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驴友:勇敢者的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10:3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夏 燕

  “有驴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有人生的激情,也有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

  10月6日晚,杭州湖滨派出所。

  张光荣的脸上满是焦虑。五天前,妹妹张光美和几名驴友前往武夷山,原计划5日返回杭州,但距预定的时间过了一 天,还是不见人影。她下意识地拨打妹妹的手机,却发现抽屉里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张光荣赶紧调取妹妹手机里的通话记录 清单,按顺序一个个地回拨,几次“无法接通”之后,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声音,但让张光荣恐惧的事情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妹妹和驴友们在武夷山集体迷失了方向。

  当晚十一点多,李硕正在值夜班,媒体网站的工作性质已让他习惯了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无意间,有同事说起了杭 州驴友在武夷山失踪的事,随即,办公室里还展开了小讨论。出于职业敏感,李硕觉得这会是一个抓人眼球的消息。于是,他 赶紧在网站论坛上发帖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并希望各方人士能够予以帮助。

  接下来,正如李硕所预料的一样,消息很快像水纹般扩散开来。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可乐加冰”、“宝马”、“ 警长”、“牛仔叔叔”4位中国户外救援志愿者同盟的骨干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搜救队,连夜从杭州赶往武夷山。

  武夷山大搜救

  黄岗山海拔二千多米,位于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部分,也是武夷山主峰和东南 大陆最高峰。除了春夏秋冬变幻无穷的景致外,更因其日照时间少,降雨量多,湿度大而成为人迹罕至的无人区。

  长假前,曾多次在西藏等地徒步旅行的驴友小武,在网上发帖征集一起去黄岗山探险,活动路线为杭州—上饶—西坑 —黄岗山—福建半源村—武夷山—杭州,其中黄岗山—福建半源村两个点是原始森林。几天后,小武带领着8名队员一起坐上 了开往上饶的火车。同行的四男五女中,除了领队小武外,其他人几乎都没有探险经验。

  10月5日,一行9人并没有按行程坐上回杭州的火车,也没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骤然间,一种焦虑不安的气氛在亲朋好友间弥漫开来。

  而随着时间推移,关注这件事的人,也越来越多。6日晚,在杭州临时救援队赶往武夷山的同时,一名驴友通过搜索 武夷山户外俱乐部,找到了当地一个叫“老鬼”的驴友。据称,后者的户外探险经验丰富,对武夷山的地形也非常熟悉。

  看完小武一行人的路线后,“老鬼”的第一反应是:队伍应该是在黄岗山失踪的。

  “失踪队伍的线路经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那是个无人区,如果没有向导,在独树尖附近很容易迷路。而且5 日到6日凌晨,当地下了暴雨,驴友更容易迷失方向。”“老鬼”如此分析。

  7日早上,杭州临时搜救队到达福建境内,与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人员取得了联系。随即,在当地民警和向 导带领下,搜救队开始上山搜索。与此同时,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也开始关注此事。

  当日上午10时左右,几位失踪驴友的亲友突然接到了从山上打来的电话,原来,确实如“老鬼”所料,他们遇上了 两天暴雨,直到天晴,山顶上才有微弱的手机信号。

  随即,“老鬼”与驴友领队小武取得了联系,但小武并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只说被困在童子关后的山顶上, 两三个小时后就能下山。根据小武提供的信息,大家分析失踪驴友会在江西境内下山。但5个多小时过去了,搜救队仍然没有 见到驴友的身影,并且再次与对方失去联系。

  当晚,搜救队只得驻扎在上饶黄村进行休整。

  8日天刚亮,两支搜救队分别在江西、福建境内上山搜救,两地熟悉地形的警民也陆续上山,一张搜救大网撒开在整 个武夷山脉。因为天气偏热、山路艰险,搜寻异常辛苦。

  11时左右,令人振奋的消息终于传来,福建警民在距武夷山封水关约10公里处的山中找到了失踪驴友,所有人的 身体状况良好。

  “有驴的地方就有江湖”

  10月9日,失踪驴友和搜救人员全部回到杭州。

  回忆起这场搜救行动,搜救队员“可乐加冰”觉得绝非“辛苦”两字可以形容。

  “去这么危险的地方,简直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搜救过程中“可乐加冰”的额头被树枝划出了两道血印,手臂上也 起了很多包。当地向导告诉他,黄岗山植被复杂,野生动物多,连当地人都可能会迷路。

  然而,让搜救队员们没有料到的是,他们与脱险的9名驴友会合后,发觉后者连最基本的风险意识都不具备。一位不 愿意透露姓名的搜救人员表示,他们听说那9名驴友被护林员送到分水关一家饭店后,马上赶了过去。当时,脱险的9名驴友 个个面无表情,面对询问一言不发。但不久后,其中一个女孩子却语出惊人:“我觉得很好,很刺激,下次再来玩”。

  “作为一个户外运动领队,穿越这么危险的无人区,竟然带的都是新人。通讯保障做得也不够,只带了一个GPS, 电板又太少,最后很多人的手机都没电了。”这名搜救队员表示,迷路后既然已经发出求救信号,就应该在原地等待救援,而 不是随处走动。

  小武坦言,队伍曾经在大雨里走了11个小时,当时他也开始害怕起来,但不敢流露在脸上,怕影响其他队员的情绪 。

  “大量没有经验的新手涌入,让一些自以为是的老驴友胆子越来越大,思想麻痹,往往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中国 登山协会调查研究小组副组长杨为民分析。

  事实上,不仅是新手,越来多的“老驴”也开始成为事故的主角。

  登山、攀岩、溯溪、漂流、沙漠穿越、徒步、野外生存……在将探险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大自然总会不经意地 显露出它瞬间冷漠的表情。“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不该死人的地方死人了,这是个可怕的趋势。”杨为民说。

  “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儿。”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户外探险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只能在小说或传奇故事中寻觅它的身影。到了2000年,户外 运动逐渐掀起热潮。

  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从事过登山户外运动的人口有1000余万,仅次于篮球人口— 其中包括老年人健身型的登山。但即使只统计“消费型”登山户外运动人数,也有200余万人。而据中国登山协会提供的最 新数据,目前国内经常参加登山户外运动的约有5000万人。

  户外热,从户外用品的销售势头中也能一窥究竟:1996年中国大陆出现了第一家户外用品店,到了2005年, 整个户外用品行业实现了100%的业绩增长,有户外运动俱乐部700多家。

  伴随着这股热潮,“驴友”这个名词也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里属于那些厌倦了城市水泥森林,有惊人的勇气背起包,追赶落日降下的那个山头的侠客”。一位资深驴友在日 记中这样记录自己独行千里的豪情。

  “有驴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有人生的激情,也有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

  2006年7月,广西南宁市13名驴友相邀去郊县森林旅游,不料夜晚露宿时山洪暴发,一名女孩被洪水冲走身亡 。女孩的母亲状告驴友,要求另外12名驴友赔偿35万元。这起被称为“中国第一起户外案”,由于涉及到AA制中各驴友 间是否担责的问题被广泛关注。

  AA制,中国户外运动最常见的集合模式。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凭着一个帖子,本着费用均摊的原则就开拔了,简单 、快捷、省钱、但缺乏专业指导,没有相近的户外技术背景,在朝一个地方前进时,激情抹杀了安全意识。

  “登山和户外运动存在比较大的危险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组织者和参加者之间可能彼此不了解,造成风险的加 大。一旦发生问题,这种纯AA制的活动形式,就难以确定责任问题。”前中国登山协会户外部部长李舒平认为,进行登山户 外活动,还是应该走俱乐部这条路,有组织地进行,不要搞“无责任团体”。

  统计显示,在户外运动引起的安全事故中,大多数是由单人行动、亲友活动、朋友结伴及网上组团的。这些人对活动 的危险性、必要装备和技能不了解,急促地加入探险行列,风险自然也不可避免。

  杨为民并不反对这种集合模式,在他看来,有错的是不做准备的人。

  “户外的本质就是个性,但不能把个性当成一种时髦,个性只属于有能力有准备的人。”他认为,在喜欢户外活动的 驴友,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去一个地方活动前,先了解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征,再做相应的准备,才能大大降低发生意外 的危险性。

  “有人提出建立所谓的救援体系,但我认为那是最后一步。”他说,“责任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须考虑到自己身 上的责任、你的家庭责任、你的社会责任,简单说,你的生命并不是你的私有财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行的,也是不切实 际的。只有考虑到了这些责任,你才能够去预知一些风险,去做一些事情,也才能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