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观察
1987年9月15日,两岸的新闻人成为了新闻的主角。这一天来自台湾地区《自立晚报》的两名记者进入大陆采 访,改变了两岸政治文化互动的进程。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次“合法派出”的采访。但是正是这种大胆的好奇和突破,实际上代表了两岸长 期隔绝后,新闻人最敏感的嗅觉和最原初的回归。更重要的是,这次采访启发了两岸新闻人在书写历史进程中的冲动和智慧, 最终推动了两岸互派记者驻点的历史进程。
众所周知,1987年对于两岸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点。大陆的改革开放在走过9年之后,已经完成了最初 的思想动员,开始进入到制度深化和体制突破的过程中;而台湾在蒋经国解除党禁、报禁之后,直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 何与血肉相连的大陆相处。尽管两岸在政治上隔绝多年,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已经超越了政治的范畴,而成就了民心所向的力量 。
对于当时的记者来说,突破其实仅仅只是开始。因为他们面对的更大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反映一个真实的大陆。从1 949年到1987年,38年的等待已经超越了当时许多记者的实际年龄。在从隔绝的教育和宣传中走出来的年轻记者面前 ,摆放着一个充满了变革、激荡与机遇的大陆。从他们眼中、笔下流淌出来的大陆生活,更加真实可信。这一切对于后来走访 台湾的大陆记者来说,同样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成为了两岸相互观察和了解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没有新闻人的大胆突破,也就没有两岸民众真 正的互相沟通。
在两岸关系的当代史中,新闻人走在了民众的前头。其实这才是新闻人真正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两岸 秉承同一个文化渊源,拥有同一种历史传统,甚至拥有共同的新闻史。在1987年9月15日和后来的许多关键日子里,两 岸的新闻人虽然不需要面对他们的前辈在民族启蒙年代的艰难困苦,但是真实反映两岸的状况,对后来的两岸互动和民众心理 回归来说,却不亚于另一次启蒙。
两岸的经济、文化甚至政治交流,的确有血浓于水的感情基础,但同时需要有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的认知基础。新闻 人在民众互动之前,正是扮演了这种信任推动的角色。新闻报道让更多的两岸同胞摆脱了政治上的偏执,从一种更加宽容的角 度去看待自己的同胞;同时也让两岸的政治变得更有弹性。
没有自信的包容,便不会有好奇的目光;没有新闻人的第一步,也不会有舆论的第一步;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回顾 中,两岸新闻人既是新闻的记录者,又是新闻的参与者;只此一功,便不可没。
□周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