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代
小说进入全盛期
1990年底,李敬泽调任《人民文学》编辑,2008年5月升任主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开始写评论。
他的评论不太讲究学理是否严谨,更像随笔美文。与人私下交谈,这个善饮的山西男人更是机智风趣,毫不避讳京骂俗语。随着他在《人民文学》的升迁和作为批评家的声名日隆,一个段子在文坛流传颇广:年轻作家到京必做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见敬泽。有趣的是,在他之前,著名编辑家李陀和李敬泽在《人民文学》的老领导朱伟也曾享有类似声誉。
李敬泽说,狂飙突进的80年代过去之后,90年代文学确实缺乏80年代那样的创造光芒,整个时代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80年代人人以文学为荣,到了90年代,人人以埋汰文学为荣。”但他认为,90年代以来文学依然有它自身的成就和进展,就普遍的艺术水准来说,在80年代基础上有相当大的提高。
在李敬泽看来,80年代文学之所以那样光芒四射,和当时的特殊语境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重复,“你没有办法让文学在90年代或现在继续保持80年代那种劲头儿。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地位的这种变化正说明了中国的长进、时代的发展。”
“我们怎么感知世界,怎么自我表达——我们的欲望、我们的爱恨、我们的嘲讽,怎么像王朔一样骂人,怎么在语言中找到自由和娱乐,很大程度上都是文学开拓出来的。此前我们只有政治语言,没有别的。”李敬泽说,没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有这样的机会,能如此强有力、如此明显地改变一个民族的语言生活,这是新时期文学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同样感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人们在文学之外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文坛开始风平浪静。
不过这位被贾平凹称作新时期小说革命“最早的鼓吹者和实践者”的著名编辑家认为,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作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花”,“结果”却在90年代。贾平凹、陈忠实、张承志、张炜等大批实力派作家的代表作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10多年间,这些文坛精英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小说全盛时代。
这个温文优雅、平和谦逊的上海男人语出惊人:“只有历史上的唐朝诗歌,可以和这个时期的小说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