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保复出顾客来电“有没有保险柜卖”
1980年3月27日,在沉寂了20年后,中国人民保险和中国保险公司两个白色的竖牌子再一次挂了起来。
“中国保险公司就是中国人民保险的子公司。”叶奕德老人指着泛黄的照片回忆说,那片办公地点现如今已经成了月 坛宾馆。
叶奕德现在已经80多岁,中国人民保险1949年成立起,他便是其中的办事员。1958年,人保停止一切保险 业务后,叶奕德期盼它的复出已经等了20年。
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保险?
30年前的事,在叶奕德记忆中依旧清晰。1958年中央停办中国人保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两城市外 )。由于全国城乡推行人民公社,吃饭都不要钱了,人民的生、老、病、死以及社队企业的意外损失统统可由国家集体包下来 。那保险也没有必要存在了,当时中国人保的办事人员纷纷转业,最少时候只留下了九个人。
这九个人组成了自商委员会,主要负责没有停办的国际保险业务。刘威是这九人中的一员。他回忆说,由于一些业务 已经与国外签订了合约,风险责任也必须承担,所以尽管国内业务停了20年,但国外业务一直还存在。不过这个时期的保险 只是作为财政部下面的央行一个国际贸易处的部分业务。
而叶奕德则是当时人保转业的人员之一。
“我去师范学校当了老师,但在转业学校头几年,曾先后三次给中央写信反映国内保险不应停办。”叶奕德说,其中 一次是1962年中秋节,根据当时中央提出的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是“共产风”,叶奕德认为国内保险也是被“共产风” 刮掉的,建议应当恢复。
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保险?由保险公司来分担风险,补偿经济这是国际上一直以来的合理经验。“我当时就回家给中 央写信,一式两份,一份通过财政部转递,一份通过银行转送。过段时间,同宿舍一位做国际业务的同志告诉我,我向中央提 出的建议李先念批示‘暂缓办理’。”叶奕德明白了:国内保险有希望复办,中央领导没有否定,只是暂时不办。
有没有保险柜卖?
1978年,叶奕德等来了恢复保险国内业务的那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恢复保险业务。
在业务准备恢复的时期,人手缺乏、保险条款缺乏等诸多现实难题让发展颇为艰难。
动员归队的老“人保”人员只有两三人,又从江苏、上海借几名老保险来北京。叶奕德也是其中一位。恢复后的部门 统称为国内业务部,没有产险、寿险、再保险之分。
但当时困难更大的还是老百姓不能接受保险观念。保险业务刚恢复时,很多人根本不明白保险公司是做什么的,经常 有人打电话来问有没有保险柜卖。叶奕德说,可能现在听起来很可笑,但当时情况就是如此。
叶奕德想起恢复后的第一次保险工作会议上,现场的一名人员挤倒了屏风,屏风险些压在出席会议的国务院原副总理 薄一波身上。这件意外事件让叶奕德记忆犹新,觉得保险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什么风险意识,也认识不到 保险有什么作用。
“我跑遍了几乎全中国,除了西藏因为有事没能去。我们需要调查市场,向企业了解、个人了解,到底他们有什么需 求。”叶奕德回忆说,“开始我们做业务时,主要还是去做企业生意;不过经常是去一家企业很多次,企业也不愿意投保。他 们觉得多少年来也没出过事,为什么要花钱去买保险。”叶奕德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先集中“攻破”一家企业,然后去向 其他企业宣传,一家保了,其他企业心里也会动摇。
当时1978年一个月制定了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汽车第三者责任险、简易人身保险等7 个险种。
而现在市场份额最大的车辆保险“复出”时,还经历了颇多曲折。
上世纪50年代交通部曾经提出不该为车主办保险,觉得有副作用,鼓励开车的人“闯祸”。
“对于是否要恢复制定车险的条款我们当时也有犹豫,过了几天我们还是决定要制定。我们就通知了公安部、交通部 ,大家一起在北京、上海开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得出结论还是可办。”叶奕德说,不过车险开始成为财险的绝对主力 也是2000年私家车兴起后的事情了。
各种险种制定好后,1980年3月27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复出。
“买寿险是倒霉的事”
“当年全国就一家保险公司,主要向一些单位卖财险,业务也可以做得不错。”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说, 1980年第一年中国人保就进账4.6亿,在那时已经算相当不错的表现了。
相比财险业务,人保的寿险在80年代初期基本可忽略不计。“寿险可能要讲到死亡以后怎么办,这些都是忌讳的, 寿险我们不敢去宣传,老百姓觉得买寿险是倒霉的事。”虽然1978年,人保就已制定了简易人身保险,但开始并没怎么去 卖产品。
简易人身保险1块钱保费,交20年,俗称生死两全保险。也就是规定期限内发生意外死亡,赔付保险金额,满期未 发生事故则返还1000元。中国人喜好储蓄的意识让这种舶来的保险产品十分受市场欢迎,并且现在仍然有一定销路,只是 1块钱保费已经再也找不到了。
“当年我也为一家三口人一人买了一份。”庹国柱说,不过保险的保费和保额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给付预期有关。人 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1块钱保费保1000块也没什么太大意义了,后来也有人建议调整成10块保10万。
事实上不仅是恢复初期,寿险业务在1980年后的10年中都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不像现在有医疗险、重疾 险、养老险等等各种形式的保险,当时市场上主要也就简易人身保险、养老险。“社保的对象是国企职工,那些集体职工、农 民、返城的知青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就主要依靠中国人保了。”而由人民保险独家垄断的局面终于在1986年被打破。
1986年7月,中华联合保险的前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1988年5月和199 1年4月,平安、太平洋两家全国性综合性股份制保险公司也相继成立。
“跑街小姐”冲击波
进入90年代,社会已发生巨大转型,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因为两大事件而发生改变。
首先国企改革启动。生老病死靠国家的信念开始发生动摇,老百姓的危机意识也由此萌生。
国企停产、半停产,单位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险也都成了问题。
“这一社会变化第一次让老百姓意识到了对保险的需求,不过,像东北等不发达地区的老百姓也没有钱能买得起商业 保险。”曾在人保总公司人身险部的曹青杨回忆说,相比其他地区,上海市民的收入相对要高,保险意识也成熟得早。
其次,美国友邦的进入也对中国的保险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992年,中央高层决定对美国国际集团开放上海保险市场,让其子公司友邦保险在沪设立独资保险公司。
由于考虑到避开和人保的竞争,中央只允许友邦保险从事个人业务市场。
美国友邦独特的代理人营销方式,迅速将保险观念推向中国城市的各个角落。同年11月,第一批36个寿险代理人 ,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海人称其为“跑街先生”、“跑街小姐”。
而在那之前,还不熟悉市场经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论其产险业务,还是寿险业务都无需搞什么营销。叶奕德说, 一般客户都是国有单位,所以一个文件下去,全厂或全学校人手一份保险。
“正是友邦的个人营销撬动了老百姓的个人需求。随后1994年平安保险也引入了代理人机制。”曹青杨发现原本 由人保牢牢控制的市场坚冰被打破,而个人寿险市场成为人保业务的软肋。
保险走近普通百姓
虽然曹青杨和他的同事们都清楚意识到了友邦的冲击。但由于涉及手续费列支的问题,财政部一直不同意人保也推行 个人营销制度,只允许人保在上海开展个人营销试点工作。
曹青杨还记得,当时在上海分公司对面街道那个简陋的办公室里,四五百名营销员分上下午轮流开会。尽管只有一个 主险,但每过几天就能看到有新保费入账。
那时仍有一些老保险人持有保留态度,但曹青杨他们认识到,这将是改变寿险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营销业务的 特点就是先入为主,巨大的市场效应改变了市场格局,改变了国内传统的业务观念。”1996年10月底人保的营销部正式 开业,其营销业务才全面推开。大家都十分激动,也有些忐忑不安。
开业刚过一个小时,第一笔两万多元的保费交到柜台,让曹青杨和同事们惊喜异常。在当时大城市的街道上,常常可 以看到各家公司的营销员,坐在印有公司标志的小方桌后面为路人咨询、发放险种宣传单,普通百姓也开始真正关心起寿险产 品。
“我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接到好几个朋友、同学关于保险的问询电话。很多人业务量很大,一个月可以达成四五十张 单子。”曹青杨说。
而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位来国内工作的马来西亚保险人说,他自己便有五张以上的保险 单,家里专门有一个抽屉用于存放这些保险单证,自他来到内地工作后,保险费每年还会委托他的助理代为缴纳。相比而言, 在中国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北京,人均保单数仅为0.6张。
“与保险的普及度密切相关的无非是人们的风险意识和经济水平。”曹青杨认为,老百姓能够逐渐意识到对家庭的责 任和未来的风险预期,再加上现在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将促进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
□本报记者殷洁北京报道本版图片/新华社资料图片
-新观察
生活需要保险保险先谈保障
改革开放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许多在计划经济中断流的历史重新恢复充满活力的涓涓细流,保险在中断20多年后 的恢复即是其一。它宣告的是“一大二公”生老病死由国家全包的破产,它告诉人们,政府其实没有那么大能力,即使有那么 大能力,在权力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也会因花别人的钱办事而出现腐败、低效、低质。
一晃又将近三十年过去,保险离我们的生活好像是越来越近了,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和我们的距离仍然是“若即 若离”的。当疾病突袭时,当SARS、雪灾这样的重大灾害来临时,当房屋倒塌时,保险离人们有多远,就是保险与人们的 实际距离有多远。显然,这个距离似乎和大部分国人都还相当遥远。
同时,保险的社会角色也没有很好地归位。从政府角度看,还没有使它回到应有的“管理社会”的主流地位,它在众 多的金融机构中,仍然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字辈;它在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上,充当的仍然大多是拾遗补缺的功能。保 险作为举众人之力为个人承担风险的社会管理机制,是人们告别自生自灭的半原始社会生存方式的重要工具,它要织一张社会 安全网和社会保障网,共同抵御人类面临的高风险……
一日三十年3月27日
●1980年长白山、卧龙、鼎湖山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出
●1981年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逝世
●1987年中国首届特殊奥运会举行
●2001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奉命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了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 公约》批准书
●2003年国务院在京召开廉政工作会议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公布
●2007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样式发布
温故知新
保险公司曾被说成“剥削公司”
据新华社保险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预见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失之后 ,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补偿自然灾害损失的保险基金仍需继续存……
那时流行
街边台球
流行时代: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流行指数:★★★★☆
据说台球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清朝末期。解放前,只在大使馆、租界地和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几大城 市私人开办的小规模台球厅室,有几张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