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打”开始法官住到看守所每天开庭
1983年开始的“严打”,是一代中国人难以抹去的复杂记忆。
贾樟柯在电影《小武》中,让电视记者在街头采访小武的朋友:什么是严打?另一位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也选择了同样 的时代语境:在他的电影《青红》中,男主角在“严打”中被枪毙,理由是强奸未遂。
直至今日,“严打”仍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公众词汇之一。然而,最高人民法院一位退休法官向本报表示,25年来 ,“严打”一词,已渐渐被灌注了更充分的法律精神。“严打”成熟了,而且“是跟司法体系和司法机关一起成熟的”。
批评
邓小平批公安部报告“四平八稳”
1983年7月19日,北戴河。
上午9点不到,公安部长刘复之就赶往邓小平的住所。
一天前,邓的秘书告诉他:小平同志正找他,谈谈一份报告的审批意见。
这份报告名叫“关于发挥专政职能改善公安装备”,主要目的是为了整治社会秩序。起草者正是刘复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治安形势十分严峻。
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刑事案件接连发生。东北的“二王”抢劫案、卓长仁劫机案、上海“控江路流氓团伙滋扰事 件”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刘复之当时刚从司法部调任公安部。他在报告里阐述治理方式时写道:“注意不一刀切,不炒剩饭,不该抓的坚持不 抓”。
刘复之来到邓小平的住处。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也来了。邓小平穿着草绿色军便服,踏着拖鞋,从便门走 进会客室,神情闲逸地拿着公安部的报告。
寒暄几句之后,小平开门见山地说:“你们这个文件不解决问题”。
刘复之的报告是7月16日送出的,邓小平在两天之内就看完了。显然,他不满意。
“刑事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很不得人心。”邓小平翻开公安部的报告,边念边说。
“你们的文章主要是这一段:要求对各种犯罪分子和流氓团伙的骨干分子,收容审查一批,劳教一批,拘留一批,逮 捕法办一批,对严重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同时,注意不一刀切,不炒剩饭,不该抓的坚持不抓,该从宽的坚持从 宽,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和基层工作,多做教育、疏导和预防犯罪工作,落实基层单位的公安保卫责任制。”
念到这里时,邓小平批评说:“这样四平八稳,解决不了问题嘛。毛病就在于你们后面讲的‘同时注意不一刀切’, 稳稳当当的,就不能解决问题。”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李静睿北京报道
-新观察
告别阶段性之“严” “宽严相济”成常态
改革开放反映在社会领域的主要变化就是流动性加强,陌生人化日益明显。而当时大陆维系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构建远 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原有社会形态内不常发生的犯罪开始大幅上升。始于1983年的“严打”正是在这样的时 代背景下提出的。此后,中国又在1996年和2001年开展了两次“严打”。
围绕“严打”的讨论从“严打”一开始就出现,直到今天仍未停止。
从某种角度说,刑事犯罪活动的反弹与否就是刑事司法机关与刑事犯罪分子博弈的结果。由于“严打”并非常态性政 策,而更多具有规模性、针对性、阶段性等特点,因而“严打”的效用也只能在“严打”期间发挥。从“严打”理论出发,“ 严打”过后必然伴随着“宽打”———一个“宽松”的司法环境又会相对刺激犯意,导致犯罪的回潮。
许多对“严打”的思考,集中在司法实务界流传甚广的重刑主义。一味地以重刑来压制犯罪,既不合乎经济原则,也 不利于人权保障。以2001年启动的第三次“严打”为例,当时确定的“严打”办案原则是“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充分 ”。如我们所知,刑事诉讼法上对定案的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降格以求的证据标准,导致了大量同罪不同罚,量 刑前后不一的案例发生。从结果上看,既不能保证办案质量,亦难以保障公民权利。“严打”的阶段性也损害了法律权威和司 法公信,在不确定的法律适用之下,犯罪预防工作很难开展。
中国的三次“严打”,确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催生出的制度选择。科学地看待“严打”,既要承认它的历史因缘, 更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二战以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刑事政策都在朝着“宽松”和“严厉”这两个极端发展———对重大 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累犯等严厉处之;对轻微犯罪、无被害人犯罪、偶犯、初犯、过失犯等,基本策略则是宽 松待之。刑事立法上的“非罪化”,和“非监禁化”都是这一趋势之下的制度选择。
在依法治国写入宪法9个年头之后,中国于刑事政策的选择上终于突破了“严打”的禁锢。从2006年以来,“宽 严相济”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央和两高的各种文件中。
尽管官方的解释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不矛盾,但事实上,阶段性的“严打”已经成为历 史,针对重大犯罪的“严打”也被包含在“宽严相济”的“严”之当中,成为刑事司法政策的一个常态。这实是与世界范围内 “刑事政策两极化”
趋势的某种暗合。
现在来看,不是该不该“严打”,而是在法律范围内,该对哪些对象“严打”。真正做到了“依法当宽则宽,依法当 严则严”,那就是中国法治之幸。
□王琳
一日三十年--7月19日
●严打决策
1983年邓小平在北戴河决策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要求组织三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战役。中国第一 次“严打”是年开始。
●华侨任酋长
1986年尼日利亚华侨南扬,由于在尼日利亚工业发展中贡献卓著,被任命为拉各斯市伊克贾工业区酋长。他是尼 日利亚第一位被任命为酋长的华侨。
温故知新
“严打”41个月北京抢劫强奸案少一半
本报讯北京市公安机关有关负责人前日透露,1983年8月以来北京41个月的刑事发案总数与“严打”
前41个月相比,下降了37.7%,同时治安案件下降了34.6%。
三年多来,北京市公安机关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杀人、抢劫、强奸、重大盗窃等犯罪案件,集中力量,加强侦 破,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严打”以来,拦路抢劫和拦路强奸案已下降了51.3%,持刀行凶案件下降 了41.5%。
负责人还表示,去年国庆节的前后三天中,大约有430多万人先后来到天安门广场观光赏花,不仅未发生任何刑事 、治安案件,甚至十万盆鲜花亦无一丢失损坏。
那时流行
气功热
流行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
流行指数:★★★★☆
气功兼备道、释、儒、医、武等多个门科,被练习者认为是一门健体的功法。
上世纪80年代,练习气功在社会上大兴。当时在居民区、公园、校园、沿河的马路,清晨和傍晚,都有为数不少的 气功练习者。当时,各地也成立了很多气功协会、研究会等。
一些研究者还对气功进行了科学试验。比较有名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一所著名大学两位研究者做了气功 影响分子结构的实验。在一些重要媒体广泛转载。一些著名科学家还对有关报告进行了推荐。1987年,气功热潮达到顶峰 。
气功热中,虽然确有对人健康有益的锻炼方法,但也有不少招摇撞骗的“伪气功”。为什么气功的兴盛时间很短,原 因就在于它的理论基础太薄,特别是没有功能测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