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没窗户、咣咣响的“闷罐车”到有空调、软沙发的“和谐号”,从最高时速60公里到运营时速350公里,从最大载重3000吨到货车重载两万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铁路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蜕变。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五年完成建设;世界上运输量最大、效率最高的重载铁路——大秦铁路,屡破运量极限;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铁路屡创世界奇迹,创造了一系列令国际同行赞叹的中国标准。
铁路网纵横南北东西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仅为5.17万公里,而且城市之间往往每天只有一个车次。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铁老大”成了“老大难”。无论是差旅,还是探亲访友,花一两天的时间挤在条件艰苦的火车上成为百姓出行的“心头之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铁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三大铁路建设重点战役在中华大地全面展开。90年代,京九、兰新、宝中、侯月等干线相继通车,建成了衡广、兰新等一大批铁路复线以及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铁路建设再掀高潮。1997年,京九铁路通车,创造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光辉篇章。同年建成的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山势陡峻,深谷纵横,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31%,创造了山区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进入新世纪,铁路建设向攻坚克难的高峰攀登,其中被誉为“雪域天路”的青藏线堪称世界奇迹。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并实现了持续安全平稳运行。青藏铁路围绕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开展攻关,实现了一流的冻土施工和养护、一流的卫生保障、一流的生态环保。
30年弹指一挥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1978年的5.17万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了50.9%,京广、京沪、京哈、京九线四条大动脉纵贯南北,“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与“华东经济走廊”浙赣线两条大干线横跨东西,磅礴纵横的铁路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持。1978至2007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8.15亿人增长到13.57亿人,增长了66.5%;货物发送量由11.01亿吨增长到31.42亿吨,增长1.6倍;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
提速、重载居世界前列
上世纪70年代,我国铁路最高运行时速不足80公里,平均时速仅约40公里,出行难、运行慢,铁路运力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提速为民生。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此后的四次大面积提速,使我国铁路提速网络总里程达165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其中直达特快列车时速119.2公里,特快列车时速92.8公里。
2007年4月,流线型的白色巨龙——“和谐号”动车组被引入第六次大提速,这些时速200至250公里的国产动车组列车将众多城镇划入了“一小时经济圈”,让许多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同城效应”。通过六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成套技术,进入了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先进行列。
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时速12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我国省会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
与既有线提速相媲美的是中国铁路重载技术的飞跃。2007年12月27日3时58分,H28509次万吨重载列车从北京地区的茶坞站开出,标志着大秦铁路实现了3亿吨煤炭的年运量。这条西煤东运的大动脉承担着负责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5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企业生产用煤、民用煤和出口煤的运输任务。
通过学习掌握重载机车和重载线路等一系列重载核心技术,中国铁路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载技术体系,突破了世界单条重载铁路年运量不超过2亿吨的理论极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