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91期:一号文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6日10:30  新京报

  -新观察

  乡村中国应向城市中国转变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中国奇迹”。但我们知道,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对大部分农村地 区而言,农村改革解决旧有矛盾的同时,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分散的小农参与市场经济面临着极大风险,正像美国学者R.H.托尼所描述的那样,单个的小农 生活在齐脖子深的水中,稍微有一个细小的波浪就会将他们淹没。这些问题和矛盾,一直在困扰着许多高参。直到农业税费取 消,才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仍有可能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再次凸现。

  事实上,2500年的中国小农经济证明了,一家一户小农靠农业致富不可能。解决农民问题,还必须跳出农村本身 。对于这一点,其实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必须通过城市化让绝大多数的农民变成城里人,让他们在城市里安居乐业扎下根来 。

  从国际上来看,二战以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农民比例用了仅30年,就从50%以上降到10%以下,其城市化人 口的总规模并不低于中国农民人口规模。中国改革近30年,农村人口仍保持在60%左右,比起大多数西方国家,显然是不 正常的。

  我们常常惊叹日本韩国农民的富裕程度,那些以卖草莓为生的农民家庭收入竟达到了全国家庭中等收入以上。我们慨 叹他们的农民有农民协会的组织和帮助,但其实还应该注意到,日本的农民人口只有7%。

  参照国外的经验,农民协会同样应该是中国乡村未来的组织形式。但中国农民的谈判能力低下,根本之处还在于农民 的数量极其庞大,难以像日本韩国的农民以合作社或农民协会的方式那样组织起来。如果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难以获取很大的 利润空间,相反却要支付高昂的组织成本,将农民协会(发展合作社)作为农村发展(或称之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的思路,似 乎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常年在外打工参与城市建设,却依然背负着与生俱来的农民名分,背后却是福利待遇的大打折扣,这种歧视,与中国 的改革开放进程背道而驰。打破户籍制度的樊篱,给农民以公平的公民待遇,成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政府管理者必 须要以宽宏的视野看待这个问题,它制约着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展开。如果实现不了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的转变,法治变革也难 以提上日程,因为从根本上说,法治政府是城市化国家的需要。如果没有进城农民的公民待遇,中国发展的代价,仍然可以在 某种程度上通过牺牲农民和农民工的利益来承担和维系。这显然不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从第一个一号文件至今,我们获得启示,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把视野局限在农村的硬件建设。只有积极的城 市化政策,才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最大支持。历史已经具备了条件,需要的只是与时俱进的推动者。

  □张传文

  1982,“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

  “云破日出”

  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1981年,杜润生执笔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长期不变,邓小平看后表示完全同意。

  75号文件依旧有局限性,只规定了“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而群 众在实践中很快就突破了这个规定。

  包产到户迅速蔓延。试验的结果是一包就灵,贫困地区第二年就有饭吃。

  杜润生回忆说,当时万里曾告诉他,75号文件有的内容也给极“左”的人,给不实事求是的人撑了腰。

  而且当时许多地方的农民都担心,过去的农村政策多变(广东农民怕“一年放,二年收,三年不认账”),也有农民 听说包产到户只有“三靠”地区才可以搞,有“稳住中间地带,不要滑向包产到户”等提法,担心它又是一个“权宜之计”。

  1981年7月31日,胡耀邦新当选中央主席。8月4日,胡耀邦找杜润生谈话,布置文件起草工作。

  1981年冬,杜润生起草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彻底地肯定包产到户的合法性,称它是一项改革事业。

  文件还肯定了责任制长期不变,同时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允许群众自由选择。

  杜润生记得,这个文件报送给中央,邓小平看后说:“完全同意”。

  陈云看后叫秘书打来电话,说:这个文件我已看了,这是个好文件,可以得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

  1981年12月21日,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从此包产到户30年的非法存在结束 了,它从此成为了中央予以肯定的一项重要决策。

  杜润生向胡耀邦建议,文件最好安排在新年的元旦发出,成为新年的一号文件,以便全国、全党重视。胡当即表示赞 同。

  杜润生回忆说,胡耀邦当时还表示:农村工作的文件,下次还要排“一号”。此后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 是谈农业问题,在年初布置调查题目,到秋季总结,冬天起草文件,次年年初发出。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钱昊平北京报道

  一日三十年——8月27日

  摆脱贫困国家行列

  1987年新华社报道,中国改革开放9年来,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翻一番,中国开始摆脱贫困状况,进入中等 偏下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行列。

  禹作敏被判20年

  1993年天津大邱庄村支书禹作敏因率村民拘禁办案公安,被判窝藏罪、妨碍公务罪、非法拘禁罪等,执行有期徒 刑20年。

  落实“三个代表”

  2000年江泽民在长春主持东三省党的建设和“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狠抓落实“三个代表”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温故知新

  “兰考大爷”买表记

  “兰考大爷”是人们过去对讨饭的兰考人的戏称。在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后,兰考一年翻身,去年 全县分配水平由人均40元增加到80多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汉在县城百货商店的手表柜台前转了又转,引起营业员注意。这位老汉看了半天,开口就要 最好的进口表,营业员看他穿着不整齐,说:“那表两三百元哩!”“你只管拿最好的”,营业员没法,拿了一块,老汉看了 看:“再拿一块”。营业员说:“这块没毛病。”回答是:“我要买两块!”说罢从怀里一把掏出一大叠拾元钞票,说:“同 志,过去俺是穷要饭的,人家看不起。现在党中央让咱富裕起来,你怎么还对俺斜眼瞧呢?”

  老汉买了两块手表,高高兴兴地走了。

  兰考一名农民对记者说,“去年,我光棉花就卖了三千多元,豆子又是一千多元,现在我家里有粮,银行里有钱,圈 里有牲口,屋里还放着几百元钱的化肥。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81.08.02第2版原题《党啊,你真摸到农民的心了!———豫东人民庆丰收纪事》

  那时流行

  少年队

  流行时间:1985年起流行指数:★★★☆☆

  “少年队”,日本的偶像组合,1984年成立。1985年,他们大大小小的发型照片贴满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发 屋”、“发廊”,成为赶新潮中国少年的模仿对象。

  对他们模仿最彻底的是台湾偶像组合“小虎队”,除了发型,还有扮相、台风,甚至歌曲都进行了完全的本土化。至 今还让人耳熟能详的《青苹果乐园》就是少年队《What''''syour name》的国语版。

  很快,对“翻版”的热爱超过了对“正版”的模仿,发屋里的“少年队”照片也被“小虎队”的头像覆盖。

  很快,在人们心中,“少年队”也被“小虎队”替代。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