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李亚杰、谭浩、李靖、刘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
从30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历史的必然。
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回眸30年大跨越,经济建设一直是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
位于中国最西南角的云南省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之一德昂族的聚居区。经过30年发展,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李腊军说:“以前家里猪也没养,包谷也不种。现在,卖猪的收入一年有三四千元,种的香蕉也投产了,年收入13000多元。这在父母那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村的变化,折射着国家的变迁。
3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历史性抉择。从此,中国的改革事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艰难探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村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突破,使中国经济发展的航船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航道。”
回眸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无不铭刻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烙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30年来,我们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逐步演进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