本位,并未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但抗战随即爆发,国民政府取消了“法币”自由兑换外币政策,加之8年抗战军费形成的巨额政府赤字,均靠发行纸钞来冲抵,导致“法币”在12年间贬值1万亿倍。

  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的金圆券,本是“法币”破产后,为挽救政府信用推行的货币改革方案,发行之日就规定了金圆券总限额为20亿元,以美援5亿美元为准备金。后来,不仅许诺的美援准备金未能到位,且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形成新的恶性通货膨胀。

  为维护金圆券信用,当局曾于1948年底开始准许以金圆券兑换金银外币,全国各地立即出现数以十万计的抢兑人潮。老电影《乌鸦与麻雀》中,上海市民蜂拥前去“轧金子”, 他们对黄金这种“野蛮的遗迹”如此渴求,反映的其实是人们对当局货币政策的极度失望。

  按照货币史学家普遍认可的比率,宋、明之际,一钱黄金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七八百元人民币;

  而2008年9月22日,美国纽约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以每盎司873.60美元报收,折合成人民币,约为每钱(3.75克)716元。

  1000年来,黄金的实际购买力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经济总量增长不快、社会动荡经常发作的时代,以黄金储存自己的资产,最合适不过了。

  黄金无用论

  黄金护佑人们从强权任意剥夺他人财产的年代,平安地走到了现代。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是,现代社会里,仍然坚持用黄金保存资产的人越来越少。道理很简单,一两黄金放进保险柜里,1000年后还是一两。黄金不能生息,在资本增殖的和平年代,黄金也就成了人们排位最末的一个选择。

  罗马神话里有个故事,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福里吉亚国王迈达斯得到酒神巴克斯的祝福,可以点万物成金。这个本领一开始让他兴奋无比,但当他食指碰触到美食、想要拥抱爱女时,食物和女儿马上就变成了黄金,迈达斯后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黄金虽是衡量万物最可靠的价值尺度,但它的实用性却与纸币相差无几,饥不能食,寒不可保暖。而且,从中世纪就开始发轫的商业文明,对人类积累下来的财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保值还不够,它必须化身资本,参与再生产,增殖出新的财富。

  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中心城市的商品交易会上,私人开具的本票和汇票,替代金银铸币成为商人间的主要流通手段。随着票据清算中心的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私人货币”逐步扩大,使得流通中的实际货币规模远远超过了金银铸币的发行规模。这是对大自然决定货币供应量的第一次挑战。

  资本的加速流动,给历史发展安上了加速度引擎,需要货币供应也相应提速,继续由大自然决定货币供应量已经不现实了。但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当局仍然掌握在保守派手中,迟至20世纪20年代,明确标示含金量的金本位货币仍然是世界主流。

  打破这个局面的是1932年当选美国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尽管他的前任胡佛总统离开白宫时,在留给他的纸条上写着:“我们需要黄金,因为我们无法相信政府。”急于采取扩张货币政策,拯救大萧条中的美国经济的罗斯福政府,仍旧于1933年4月宣布1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的比率失效,从根本上动摇了世界货币的金本位制。

  虽然战后坐拥千金的美国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但在不断膨胀的国际资本面前,这片森林的身影顿显单薄。1971年8月15日,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冷战军备竞赛中元气大伤的美国宣布关闭美元兑换黄金窗口,彻底放弃金本位制。从此,黄金之锚从海底拔起,各国货币汇率自由浮动。用什么来计量和交换人类的财富,成了人类自己的事情,与大自然的美丽赠品——黄金,再无瓜葛。

  黄金的终极价值

  黄金离场之后,美元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以美元替代黄金,作为全世界的一般等价物,是否像当初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黄金替代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一样“合理”?这个问题现在回答起来也许为时过早。

  毫无疑问的是,美元的价值似乎远不如它的前任那样恒定,究竟是因为这个时代本身就更加变幻无常,还是因为人们对美联储的信赖难以比附对大自然的敬畏?

  在温和的卡特总统执政期间,苏联入侵阿富汗,曾经使美元对黄金的比价跌至850美元兑1盎司黄金;强硬的里根时代,美元对黄金又涨到300美元兑1盎司黄金;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黄金价格再次上探历史最高点。相对于工业社会的另一种近似一般等价物——原油,美元的价值更是起伏难测,从1973年的每桶原油2.1美元到今天的每桶120美元。

  美元价值难测,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发行毕竟由人来决定。仅仅靠印钞,就能冲抵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给支持自己的选民带来充裕的商品、服务和闲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抵抗的诱惑。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他的《黄金的权力》中写道:“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拜占庭金币、第纳尔、英镑,都没有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据永久的统治地位。当美元或者欧元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履行支付工具的职能时,黄金也许会再一次充当起终极仲裁者的角色。”

  在“超前消费”习惯带来的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风暴、将投资银行引向灭亡的2008年秋天,讨论新的世界货币的诞生以及黄金的终极价值,或许正逢其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黄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