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57期:长漂第一人遇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09:27  新京报

  尧茂书,用生命换取首漂长江

  四川乐山,一处墓地,每到清明节前,尧茂江都要来此祭祀,这个“传统”,他保持了22年。

  墓碑正面上方,嵌着墓主人手掌大小的相片,相片里的男子穿着救生衣站在船头,抿着嘴,但墓里没有尸骨,因为他 消失在长江中。

  墓主人是尧茂江弟弟,名叫尧茂书,1950年生于四川乐山,遇难时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教室一名摄影员。

  1985年6月,尧茂书从沱沱河开始漂流长江,希望赶在美国同行前完成首漂长江的目标。然而,一个月后,尧茂 书触礁遇难。

  第二年,尧茂书被追认为烈士,当地政府在乐山大佛对面修筑了近10米高的铜头钢身像,以纪念这位“长漂第一人 ”。

  如今已是成都一家医院科室主任的尧茂江觉得,弟弟用生命漂流,代价太大。

  日本探险家触动尧茂书尧茂江至今记得,幺弟尧茂书1979年写给他的一封信。

  尧茂书在信中说,他偶然看到美国《地理》杂志登载的一篇文章,叙述了日本探险家植村植已,首次完成亚马孙河的 木筏单人全程漂流,创造了漂流6000公里、落差3200米的世界纪录。

  “日本国内没有大江大河,为了征服自然展示民族的勇气,植村植已不惜远渡南美去漂流。而中国境内有长江,中国 人为什么不试着征服呢?”尧茂书透露了长漂的愿望。

  看到信后,尧茂江没放在心上。

  “了解长江上游的凶险,他不会做这样危险的尝试。”尧茂江解释说,1978年,刚被调入西南交通大学时,为配 合教学,尧茂书经常制作幻灯片、电教片。由于需要制版,弟弟学会了摄影。这也让弟弟喜欢上了野外摄影,此后他经常到高 原无人区拍摄。

  多次试漂后决定长漂

  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尧茂书已经开始在做准备。

  尧茂江承认,当年对弟弟还是不了解,不然不会不把弟弟的想法放在心上。尧茂江记得,当年家里有一部落地式半导 体收音机,尧茂书因好奇将收音机拆成了一堆零件,以致无法重装。

  对于这次“损失”,父亲没有责骂。“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哦。”尧茂江说,也许是这种宽松的环境,让尧茂书 养成了对什么都好奇,喜欢探究的性格。

  1980年,让尧茂书好奇的不是收音机,而是长江。

  尧茂江说,1980年,尧茂书给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写了封信,希望组建一支漂流队征服长江,并称自 己愿意加入。但两年未获回复。

  尧茂书没有因此而止步。

  1982年,尧茂书漂流了金沙江虎跳峡中的一段。1983年,尧茂书又漂流了岷江和玉龙雪山流域。几次成功试 漂,增加了尧茂书的信心。

  随后,尧茂书撰写了《关于对长江进行漂流探险和拍摄工作的报告》。报告中说,从1979年开始,尧茂书开始制 定对长漂的探险计划和拍摄方案,收集了有关长江各段,特别是上游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和风土人情等资料,并多次到 上游实地考察。在这份报告中,尧茂书提出,从1985年8月底到10月底漂流长江全程。

  美国人将至长漂计划提前1984年年底,尧茂书到国家体委面呈报告。报告并未给尧茂书获取支持,但他却获得另 外一个信息:美国探险家肯·沃伦计划在1985年8月率队漂流长江。

  尧茂书的姐姐尧显峰回忆,从北京回来后,尧茂书显得很着急,他说长漂计划必须提前到第二年5月份。

  姐姐试图劝阻这个排行第八的弟弟,但尧茂书说:“如果让外国人首漂成功,那我们中国人脸上还有什么光?”尧茂 书的父亲反倒支持儿子长漂。国民政府期间,尧父曾任四川省公路局一名站长,“文革”中,父亲被划为“黑五类分子”。

  “‘文革’中的经历,可能让父亲更希望弟弟做出点事情,为家里争光。”尧茂江说。

  全国游说争取赞助长漂需要器材和资金,尧茂书全国游说。

  尧茂江说,弟弟还真拉来了很多赞助:上海潜水装备厂提供最新产品“BJ-1型保温救生服”;重庆长江橡胶厂为 他设计制造了两艘加厚型橡皮艇;成都峨眉电影厂借给他一台十六毫米电影摄影机;乐山科艺影像公司愿意借给他7000元 ,另外还借给他一套价值万元的玛米亚相机和一架美能达相机。

  在人员安排上,“他(尧茂书)原本不计划一个人去”,尧茂江说,弟弟曾约了两个朋友。

  然而当计划提前时,两个朋友却被家人劝退。

  单靠尧茂书一个人,根本无法把橡皮艇和许多器材,运到海拔6000多米的长江源头。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贾鹏四川报道

  -新观察

  当日英雄已默然

  “留名的都是那些侥幸者”,这是一位哲人评价历史上的英雄时说的。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英雄留名千古,往往具有 着恒久不变的价值,或者是那种价值被不断的历史潮流所代换之后,其内核依然具有着能够古为今用的内容。

  如同岳飞一样,即使他曾经的对手连民族属性都被消融了,其精神还是可以代换而进入现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 留名者确实侥幸,当时他那么符合英雄的标准,过上十几年可能就赶上“换了人间”。

  被“换了人间”的当世英雄里,有个叫做尧茂书的人。当年他听说有个外国人要组队漂流长江,为了长江的“首漂权 ”愤然而起,结果殒身于金沙江段。当时这位英雄,在那个举国如狂的日子里,与《中国可以说不》等鼎足而居之,成为很多 人的精神偶像与民族精魂之所系。甚至像我这样上世纪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连“首漂权”都没弄明白是什么的孩子,也觉 得为漂流而殒身,无愧我民族之强悍气魄。

  十几年之后,一代豪客的传奇,已经消失在历史里。没有什么人再记住他,就像我怎么也无法想起当年那种读完《中 国可以说不》之后的激情到底是怎么来的。有时候,这种莫名的感慨与青春期的荷尔蒙可能是齐飞的吧,我想。

  除了青春不再,更多的是如今世道已经不同。多年以后,我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致是这么想的:作为族群的一员来 挑战本国的山水,以便不让其他国家的人拿走所谓“首漂权”,似乎也不是那么天然正确。先登上某山或者先漂下某河,在现 在的语境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广义的“人”来进行挑战,民族属性与国家属性,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或许是人间传奇,但现 在已无着力之处。

  无着力处的英雄,就这么把曾经应该是不朽的英名,留在了金沙江的礁石边。或许他不会想到,在23年以后,我们 这里将要举办的运动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23年里,即使在官方语境里也消弭了他英雄壮举的基础,而 且没有办法把其行为纳入到万神殿中去享受香火———开放的语境中无法容纳对其壮举的说明书,而没有了说明书的壮举,说 服力是不足的。

  可能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吧,在一个已经发生巨变的社会前夜,谨守着一些马上就会成为过去式的价值观念,并以 此成就其精神的目标或者奉献出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他们能够活下来,说不定也能与时俱进地刷新着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当年 的壮举抽出最符合时代的因素来进行解释,或许在某些日子里能够得到纪念日一样的崇敬。

  但这种机会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当日的英雄已经默然,曾经的轰轰烈烈如烟花绽放,后人连回忆都无从回忆。能够留 名的何止是侥幸?几乎如同中“六合彩”了。

  但是,当时又有几人知道历史潮流的顺逆与世事的变迁?不论是被忽悠还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总是有些人成为了尧 茂书以及其他。

  侥幸者只能用现在我所用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年轻嘛,总是要经历这段的,跟出水痘一样。其实自己心里的感觉是思 之恻然、情何以堪。

  □姚博

  民间记忆

  每次漂流动员队员也很害怕

  尧茂书死后第二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成立,队员从民间召集,冯春就是其中的一员。

  冯春说,当年参加长漂,与尧茂书遇难直接有关,“当时就觉得,不能让外国人首漂长江”。没过多久,冯春得知四 川省地理学会要组织一支长江漂流队,立即坐火车赶到成都报名。

  冯春说,当时的阻力很大。单位的领导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安心工作,不要“不务正业”。一些亲友劝他不要报名 ,丢了性命不值得,“90%的声音是反对”。冯春的父亲甚至表示,“你去漂流,我们就断绝关系。”组织报名的萧维文和 范明华介绍,当年报名者需要单位签字,未婚者需要父母签字,已婚者必须有配偶签字,“少一个都不行”。

  由于很多家属担心失去亲人,很多如愿报名被选中者,最后也被亲人扣在了家里。即使这样,最后报到的还有100 多人。

  1986年夏天,漂流队成立。6月,这支漂流队与来自洛阳的漂流队和中美联合漂流队竞漂长江。

  “当时我们就一个念头,尧茂书牺牲了,我们不能让外国人抓住机会,第一个成功长漂的必须是中国人。”冯春说。

  话虽这样说,但当真正面对危险时,队员也很害怕。

  队员杨欣说,每次漂流险滩前,指挥要事先开动员会,队员举手报名,不举手的可以不下水,等待下一个险滩。

  每次动员时,队员们都会把手举到肩膀处。

  “这么多人举手,船不够啊,谁愿望强些?”指挥问。

  这时,少数队员就会把手举过肩膀,弱弱地说:“我”。

  虎跳峡漂流动员会上,当杨欣把手举到耳边时,心里默念:选不上也行。被点到名字时,杨欣说当时的心跳速度早翻 了几倍。

  “谁都害怕,但不能不积极,因为空场上一边是乡亲们注视的目光,一边是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不能露怯啊。”杨欣 这样回忆当时的“骑虎难下”。

  那一次,杨欣的3个队友在行动中牺牲。

  1986年11月,漂流队抵达长江入海口,成为首支漂流长江全程的队伍。

  如今,冯春承认,如果用尧茂书当年的装备再次漂流长江,他将选择不漂。

  □本报记者贾鹏

  一日三十年7月24日

  ●长漂第一人遇难

  1985年经过几年的准备,长漂第一人尧茂书在金沙江通珈峡触礁身亡

  ●政府资产可拍卖

  1993年政府资产加入拍卖行列,当月全国有42家党政机关大院被推上拍卖台并成交

  ●刘晓庆被捕

  2002年刘晓庆因涉嫌偷税过千万元犯罪被逮捕,被拘留审查了422天后获释,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该案调查 终结

  那时流行

  回力鞋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回力鞋,白色鞋面,两侧红色装饰。

  上世纪80年代,回力鞋成为学生在晨跑、体育课、运动会中的首选。许多学生对待变脏的回力鞋的办法是:在鞋面 上擦上白色粉笔或者敷上白色卫生纸,如电影《孔雀》中弟弟那样。

  在国内有着40多年历史,售价仅20多元的回力鞋,今年在欧洲身价达到50欧元(约500元人民币)。

  作为球鞋品牌,回力被注册于1935年4月4日。回力商标的创意源于英文“WARRIOR”,意为战士、勇士 、斗士,将“WARRIOR”谐音得“回力”中文商标名,而“回力”含“回天之力”,喻指“能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