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口“试管”10年孕育改革时代
从卫星遥感地图上看,在深圳南头半岛上,有一片伸向南海又酷似张口巨蟒的山地,叫蛇口。它和香港澳门,隔海相 望。
中国改革起于深圳,而深圳始于蛇口。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属下的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创办了外向型工业区,创立“蛇口模式”。1993年 区内人口4.3万人,其中职工3.5万人。
虽然面积只有2.14平方公里,却因在全国率先探索人事制度、住房制度、金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试验, 而拥有“蛇口试管”、“中国改革的延安”等称号。
小平:蛇口发展比深圳还快
“特区”蛇口的光环,与一个人的名字———袁庚如影随形。
退休已16年的袁庚今年91岁,现居蛇口,曾任蛇口工业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
在任14年,蛇口招商局总资产从1.3亿元增至200多亿元,还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即平安保险公司和招商银行。
而由招商局独资开发的蛇口工业区,从一个普通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改革的先行者”,“特区中的小特区”。
2008年3月17日,蛇口地标建筑新时代广场28层,正和记者聊天的袁庚之子袁中印接到一个来自杭州媒体的 电话,要求采访袁庚先生。近半年来,他每天都能接到一两个记者电话,请求拜见父亲,但均被婉拒。
在儿子眼中,父亲年岁已高,身体不佳。“除了每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说说话,其他时间基本在睡眠中度过。”在当年 现实状况下,蛇口工业区既是一家企业,但同时也要承担一级政府的基本职能。
招商局博物馆现任馆长乐俊人说,工业区创立之初,为企业铺平发展之路,需要工业区自己完成创业初期的基础投入 ,从通路、通水、通电到后来通电话等,都是工业区设法解决。包括后来园林绿化,园区内的市容管理,也是工业区的事情。
随着工业区进驻企业数量增多,外来人口日趋多起来,工业区一边要做好自己园区发展大业,一边要做好类似道路扩 建、医疗保障、银行保安等诸多事情。因此,刚成立管理局时,工业区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政企合一。
1989年6月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题为《蛇口十年巨变探秘》的文章中写道,小平同志说:“深圳发展快, 蛇口比深圳还快”;香港前总督尤德说:“蛇口变化的节奏比香港还快”。
30年后回头看,袁庚的贡献显然不止于在他主持蛇口的14年里,使蛇口成为一颗耀眼的经济明星,因为,改革从 来不可能是“一条腿”。
民选干部胡耀邦说“好”
过永鲁,原蛇口工业区发展研究室副主任,现招商地产高级顾问。在他的眼中,袁庚的蛇口试验并不在乎其经济价值 。
22年过后,过永鲁对于袁庚198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说的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蛇口弹丸之地,又是由 一个企业开发的,如果着眼于它每年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那何足挂齿。如果把它看做一根试管,也许会引人关注。”因为, 袁庚试图在一些制度和体制上尝试创新和探索。
1982年3月28日,蛇口工业区向中组部请示,要求破例同意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到蛇 口视察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当即批示:这是选人用人的一个新的路线,应当支持特区连续实行。
一年后,胡耀邦到蛇口工业区视察。时年66岁的袁庚把谋划许久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设想告诉了他。
听到胡耀邦说“好”,袁庚立即接过话,“总书记说了好,我们就记录在案,马上打报告这样做。”凭着这把“尚方 宝剑”,袁庚在工业区开始向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刀。从1983年4月开始,蛇口工业区改干部委任制为聘用制。
两个月后,公开选拔干部在工业区正式推行。和袁庚共事多年的原工业区党委副书记彭顺生告诉记者,第一次公开选 举开全国民选之先河。
1983年4月,蛇口工业区第一届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袁庚高票当选管委会主任。在第一届管委会就职典礼上, 袁庚代表党委、管委会作工作报告时宣布:“从现在开始,工业区将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今年已过六旬的彭顺生回忆起袁 庚当年的做法对其仍感敬佩。彭顺生就是袁庚于1982年从清华大学招来的第一批干部中的一员。
小平默许干部制度改革
嗣后,袁庚开始考虑对任期内干部进行信任投票。按照他的设想,从1983年4月开始,所有干部都要接受群众的 监督,每年由群众投一次信任票,一半以上群众不信任、不称职及渎职者立即更换。两年改选一次,坚决打破领导干部制度的 “铁椅子”。
1984年4月22日,蛇口工业区全体干部300余人,对第一届管委会进行首次信任投票。信任投票结果,管委 会获信任票295张,各位成员得票也过半。袁庚本人获得1张不信任票。
24年后,现任蛇口一家公司老总彭顺生对袁庚在当时投票前说的一句话记忆深刻,袁庚说干部制度的改革,旨在探 索一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新路子。当年的做法至今仍是全国首创。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视察蛇口。
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彭顺生回忆,袁庚在汇报基本情况后,特别希望小平对正在进行的干部制度改革试验讨个说法 。当时,小平微笑着看了看深圳市长梁湘。梁说,应该说是成功的,蛇口是深圳特区各项改革的先行点。
尽管小平当时对蛇口工业区干部制度的改革没有直接表态,但小平的微笑默许,使得他探索体制和制度改革的步伐更 加坚定。
民主质询候选人汗流浃背
信任投票之外,蛇口还开展了候选人民主质询。
1985年,第二届蛇口工业区管委会要换届。4月1日,推选候选人大会如期举行,15人当选为第二届管委会候 选人。4月19日开始,15名管委会候选人轮流发表演讲,向选民们报告自己的施政方案。第一轮施政演说和选民提问在现 在的蛇口育才中学进行。
作为当时的候选人之一,彭顺生对当年被提问质询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与其说自由提问,不如说接受选民抄老底的 拷问。”15名候选人必须先回答规定的5个问题。比如你认为蛇口工业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您当选的话,首先 要抓好的三项工作是什么?等等。
在回答完问题后,每位候选人还必须接受选民的个别质询。
针对一位候选人的女儿调入工业区,有选民站起来发问:请问你女儿是怎样调入工业区的?现在安排在哪个单位?具 体干什么工作?有一位候选人曾驾车出了交通事故,选民提问:你那次驾车外出发生事故受伤,为公事还是私事?你在养伤期 间,如何领取工资?是否仍继续拿奖金?“选民们所提问题往往令候选人坐立不安,汗流浃背。候选人也有自己的主动权,对 选民的问题可以不回答。但不回答就可能失去选票。”彭顺生回忆。
4月26日,选举结果公布,袁庚以1006票名列首位,164人没投他的票,第一届管委会7名成员中有3人落 选。
招商局博物馆馆长乐俊人告诉记者,在后来工业区有限公司的董事会选举中,面对选民的答辩会更显民主,更具特色 。
“有人说你在任期间,没干什么实事,你同意吗?”“你去美国长达一个月,干了些什么事?花了多少钱?游了多少 山?玩了多少水?”类似尖锐的问题,每一位参选董事都遇到过。乐俊人回忆,尽管场面热闹,气氛活跃,但候选人往往一身 冷汗。
政企分开蛇口回归企业本位
经过十年的实验后,中国改革“试管”蛇口管理模式回归常态,实行政企分开,具有地方政权的蛇口区管理局,在1 990年被取消,蛇口、南头合并,随后成立深圳市南山区。随后,蛇口的人事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国土规划权等, 陆续划规深圳市各级政府。
1992年4月,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成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工业区慢慢回归企业本位。
1992年12月,袁庚退休后曾写过一篇短文,“1878年,爱迪生在门罗帕克实验室最初点亮的白炽灯只带来 8分钟的光明,但是这短暂的8分钟却宣告了时代的飞跃,世界因而很快变得一片辉煌。
最初那盏古拙的灯泡,它的纤弱的灯丝何时烧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真切切留给了人们对不足的思索和对未来的 希望。“2007年底,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4.81亿元,招商局集团总资产2167亿,管理总资产1 4156亿元,连续三年获评A级中央企业。
今天,蛇口成为深圳特区的一个街道。和资料记载的30年前差不多,现在蛇口街头到处可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 就是生命”等大幅宣传标语。
从蛇口客运码头回望南山,最抢眼的建筑是山脚下的中集集团(CIMC)研发中心大楼,而深圳湾左岸是占地10 6公顷的蛇口集装箱码头(SCT)。如今,CIMC、SCT均是招商局在蛇口创办的众多世界级企业之一。
距CIMC大楼300米的新时代广场是蛇口的地标建筑,也是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其四周聚集了招商 银行、招商地产等众多著名公司和景点。
本报记者吕宗恕
-新观察
今天,如何超越袁庚?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时代,80年代的深圳更是光荣与梦想交融,海水与火焰交织。
直到如今,深圳人还在怀念80年代,因为那个时代不仅仅有“时间就是金钱”的“深圳速度”,更有“杀出一条血 路”的“深圳精神”,这条血路不仅仅是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经济建设,而且是追求民主、法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之 路。
蛇口如是,深圳亦如是;袁庚如此,梁湘更是如此。
然而十几年来,当年在蛇口乃至深圳进行的制度和体制改革却被忽略了。实际上,当年的袁庚把制度和体制改革看得 和经济发展一样重要,他深深知道,没有制度和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就没有保障,不可能获得成功。除此之外,袁庚对蛇口 的梦想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区这么简单,而是希望借蛇口这个试管,孕育更宏大的梦想。
当年李嘉诚一度要求入股蛇口工业区,如此一来,蛇口这一批创业者就是原始股东,马上可以坐拥千万。然而袁庚没 有答应。蛇口人说,如果蛇口工业区完全股份化了,那就意味着是一个商业企业,袁庚要在蛇口进行更宏伟的改革试验就没法 实现。
可以想见袁庚当年在蛇口改革的气魄和蓝图,他怎么会简单地局限于经济领域呢?相比蛇口工业区创造的经济效益, 袁庚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更为巨大,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一直是缺乏的。他在蛇口进行的民主直选、竞争辩论,让今天的我 们觉得自愧不如;他提倡舆论监督,包括对他自己的批评报道毫不掩饰,不仅仅展示了他的宽广胸怀,更反映了他对权力制衡 关系的深刻洞见;他一再提起“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更是倡导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经典……
今天,我们进行新一轮思想解放,认真审视袁庚等人及他们的改革,可能发现袁庚的理论造诣其实就是我们都知道的 常识,他的思想境界也没有高到天上去啊,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把他视为改革的先锋,把80年代的深圳奉为改革的圣地? 的确,袁庚是人,不是神,他的改革思想简单明晰,我们都想得到,说得到,但是我们都难以学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梦想与行动的脱节,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难有更大突破的困境所在。如果把袁庚当年在蛇口进行的改革比作一座山,那么 我们今天在很多领域的探索仍在山腰徘徊,或者说望山而叹。
这座山不高,但是我们一直不能翻越,是谁牵绊了我们的步伐?还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懦弱和倦怠?这座山不高,但是 我们必须翻越,才能实现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崛起。这座山不高,但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去翻越,需要我们首先勇敢 地解放自己,才能真正打开解放思想的新局面,需要像袁庚那样,以赤诚之心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能真正站在袁庚的肩 膀上。
□呙中校(2002年11月26日,呙中校以“我为伊狂”的网名,发表长达18000余字的网文《深圳,你被 谁抛弃?》,轰动全国,引发对深圳城市定位的大讨论。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市长于幼军会见呙中校,与其展开了 两个多小时的对话。———编者注)
温故知新
蛇口职工分期付款买新房
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国家有关规定,近几年来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
在探索住宅制度的改革方面,有些地方和单位前进得更快一些。比如深圳经济特区的蛇口工业区,从一开始就是向银 行贷款,把住宅当作商品来建造和经营的,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
到1983年底为止,蛇口工业区共建成职工住宅十万三千平方米,基本上解决了现有职工的住房问题。房屋租金准 备按照不赔不赚的原则,按折旧费、利息、管理费、维修费四项计算,收回成本和其他费用,以便继续再建。目前(1984 年4月2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月收费7角至8角。
不久前,他们酝酿进一步改革,用优惠的办法鼓励职工买房。有些职工已开始用一次付款或分期付款的办法买了新住 房。购房者要发给产权所有证。
当然,蛇口工业区的情况特殊一点,主要因为那里是经济特区,职工的工资水平比较高,每人每月花四五十元以上租 金不算什么大的负担,但是他们的基本经验,对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有参考价值。
有些同志对住宅商品化有顾虑,认为我国职工工资水平低,不会有多少人买得起房子。但是,试点时都是供不应求, 说明住宅实行补贴出售,大多数困难户是会购买的。
摘编自
综合1984年4月2日第2版《蛇口在改革中大步前进》,1985年3月4日第5版《住宅商品化与我国城市住 房制度的改革》报道
那时流行
爆米花
流行时代:20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大量涌现,在城乡各地常常看见一些从事爆米花的个体户,他们挑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 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魔术师。
每当爆米花师傅出现,大家便急不可待地从家里舀出满满一瓷碗的大米,排起长队来到做爆米花师傅跟前。因此,2 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对爆米花的“工序”至今仍记忆犹新:先将米倒入爆米器,将盖子封住,架在火炉上不停地转动,直 到米膨化成“爆米花”,师傅判断火候差不多了,就会停止加热,将爆米器架好,用两根铁棒交叉插入专为打开盖子而设的小 孔里,然后用麻袋罩住机器口,用绳子扎紧。随后,只见师傅摆好架势:左脚踏住机器,左手握着一根铁棒定住机器,右手快 速猛击另一根铁棒,只听得“砰”地一声巨响,机器里的“爆米花”悉数冲入麻袋,“爆米花”发出的阵阵香气顿时扑鼻而至 ,米香四溢。
尽管声音很响,但大家都会高兴地捂着耳朵,等待着下个声响的来临。
一日三十年3月28日
●1978年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97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杨、余、傅事件”公开平反的通知》,指出所谓“杨、余、傅事件”纯系林彪 、“四人帮”反党集团制造的冤案
●1980年蛇口率先实行干部公开自由招聘,打破新中国成立31年来的干部调配制
●199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印发
●2002年《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办法》公布,规定从2002年4月1日起,劳务人员出国必须向公安机关申 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