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要让拉萨也变成钢筋水泥森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16:4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世界最高城市天然湿地重新“长”大

  目前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拉萨拉鲁湿地已经从20世纪末的不足6平方公里恢复到现在的6 .2平方公里,占拉萨市总面积的11.7%,这是夕阳下的拉萨拉鲁湿地。

  我的家乡在纳木错湖边,11岁去草原上的学校读一年级,后来糊里糊涂去了北京上学,14岁进了中央民族大学附 中。高中毕业的时候,还没有参加大学考试,新华社就来学校里招人,希望有少数民族学生进当地分社。于是我考进了新华社 。1985年,我在中国新闻学院上完专科之后被分配到西藏分社,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摄影。

  本来我是希望做文字工作的,但是在接触到摄影之后,我逐渐意识到了影像的魅力。那时候我看了很多前辈们在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拍的西藏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出拉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我希望很多年之后,人们也可以从我的照片 中看出一些当代拉萨的变化。

  20多年前当我开始拍摄拉萨的时候,这个城市还比较闭塞和落后。那时全城只有一条宽一点的主干道,卫生环境很 差,常常能看到人们在街头随地小便的情形,对于环境和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更是一点没有。

  比如我拍的拉萨第一座大型游乐场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修在现在布达拉宫广场的位置,现在看来多可笑啊。那时候拉 萨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城市建设和美化意识还不足。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的是蔬菜。以前在拉萨能吃到的基本就是萝卜、白菜、土豆,其他几乎什么都没有。我们去成 都出差,经常会带一些绿色的蔬菜回来,在单位的院子里自己搭个塑料棚种。现在拉萨的蔬菜几乎都是当地的菜农提供的了, 即便是冬天,这里有的品种也跟成都街头的没什么两样。

  这20多年来拉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一代都与内地没什么不同,一样上班、看电影、去酒吧,网上流行的新潮 事物也很快就在他们之间流传开了。老年人照样每天早上要先去转经、磕头、喝茶,但是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上也有了很大的变 化。比如现在拉萨超市里陈列的东西,与内地真的没什么差别。

  交通方面更不必说,现在立体的交通网络都已经搭建完毕,公路、铁路进出拉萨都方便得很。尤其青藏铁路的建设带 来很大的影响,无论是货运还是旅游方面。

  从2001年青藏铁路动工开始,到2006年工程结束,我一直跟着拍摄了全过程,从拉萨到格尔木至少往返了一 百多趟。我记录下铁路沿线原来的原始地貌,也看着铁路一步步修过来,拍了近万张片子。内地文明将会慢慢沿着交通网渗透 进西藏来,与藏族特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我希望能尽力记录下这些变化。

  拉萨发展得很快,市区内有些地方跟其他省会城市没什么差别。但是拉萨周边环境的雪山、湿地、湖泊是别处很少有 的,所以现在对拉萨来说很重要的是环保。

  比如主图里的拉鲁湿地,就是拉萨市内六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植被覆盖率很高,鸟类也很丰富。它是拉萨的“绿肺 ”,调节着整个城市的气候。我们不保护它,城市气候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要知道,现在青藏高原的雪线都在上升,虽 然自然的趋势也是如此,但是人力所及的范围内还是应该多尽力。

  我几乎每年都去拍摄拉鲁湿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色彩,从各个角度去表现它。现在内地很多城市都是钢筋水泥的 森林,希望拉萨能在发展和融合之中尽量保持自己的特色,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都应如此。

  现在环保已经逐渐成为拉萨人的共识,绿化、保持卫生都不必过分强调,大家都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家园。在人文 环境方面也是一样,国家和政府对这方面都很重视,每年都会发布相关的文件,投入大量资金,保护藏族文化和传统。比如我 在2003年拍摄的用传统工艺维修西藏古建筑,就是在国家提倡的“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进行的,也体现出对少数民族文化 和习俗的尊重。-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