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45期:三峡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10:19  新京报

  总第45期[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批准兴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获批,最重砝码是防洪

  宋建春的一幅照片定格了这样一个画面。

  2007年7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洪水汹涌,一位渔民安然下网捕鱼。

  当日受上游降雨影响,水位上涨了23.36米,正以378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通过。

  时光倒退16年,这位渔民决然不敢在如此环境下捕鱼。

  “三峡大坝有效进行泄洪错峰,下游才波澜不惊。”翁立达,这位原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说,建三峡的 初衷,第一就是为了防洪。

  “人不在武汉不知道防洪的重要。”如今已年过六旬的翁立达说,当时每年从5月到8月,沿江的省长、市长、县长 ,都睡不着觉,“人命关天啊”。

  几代人的设想首先来自防洪

  三峡建坝的设想,最早源于1919年。

  时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在三峡上建坝,“以改善川江航运、开发利用长江水力资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最早向毛泽东建议兴建三峡工程的是水利 部原顾问林一山。

  1953年2月19日,他陪同主席视察长江水患,提出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来拦蓄洪水,从根本上解除洪水威胁。

  “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一下?”毛泽东提出能否先修一个三峡水库。之后,毛主席担心水库寿命问题,此设 想搁置。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暴发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这促使毛泽东下决心上马三峡工程,并于两年后写 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篇。

  据介绍,“长江王”林一山的提议遭到了时任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局长李锐的反对,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搁置了3 0余年。

  2008年3月31日,在多年之后,翁立达解释了这段历史。“林一山主要是从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的防洪出 发来考虑,李锐则是从三峡耗资巨大主张先建支流水库。之后紧跟着就是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然后又是”文革“,三峡动议 就暂时搁置了。”上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重新提上日程,可供选择的蓄水水位范围从150米到200米不等。

  “150米不能解决重庆的航道问题,200米又涉及重庆朝天门码头等的淹没问题。”翁立达说,1983年提出 150米,1985年提出180米,1987年加拿大人提出170米,“最后我们采用了175米”。

  提交人大前补编环评报告

  在三峡论证的同时,就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

  1986年,一个更高级别的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专家工作组成立,55名成员主要来自中科院、国家环保局和一些 高校。1991年1月提出,需要补编一本环评报告书,要求当年9月报国家环保局,次年2月报国务院。

  翁立达介绍,当时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不需要做环境研究,但是这毕竟是个法律程序,“必须要做”。

  不到一年的时间,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下属的科研所和中科院两家合编了一本报告书,并将两种不同的观点收录在内 。

  “这样的情况在大型工程的论证中是绝无仅有的。”翁立达说,“我们的观点是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 大于弊;中科院的观点是弊大于利。两家的观点都落不了地,就都放在报告里去批。”翁立达解释,之所以说建三峡利大于弊 ,主要砝码就是防洪,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有利的影响。“把防洪这个最重要的砝码去掉,天平就倾斜 了。”

  论证38年后最终获通过

  “当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考虑到了。”翁立达介绍,从水质问题到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植物等;从区域上来说 从库区到长江口,是比较完整的考虑。

  按照翁立达的说法,当时在环境评估时,有些方面连美国人加拿大人都没有提出过。“现在出现的问题当时不是没提 ,而是提得非常尖锐,长江委和中科院的争论当时也相当激烈,像移民环境容量、坝下的影响、地下水、河口、水库水质等问 题。”当时两家单位在成都开会,商量如何编写报告,争论不下。后来会场挪到了北京,争论最后达成妥协,办法就是把两个 结论相反的观点在环评报告里摆出来。

  1992年,此报告提交人大审议前,国家水利部负责预审,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终审。

  随后,1992年4月3日,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663名代表表决,1767票赞成, 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1/3的反对和弃权。

  从1954年开始论证,至1992年批准兴建,时间已经过去了38年。

  工程竣工可轻松对付洪灾翁立达认为,防洪对于武汉太重要了,要是以发电为目的,三峡当时就通不过。

  “比较形象点儿是把洪峰切掉了一块,减轻了下游的压力。”而事实上,三峡确实起到了拦截来势汹涌的上游洪水, 从而调控全流域的作用。

  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铮说,如果说三峡水库全部修好,对付1998年这个类型的洪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

  但除了防洪,三峡在发电等方面亦发挥了作用。

  “一天一个亿,一年就是300多个亿。”翁立达说,除了发电,在航运能力上,三峡枢纽的货物通过量现在已经达 到了4000多万吨,全部建成后能达到5000万吨。

  □本报记者吴珊武汉报道

  一日三十年——4月3日

  ●1987年,首例艾滋病传入我国

  ●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8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新观察

  从举手表决到公众参与

  从1992年,《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举手表决,到2003年9月1日 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规划的编制 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再到 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5号令:《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实施,中国的大型工程项目, 从政府说了算、人大代表表决到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举行听证会。

  16年的时间,在中国,公众的权利不但得到了法律的保证,自然的保护与公民的利益,也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 而是由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决策。环评报告的公示,已成为各项目大型工程要例行的举措之一。

  长江的开发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但是昨天和今天最大的不同,还不仅仅是信息公开,也不仅 仅是公众参与等法律对开发的制约。还包括规划环评被提到了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什么是规划环评,它注重的是长期利益、全局利益。什么是资源承载力,就是在开发中,不仅要考虑到人的利益,也 要考虑到环境与生态。这就是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

  当然,有了法律,有了新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保护与开发在很多项目中依然两难抉择的局面。争论不是坏事,关键 是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有了变化。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共识的水利发展的五个阶段是:第一阶段防洪为主,第二阶段供水为主,第三阶段水质保护为 主,第四阶段水边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主,第五阶段以生态修复为主。

  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五个阶段,中国尚处于第二阶段。为此有关专家一再呼吁:对待自然的态度 ,不是仅仅提倡了生态文明,而是要真正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人大环资委副主任汪纪戎最近指出,一旦把遗产地的江河环境变成钞票,把遗产地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变成了金钱 ,留给当地政府和原住民的是什么,不难预见。

  要保护自然与生态还是要水电开发,这是个两难选择,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此,汪纪戎建议,国务院应尽快出台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分,同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充分做好项目开发的前期 论证工作,一切按相关法规行事。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做出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策,适度、适时地开发适宜开发的项目 。

  今天的三峡工程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建和将建的水电工程能否保证我们的后代及整个地球上一切生灵赖以生存的江 河的健康,不仅有待于我们“吃一堑,长一智”,更有待于我们证实:没有清澈河流的故乡,留下的只能是难以生存的家园。

  □汪永晨

  温故知新

  专家称三峡水库是条“水槽”

  香港有家报纸把三峡水库的淹没范围画成一个大圆圈,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

  拟建中的三峡水库,是一条“水槽”———长600余公里,平均宽1.1公里。这样的河道型水库,在世界上是独 一无二的。

  长江每年在三峡坝址通过的水量约为十条黄河,而三峡水库的总库容只相当一条黄河,其调节库容只相当半条黄河, 库容与年水量比例之小,也是其他水库没有的。这是因为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江,有这么大库容,已基本解决防洪、发电、航运 等的需要了。

  三峡水库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方法,其大部分库容可以永久使用。所谓蓄清排浑,即在来水 、来沙集中的汛期,维持较低水位;等到汛末含沙较少时,才蓄满水。因此,在使用80至100年后,145米以下的库容 可能会与一般水库一样淤积了,但上面一层库容却永远不会淤积。

  与其他水库相异,三峡水库在拦河大坝底部设置了23个7×9米的大孔,这些孔是为了“束水攻沙”,因此,三峡 水库不会像黄河及其他地方一些水库那样,因泥沙淤积而影响发电。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2年4月5日第8版,《长江科学院院长陈济生谈三峡水库与其他水库有何不同?》

  那时流行

  大话西游

  流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行指数:★★★★★

  《大话西游》分上下两部:《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1995年1月,《月光宝盒》在香港首映,票房一度火 爆。

  1995年,《大话西游》在内地上映,票房曾一度形势大好,随后却急转直下,北京的《大话西游》两集才卖了4 0万元,还曾被内地评为“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1996年,在影院遭受惨败后,《大话西游》将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 院,得到极大的肯定。这年年底《大话西游》出现了真正的转机,盗版VCD开始蔓延。

  “你真是唐僧”,“我Kao!I服了You!”,“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你妈贵姓?” 这些句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影片中,周星驰要么一本正经地去干件无聊事,要么嬉皮游戏地去搞件正经的事;语言幽默,甚至低俗;动作夸张, 甚至下流。但是,痴迷者却要看上十几遍,去享受周氏“无厘头”风格。1997年,《大话西游》于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 电影频道非黄金时间播出,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才有的收视率。

  此后《大话西游》正式进入火爆期。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