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记忆
父亲1970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月工资42.5元。省吃俭用两年后,拿出积蓄买了块手表。
手表是上海牌机械表,白色底盘、不锈钢外壳,120元一块。当时买这种贵重物品,还必须要有工业券。父亲托上 海的同学弄到工业券才得偿所愿。
父亲对这块表非常爱惜,一戴就是20年。从我记事起,就见父亲表不离腕,手表和父亲似浑然一体。那时父亲哄我 睡觉,常会把手表贴在我耳边,让我听着表针的“恰恰”声入眠。
父亲的手表直到1992年才更新换代,那年他出差去美国,回来时手腕上的老“上海”换成了“双狮”,老“上海 ”终于停下了脚步,不再“恰恰”。
父亲时常拿着“双狮”
和电视对时,结论总是:不准,没有“上海”走得准。
我猜他是怀旧,难忘相伴20年的老“上海”。
日子随着表针的脚步一天天过去,直到去年父亲退休时,这块“双狮”
已陪伴他15年。表蒙变得模糊,外壳及表带均已褪色陈旧,可父亲仍不忘每天和电视对时。
陈旧的“双狮”及父亲额头的白发,让我回忆起幼时“上海”表的“恰恰”声。于是,我想到给父亲再买一块“上海 ”表,以慰他的怀旧情结。
可到商场一看,哪里还有“上海”表,国产表都很鲜见,满柜台的全是洋牌子。不得已,只好买了块“西铁城”送给 父亲。
查阅资料得知,曾一度占领国内市场25%的上海手表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遭遇石英表的冲击而走向没落。
现在,父亲拿着“西铁城”和电视对时,结论也是:不准。他还在怀念“走时准”的老“上海”。
最新报道显示,上海手表厂改制而来的表业公司,已有重振上海牌手表的计划。希望重整旗鼓的上海牌手表能早日面 市,让父亲能再次戴上他的“上海”。
□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