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乳业的“后三鹿”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10:3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夏 燕

  重塑消费者对奶业的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切都需要慢慢来。

  牛奶,喝或不喝,是一个问题。

  如今,这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选择问题,更是公众信任的民生问题。

  镜头一乳业市场:

  风波骤起 行业震荡

  9月22日,继给奶业带来前所未有重创之后,三聚氰胺事件还在继续“发酵”。人们在谴责不良商人的同时,开始 将矛头指向有关监管部门。这一天,中国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当天下午,杭州市民林洁在联华杭州华商店的牛奶销售区域转悠了半天,最后还是放弃了买奶的想法。她以前常喝的 蒙牛和伊利已经全部下架,摆放这些产品的区域如今空空荡荡,此前随纯牛奶附送的赠品也已经取消。而一些原先不起眼的品 牌牛奶,则摆在了从鲜奶到常温奶最为耀眼的区域。

  有顾客向理货员打听蒙牛和伊利的下落,得到的回答大体相似:下架了。就是不下架,放在这儿也没人买。商场方面 的回答则是:相关的检测还在进行,检测完即可上架,但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两天。

  林洁本来想拿一箱其他牌子的牛奶,后来想了想又放下了。“既然还在检测,有没有问题还不好说,”她想。

  就在一天前,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海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蒙牛的奶制品销量,较去年同期“降低了 可能70%—80%都不止”、“从18日到21日,损失大概已经有5000万元左右”。

  在连续两次公布三聚氰胺的检测结果后,蒙牛、伊利等奶业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景象一片惨淡:

  9月17日,蒙牛在香港停牌,在此之前已经连挫3日。23日复牌后,蒙牛乳业开盘报6.85港元,较停牌前的 20港元,低开幅度达到65.75%。

  9月19日,伊利停牌,停牌之前已经连续下挫4个交易日,17、18两天更是连续跌停。

  然而,可见的利益损失还不是最可怕的。

  作为中国有代表性的奶业企业,蒙牛的损失不仅包括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批次产品的退货与下架,更主要的,还是消 费者对这些“上榜”品牌的下意识排斥。

  物美杭州文一店的公关部门人员介绍,得知部分奶粉不合格后,采购部门当即就给雀巢、美赞臣等销售占比较高的进 口奶粉供应商下了订货单,订单量较之前提高了30%左右。

  事实上,虽然“问题奶”涉入的产品批次较少,但专家分析,就像一个品牌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消费者的感性一样,品 牌的毁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

  而这一次,感性的天平同样倾向了一些本地牛奶品牌。

  即便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剧烈的行业震荡,还是有不少本地企业感到欣慰—他们寄希望于此次事件能够成为整肃行业的 契机,为奶源收购建立正常有序的市场规范。

  其实谁都知道危机意味着乳品行业的损失,但数年来对混乱市场的仓皇应对,仍让他们宁可选择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

  镜头二本地企业:

  安全生产 确保质量

  “怎么可能会这样?”9月14日,来自三鹿的消息传到陈腾耳中时,做了多年奶业的他甚至第一次听到“三聚氰胺 ”这个名词。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还是让身为集团公司董事的他和美丽健乳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中。

  市场上,不仅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品牌牛奶的销售量直线下降,美丽健、双峰等杭州本土牛奶品牌同样被波及。继 液态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消息被证实后,浙江省质检局随即对市场上所有液态奶分批进行了抽查。

  “报告没有出来的那几天,所有人都在煎熬中渡过。”尽管认为自己的牛奶没有问题,但消费者的怀疑、销量的直线 下降还是让美丽健一度陷入了困境。

  接下来,随着报告出炉,本地牛奶的销售曲线也出现戏剧性变化。由于没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其销量上升“出乎意料 ”地快。

  “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对此,陈腾认为。

  而不管承认与否,针对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奶业企业的选择其实并不多:或者紧急增加三聚氰胺的检测,或者开辟更 为安全的奶源通道。这其中,后者更成为最安全的选择。

  毕竟,三聚氰胺问题虽然呈现出监测漏洞,但若追溯根源,仍在奶源建设方面。

  “奶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很多环节的风险你都没法控制。”在陈腾看来,本地牛奶的安全,雄辩地证明了自建奶源 的重要性。

  “宁可牺牲销量,也要确保质量。无法控制安全的奶源我们必须舍弃,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让他颇有信心的是, 美丽健原奶除来自浙江衢州的自建奶源基地外,其余全部来自杭州下沙的规模牧场。“一只母牛的产奶期大约为5到6年,产 奶期一过必须‘下岗’,这样才能保证产出来的奶是质量最好的。”

  然而,这样的“条件”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事实上,由于受土地、牧草饲料、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及我国长期施行“南果北奶”农业产业结构和政策的影响,我国 80%的奶业资源集中在北方区域,且饲养分散化。而南方作为牛奶的主要消费市场,尽管奶业发展与北方存在一定差距,但 其奶牛饲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以及机械化挤奶、电脑智能化管理的程度都要远远高于北方。

  而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因为奶业加工厂的扩张速度太快,与奶源基地的发展速度极不协调,造成许多加工厂开 工不足,不仅造成浪费,也给奶源的不良竞争埋下了祸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717家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61. 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5倍。在此期间,奶制品的价格并未出现大的波动。

  但同期全国奶牛的数量达到1402万头,仅比2000年增长了1.8倍。

  而今,虽然三聚氰胺的检测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有业内人士还是很怀疑其治本的功效。“三聚氰胺可能检测出 来了,但‘四聚’‘五聚’呢?”

  “四聚”“五聚”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据了解,仍有化工领域的所谓“专家”,平日专门研究奶企收购原奶所规定 的各项指标,找出“配方”后推销给奶站或者奶农。“有的奶站专门请了调奶师调配原奶,其存在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最大的困惑还在于,大家都把视线紧盯着各项规定的指标,“有谁关注这些符合指标的产品,到底还是不是原奶?”

  这给国内奶企出了一道共同的难题。产业布局的调整或许可以通过时间来实现,产品质量或许短时间可以控制,要恢 复消费者的信任,就远没有这么简单了。

  但在陈腾看来,本地人喝本地奶,仍将是一种有效的情感诉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风波以后,美丽健增加了送奶的 员工数量,“从凌晨2点到晚上6点,都会有人把最新鲜的牛奶送到你的家里”—危机面前,本地企业的增值服务优势无疑是 其他乳业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镜头三 圆桌会议:

  振兴乳业 义不容辞

  10月20日,杭州运河广场。包括美丽健乳业、新希望双峰乳业等在内七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共同发出质量诚信宣言 ,向社会作出六大承诺。

  四天前,陈腾才参加了一个“振兴乳业,重塑奶民信心”为议题的“圆桌会议”。

  从亚瑟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圆桌会议,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从来都隐含着与会者“一律平等”和“协商” 的意思。

  彼时,针对如何对杭州乳品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监管、如何在生产源头把好安全关、如何重塑公众信心等问题,来自政 府、企业和市民三方的代表,首次面对面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

  会议上,为了凸现重塑本地牛奶信任体系的信心,所有的茶水一律以牛奶代替。

  “我们过去是好的,现在是好的,今后也一定是百分之百合格的。”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永裕表示 。

  而后,为了证实牛奶是“安全”的,林永裕索性把消费者带进了牧场和生产车间。

  “那些东西,你们到底加没加?”牧场里,一位市民直截了当地问林永裕。

  “我们给奶牛吃的是苜蓿草,饲料用玉米酒精糟粕,豆渣等等,这些都是植物蛋白含量很高的,奶牛吃这些已经够好 了,根本不需要再加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林永裕也直截了当地回答。

  林永裕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杭州奶业协会的常务理事。

  在他看来,要重塑老百姓对乳业行业的信心,杭州本土企业义不容辞。

  “杭州有33家奶牛养殖户,11700多头奶牛,在持续数周的牛奶风波中,奶源始终充足。”林永裕透露,平时 本土奶的产量每天在200吨左右,占杭州每天牛奶消费量的40%左右,“问题奶”事发初期,杭产奶随市遭遇寒流,销量 跌到115吨左右,但如今,销量上升很快。

  之于危机,林永裕和陈腾的看法不约而同—“是挑战,也是机遇。”

  毕竟,虽然危机对本土企业的影响不大,但也足以敲响警钟—质量是第一,对消费者负责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杭州几家产奶企业,除了配合质监部门工作发布牛奶检测公告外,企业自身也提高了质量检测的投入,除了购买用 于检测三聚氰胺的设备以外,有些已经建立了实验室,严格监控,防止有害成分进入生产线。”林永裕说,“重塑消费者对奶 业的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切都需要慢慢来。”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观察与思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