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书记、市长纵论自主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17:04  《决策》杂志

  书记、市长纵论自主创新

  -本刊记者 徐浩程 王运宝

  对于即将从案头纸面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市将如何在省级统筹下,上演各自的传奇?又将如何发挥典型示范与带动作用,助推安徽奋力崛起?

  当安徽迈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合肥、芜湖与蚌埠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共同纳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对于即将从案头纸面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市将如何在安徽省的统筹下,上演各自的传奇?又将如何发挥典型示范与带动作用,助推安徽奋力崛起?就此,本刊采访了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

  共享试验区的改革优势

  《决策》:从今年开始,安徽将致力于构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具体贯彻这一战略的三市来说,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吴存荣:城市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创新创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创新创业能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合肥作为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就是要以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为主线,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以技术创新工程、知识创新工程、产业创新工程、文化创新工程、创新创业服务工程这五大创新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创新工程,探索区域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之路,逐步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

  省委、省政府提出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我们坚决拥护。同时,也看到,虽然以合芜蚌为中心,但同时整合了马鞍山、铜陵、安庆和淮南等城市的创新资源。

  陈树隆:自主创新是芜湖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没有核心技术,就势必造成总是跟着人家走的被动局面,而留给自己的则是牺牲环境、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付出。虽然能换取一时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形不成持续竞争力,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科技创新更要坚持开放性思维,敞开创新大门,芜湖将加强与合肥、蚌埠及周边地区创新资源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决策》:三市经过多年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自主创新的亮点,这对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吴存荣:近年来,合肥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为契机,积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围绕汽车、家电等八大重点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

  合肥已连续两年安排一亿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并实现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合肥就地转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7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50多家,总产值820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3%,占全省总量的3 4.7%,占全市GDP比重接近18%。

  陈树隆:在科技创新方面,芜湖优势与其他地区的优势不尽相同,安徽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多,而芜湖的科技创新则主要以大企业为主,比如奇瑞、海螺等。目前,芜湖市已经出台关于科技创新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服务、环境等。

  陈启涛:蚌埠是一座科教基础雄厚的城市,拥有7个中央、省属科研院所,91个地方科研机构,3个博士后工作站,13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2所高等院校。近几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深入实施,蚌埠上下科技创新意识日益增强,创新氛围初步形成,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转化步伐加快,驻蚌科研单位的创新资源得以发挥,龙头企业及优势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只有提升实力,

  才能增强辐射力

  《决策》:9月,安徽将召开一次全省性的创新大会,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将正式出台,试验区将正式进入操作阶段。对合肥、芜湖与蚌埠来说,是不是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怎么发挥各自优势?

  吴存荣:创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发挥出合肥科教实力,产业转化,促进发展也是一个长期命题,不可能短期完成。合肥正在积极朝这个方向迈进。

  经过努力,合肥初步形成了一套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了促进、服务创新的平台和推动以企业创新为重点的高新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今后,合肥还将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把科技创新推向更高层次。

  我们初步规划到2010年,要建成科技创新的基本框架体系和政策体系,形成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到202 0年,把合肥建成国际重要的、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知识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和创新型示范基地,把合肥打造成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到那时,合肥将真正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

  陈树隆:今年年初,芜湖市出台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明确芜湖将主要从六个方面抓好试验区工作,其中的重点是科技创新项目。这包括:挖掘一批有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准备一些科技产业项目;打造一批科技产业品牌,主要是科技产业方面,比如汽车、水泥等。海螺水泥有自己的设计研究院,其生产技术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要引进一批人才,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芜湖将出台相关政策,对优秀人才重点引进。

  芜湖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目标是构筑区域综合创新体系。为此,芜湖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芜湖计划加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构建适应人才高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芜湖的产业竞争力。

  陈启涛:在试验区建设上,蚌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措并举,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与蚌埠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产业和企业体系、自主创新要素市场体系、自主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型人才体系、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综合竞争优势显著。

  为此,蚌埠将明确创新主攻产业。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产业基础为依托,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主攻产业加快发展。

  近期,蚌埠将加快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组建,争取年底前正式启动运作。同时,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由财政出资,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构建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蚌埠市的《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率先出台,并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决策》:安徽设立试验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发挥三市的优势带动三市周边地区的发展。王三运省长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安徽要“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那么,三市将如何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吴存荣: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合肥调研,对合肥的发展寄予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合肥要为全省发展多做贡献,必须要卧薪尝胆,继续玩命地去干,否则我们的目标很难完成。带动安徽加速崛起,合肥自身要做大做强,迅速增加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陈树隆:芜湖要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关键是自身实力要增强,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自主创新是芜湖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自主创新上,拉长产业链也可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奇瑞把汽车主体产业放在芜湖,其他的零部件配套产业可以就近转移,这样可以降低生产、物流等成本,与周边区域共享合作发展成果。同时,芜湖要选择和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实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推动20家企业上市,形成上市企业中的“芜湖板块”。-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决策》杂志

更多关于 安徽 创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