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13期:追捕“二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6日10:30  新京报

  -新观察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

  如果不是公安部门对“二王”四处流窜作案的束手无策,悬赏通辑令的出现,估计还会延缓许多年。

  25年前,不少人埋头扎进了商品经济的大潮,试图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更多的人则还在抱怨因经济政策的 调整所带来的“物欲横流”。在一些人看来,悬赏通缉令简直就是物质侵入司法领域后所产生的一缕铜臭。

  我们甚至很难向今天的年轻人解释,当时的人们对金钱的主流态度。今天已为我们所见惯不怪的制度,大多经历过最 初出现时的惊天动地与非议四起。

  比如仅仅在20多年前,主流的法学家还无法接受“精神损害赔偿”,在他们权威著作中解释说,人的精神是无价的 ,因而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法院支持用一定数额的金钱来赔偿精神损害,则无异于是对人的精神的二次伤害。他们 质问:难道,精神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吗?

  悬赏通缉在1983年的出现,也经历了同样的被质疑。群众协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在当时被认为是当然的义务。 群众向国家履行义务,怎能开口向国家要钱呢?这句话反过来就是:国家怎能用金钱去收买群众的支持呢?

  针对“二王”的悬赏通缉悬赏通缉在1983年的出现,也经历了同样的被质疑。群众协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在当 时被认为是当然的义务。群众向国家履行义务,怎能开口向国家要钱呢?这句话反过来就是:国家怎能用金钱去收买群众的支 持呢?

  针对“二王”的悬赏通缉最终突破了这些观念上的障碍,只是为调和争议,悬赏的金额从最初的5000元,降到了 2000元。

  另一个已打上了鲜明时代烙印的事实是,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悬赏通缉令被要求“只许张贴,不准广播登报”,理 由是“害怕影响不好”。而从悬赏通缉的目的出发,当是传播越广,效果越好。一份羞答答的“悬赏通缉令”如何能吸引“广 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所谓“害怕影响不好”,实则是将重大恶性刑事案件视之为引发公众恐慌的源泉。

  同时,公安机关倾全国警力撒网布线历经数月之久,还无法准确侦知“二王”的行踪,确实也会有压力。

  “二王”案使得公安机关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完善公安机制的重要因素,除“悬赏通缉 ”外,特警、巡警、路检、盘查和“110”都藉由“二王”案而得以建立,为改革开放营造好的治安环境。

  回首看“二王”案所带来的经验,与其说是公安工作如何面对一个物质时代,莫如说是公安工作如何面对一个务实的 时代。高喊口号并不会带来“战无不胜”,完善公安机制,健全群众路线对今天来说,其实仍未停歇。

  愿那些可贵的教训还未曾被遗忘。

  □王琳

  1983年2000元悬赏抓“二王”

  悬赏通缉

  奖金从5000元改为2000元

  悬赏通缉奖金从5000元改为2000元潜入江西时,“二王”身上已背有九条人命。沈阳杀四人,湖南衡阳打死 一人,湖北岱山、武汉打死四人。

  3月底逃出武汉的包围圈,“二王”就如气泡一样消失了。“‘二王’在哪里”成为当时百姓的话题,如有一高一矮 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就会成为侧目的对象。

  赣州的崔先生现在依然对“二王”印象深刻,他自己身高一米八五,和王宗玮长得有点相似。1983年他从赣州出 差到广州,一下火车就被扭进了审讯室。他拿出工作证和介绍信给警察,后来几经核实才证明自己的身份。

  那时,有人冒充“二王”

  作案,还有人被抓住后非要说自己是“二王”。

  真正的“二王”长什么样子,许多人是通过悬赏通缉令知道的。

  不过,那时的悬赏通缉令是被“逼”出来的。当年的“二王”案总指挥刘文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上世纪80 年代初的中国公安,所谓刑事科,15块钱以上的事全管,“没有应对暴力犯罪的经验”。

  1983年2月12日“二王”沈阳案发,3月刘文被公安部指派做“二王”案总指挥。他当时对领导说,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悬赏不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专利。

  刘文记得,悬赏通缉令后来被批示“同意”,但是奖金从5000元改为了“最高2000元”。

  5月,悬赏2000元的通缉令一夜间贴满大街小巷。

  正面有“二王”的相貌特征,当时害怕影响不好,背面还印着“只许张贴,不准广播登报”。

  为抓捕“二王”,鄂、湘、赣、皖、豫等重点省,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追踪。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张寒 实习生林媛媛 江西赣州报道

  一日三十年--9月18日

  ●“一抓准”张秉贵逝世1987年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他因 “一抓准”

  “一口清”的售货艺术而被评为全国的先进工作者

  ●移动电话首次跨国漫游1996年中国电信与新加坡电信GSM移动电话国际自动漫游协议在京签署,开通仪式也 同时举行。

  这是我国移动电话首次跨出国门漫游

  温故知新

  王宗玮曾是“文明标兵”

  前不久在杂志上读到一则报道:作恶多端的凶犯“二王”之一王宗玮,写一封四百字的信,只用一个句号,写错七个 字。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在发案前的一个月,即1983年的1月,竟能以绝对优势的选票被评为厂里的“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标兵”。其原因是,王宗玮善于伪装,给车间主任和一些老师傅留下很好的印象。车间的干部和工人,又是凭印象去推 选“标兵”的。

  也许有人说,车间主任应该去看王宗玮的档案。看档案也白搭,因为档案里的他,在服役结束时的鉴定好着呐。

  如果当时王宗玮所在车间的干部去全面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王宗玮的品质不怎么样,就不会推选他当厂里的“标兵 ”了。

  王宗玮曾当过“文明标兵”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评选先进人物不能靠翻档案、凭印象。

  摘编自《人民日报》1984年12月11日第4版《不能靠翻档案凭印象选拔干部》

  那时流行

  磁带

  流行时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流行指数:★★★★☆ 当现在的年轻人在听着CD机、MP3时,已经很少再光顾那些音乐磁带了吧。

  邓丽君、小虎队等许多歌手的声音,都是通过磁带被人们所熟知的。不过,以前听磁带最麻烦的应该是倒带,尤其是 要听的歌在同一面。于是大家便掌握了一种手工倒带的方法,把铅笔插进一个转孔,然后竖起来为轴,让磁带做急速圆周运动 。这样倒带既节约电池,又节省时间。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