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19期:私人钱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0:01  新京报

  首家私人钱庄存活5年挣了百万

  为了改革经济体制,适应我镇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狠煞社会高利贷活动歪风,经镇委研究,同意方培林同志试办方 兴钱庄,望在试办中,积极开展信托存贷业务活动,讲究信誉,遵纪守法,更好地在企业和个体户的资金融通上发挥“中介” 作用。

  ———摘自1984年温州苍南县钱库镇政府文件

  1984年9月底的一天早晨,一阵鞭炮声打破了温州钱库镇的寂静,摊铺成行、牌号林立的横街29号方家老宅, 挂出了一块白底红字招牌———方兴钱庄。

  这时候的方培林并不知道,从经营这家新中国第一个私人钱庄起,他就被称为“从外围”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人 。

  20多年过去,已是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方培林,对从事民间信贷业务仍念念不忘。

  不过,他遇到了新的难题。

  一句话引发办钱庄设想

  9月17日,方培林讲起方兴钱庄的创办经历也是一波三折。

  方培林只读过一年初中,当过统计员、食堂管理员。31岁时,他在苍南县钱库镇江南医院办公室、财务室任职。因 为工作关系,他经常能接触到《经济参考》等报纸杂志。

  方培林记得很清楚,1978年5月,他看到了《光明日报》上那篇著名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 随后对真理标准问题的举国讨论中,他隐约感觉到中国要发生变化了。

  6年后的1984年,在中共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方培林发现了这样一句话: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 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

  “集资如果合法的话,那么与股息性质相同的利息,私人也可以拿了。”方培林说,他那时感到了机遇的来临。

  方培林所在的钱库镇,从名字上看,就和钱有关系。

  早在后汉乾佑年间,吴越王曾在这里设立库司,征收当地茶、盐、棉、绢等税,故名“钱库”,民国初年建立钱库镇 。改革开放初始,钱库镇已经是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基地。这里的副食品、烟酒、针织品批发,覆盖了温州周边多个县市。

  经过深入调查,方培林了解到,镇周围5个大队流动资金需要1000万元,大约缺口200万元。当时银行利率低 ,很少有存款,经营者自然无法从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利息太高,许多小企业主又负担不起。不过,农民手头有大量闲散资 金。

  方培林有一个想法,民间其实非常需要一个能给借贷双方保障的金融服务机构,假如办个钱庄,既搞存款又搞贷款, 利率灵活一些,不就可以使镇上资金的供需矛盾缓和点吗?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停薪留职办钱庄。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冯一萌温州报道

  给民间金融机构适时松绑

  -新观察

  纵观私人钱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其优缺点非常鲜明。

  其优点在于能够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利率水平的设定,还是灵活的贷款保证认定,都优于商业银行相对僵化 的信贷审核机制和利率管制。

  而其缺点就在于,容易成为金融犯罪的载体,诸如以民间信贷为借口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之实,类似案例并不乏见 。

  就此而论,实现地下钱庄的正规化,绝非是用既有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单方面对地下钱庄予以“围剿”,而是要以“ 发扬优点、抑制缺点”为原则,实现两者在体制上的相互融合。

  事实上,改革开放至今,在既有金融机构产业布局和服务对象上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核心症结就是中小企业融资 难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还要靠市场化,也就是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

  中国对商业银行实行准入管制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动与业务创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占有全 国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它们往往拥有现成的大型客户资源,市场激励效应很差,自身没有动力去开拓小企业市场、挖掘潜在 客户。

  所以,大力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有效途径。

  近期,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纷纷推进,但此举能否实现民间信贷机构向合规金融机构的转化,尚存疑问。在民间 借贷最为发达的浙江温州,就已出现类似问题。

  尽管浙江省金融办和温州市都分别公布了相关小额贷款公司的操作指引,但是一些民间信贷机构却发现,以自身的资 质状况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比如:机构及其人员须具有银行业务从业经验;对从业人员的学历有一定要求。

  尽管从长期趋势看,这些硬性条款的确是规范金融机构所必须的,但是鉴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属性就是“地下钱庄 ”向“商业银行”过渡的产物,因此在具体制度建设上,理应更加向民间机构的现实情况靠拢。

  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认真吸取民间信贷机构对风险控制和贷款投放的经验。唯有双向学习和竞争格局形成,才能够真 正优化国内的信贷体制结构。

  □马红漫

  一日三十年——9月24日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提出“一国两制”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公开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双 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首次在中国举行2000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北京开幕,这是竞赛创办12年来首次 在中国举行,也是第一次在亚太地区举办。通过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我国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加入到学习信息技术的行列 中来

  钱庄始现元末明初都市中

  温故知新

  我国古代的储蓄和银行大体经过这样几个阶段:窖藏:这是最原始的储蓄,就是把钱币埋在地窖中。古时的钱币大都 是铜币,人们为了安全,将多余的钱装在缸、坛等容器中,藏入地窖,或埋入地下。这种方式一直盛行到东汉前后。

  “扑满”:我国古代专用储蓄钱币的瓦器。据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这种扑满储蓄盛行于汉朝。

  僦柜:到唐朝中期,由于商业日趋繁荣,都市中开始出现代商人保管金银财物的商铺,称为僦柜,也称柜坊。一些富 商巨贾为财物安全和避免搬运麻烦,常将钱存储在僦柜中,需用时,可出贴或用信物支取。至宋代,由于柜坊逐渐成为销熔铜 钱和赌博的场所,官府常加取缔,业务逐渐衰落,到元朝就消失了。

  钱庄:元末明初,都市中开始出现钱庄,这是一种近似现代银行性质的储蓄店铺。钱庄也叫“银号”、“银局”,一 般都由富商开设,除办银钱业务外,有的还发行钱票。到钱庄存钱可以获得微少而不固定的利息。

  银行: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中国最早一家专门从事储蓄业务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业,地址设在上 海。从那以后,各种专门从事储蓄的银行先后建立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4年11月13日第8版《我国历代的储蓄和银行》

  红裙子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流行指数:★★★☆☆

  1984年的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在社会上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潮。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明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

  银幕上的“红裙子”,似乎是一夜之间在现实生活中流行开来,成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女性的时髦装束,谁不穿就 显得过时和落伍。

  现在看来,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标 志性道具。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