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28期:文物回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0:02  新京报

  圆明园兽首铜像回家之路

  2007年9月19日中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的电话又一次响起。

  “你那边有没有敲定,我们这里都等着呢”。

  同一时间,北京,国家文物局的会议室里,几十名中外记者已经从11时一直等到了13时。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消息的发布———传奇的“澳门赌王”究竟花了多少钱、通过怎样的办法购回了举世瞩目的圆明 园国宝。

  13时30分,香港苏富比召开新闻发布会10分钟后,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宣布,知名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常委何鸿 燊以6910万港元的成交价购回原本将要被拍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将其捐赠给国家。

  而此前,按照苏富比秋拍计划,估价6000万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将于2007年10月9日公开拍卖。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圆明园文物中的极品,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为了让这些颠沛流离的珍贵文物不再上拍 卖台,而是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回归祖国,近十年间各方人士作了各种努力,归途并不一帆风顺。

  联军掠夺

  圆明园兽首离散

  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 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约为这个数目的10倍。

  在这些文物中,“万园之园”圆明园流散文物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意义非凡。

  目前,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还陈列着数万件圆明园珍宝。在法国,拿破仑三世还曾专门在枫丹白露古堡修建了“中国 馆”,用以展出侵略军送给他的来自圆明园的上千件珍品。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内,有圆明园的绢本彩色圆明园四十景图、乾隆皇帝题诗的圆明园景致图等80幅珍贵文物。至 于流落到境外私人手中的圆明园珍宝,更是无法统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圆明园文物通过捐赠等方式逐渐回流,但数量不多。自2002年起,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每年拨 付专项经费5000万元,专门用于文物回流。但这笔经费与大量珍贵的流失文物相比,仍然非常有限。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圆明园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

  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

  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猪首则被美国人收藏,牛、 虎、马、猴陆续经由拍卖途径回到台湾私人收藏家手中,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

  示威冲击

  拍卖暂停半小时

  2000年4月,香港传来消息:佳士得拍卖行将于4月30日在香港公开拍卖乾隆御制猴首铜像和牛首铜像等圆明 园遗珍。苏富比拍卖行也将于5月2日在香港拍卖虎首铜像。

  一石惊起千层浪。

  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此消息后,于4月20日正式致函两拍卖行,要求他们“能够明智地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这些被 非法掠夺的中国珍贵文物”。国家文物局还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明确表示,这些铜像的法律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 ”。

  香港舆论界也普遍认为,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拍卖行的行为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全国人大代表、香 港工会联合会会长郑耀棠先生说,大家都知道这些国宝是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被抢掠,这是一种盗窃行为,现在中国要求收 回这些国宝是合情合理的。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认为,拍卖行的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商业行为。

  截至目前,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 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秘鲁、印度、意大利等国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 境文物的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但一些收藏中国艺术品较多的国家,至今尚未在公约上签字。

  时间临近,拍卖行丝毫没有改变计划的迹象。

  2000年4月30日下午4时30分,一场名为“清朝宫廷艺术品拍卖专场”佳士得2000年春季拍卖会在香港 金钟万豪酒店开始了,猴首铜像和牛首铜像即将分别登场。

  就在这时,会场里突然一片嘈杂,有人手举高音喇叭在大声抗议,示威者与保安厮打起来,整个会场乱成一团。会场 外也聚集了一大批抗议的香港市民,还有人用脑袋从外面撞门,高喊着“停止拍卖贼赃,立即归还国宝”。拍卖被迫暂停半个 小时。

  示威者争取到的半个小时,改变了国宝的命运。

  临时决定

  拍回圆明园国宝

  当时作为保利集团代表前往香港竞拍的易苏昊后来透露,他此行原本是为了拍得郎世宁的一幅画《萍野秋鸣》,结果 未曾拍得。接下来的古代艺术品专场开始前,因为香港市民冲击拍卖现场,竞拍会停止了30分钟。就在这30分钟内,他和 保利公司高层进行了沟通,决定拍回圆明园国宝,至于价钱,高层表态:“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

  5时10分,拍卖重新开始。

  以200万港币起拍的猴首铜像在竞价到400万港元时,买家们纷纷告退,参与竞拍的只剩下易苏昊与一位通过电 话竞拍的神秘人物。

  在第25次竞价后,价格升至740万港元,易苏昊胜出。

  随后的牛首铜像也是200万港元起拍,被易苏昊以700万港元的价格拍得。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王荟北京报道

  -改革开放后重要文物回流历程

  目前中国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

  ●2000年5月,北京市文物公司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900万港元(不含佣金)拍得圆明园珍宝———清 乾隆酱釉粉彩六方套瓶。此外,北京市文物公司还从国内外征购抢救回来近三十件文物珍品,如宋版的《春秋经传》、元代赵 孟頫的《归去来辞》、《水村图》,鲜于枢的《石鼓歌》,钱维舟的《苏轼仪舟亭图》等。

  ●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圆明园猪首铜像。2003年9月,何鸿燊向中华抢救 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2005年,七件流失海外80多年的龙门佛首石雕像回归龙门石窟。它们是北魏至盛唐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期的优 秀作品,通过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和美籍华人收藏家陈哲敬捐赠从海外回流。

  ●2007年12月,海外华人王崇仁重金购得佛舍利五重舍利宝塔,捐献国家。

  ●2008年4月,中国政府耗时2年成功追索的156件中国文物运抵北京。这些流失到丹麦的中国文物因属于中 国政府严格限制出境的出土文物,因此,在本次追索过程中并未支付任何费用。这是近5年来中国政府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流失 文物追索。

  -新观察

  文物回流应有长期规划

  市场经济真的是有魔力的,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虽然有政府的管制和文化界发出愤怒的谴责,但是大量文物仍然 合法非法地出境,原因无他,海外价格更高而已。

  二十年后风水轮流转,国内的文物价格甚至比国外还高,拍卖场上“天价”不断。文物的流向也随之逆转。

  追踪历史的轨迹,可以看到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政局几经变换,一方面是外国藏家、博览会大肆搜求而去众多文物, 另一方面富有收藏的华人家族流落海外,也带出去很多书画、瓷器器物。形成对比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三十多年,内 地少数人虽然也知道古董、艺术品可以交易,可以换钱、救急,但是并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市场出现。80年代以后,香港和台 湾先后沾染此风,开始成规模地收藏,也因为这个时间差,所以在80年代、90年代初狂收中国古董和民国早期油画,等到 现在再高价出手,收获真金白银。直到90年代,内地人在拍卖公司、古玩商乃至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才真正形成收藏和拍卖 的一波波热潮,连赝品行业也因此空前兴盛。

  中国内地的富人们张开欲望的大口欢迎文物艺术品进入他们巨大的公寓、别墅和私人仓库,这里面包含所谓的“回流 文物”,其实,这种回流有不同的三个层面:首先是崛起的港台买家和内地买家通过拍卖市场买了不少早期海外华人藏家的藏 品;其次是日本、法国、德国等国藏家的作品开始回流内地和港台;第三,港台藏家的藏品也部分地回流内地。

  就大的方面说,“回流”当然和中国国力增强、国民日渐富裕程度以及“爱国心”有关,但平心而论,“爱国心”虽 然有作品,但没有市场经济这般大的拉动力和持续性。最近十多年,艺术品收藏逐渐从趣味导向变为投资导向,成为一项大买 卖,似乎是整个世界的潮流。无论海外还是内地,所谓文人收藏家、书香世家的收藏已经越来越珍稀了,现在是商人的世界, 这些崛起的新富们买进艺术品,有投资的需求,也有艺术审美的追求,心态复杂,但也无可厚非。

  当前的问题在于,现在很多人包括收藏家、拍卖行、批评家都在议论“天价”的市场效应、经济收益,而没有更长期 的规划。其实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顺势而为,鼓励“有限共享”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比如鼓励收藏家建立私人博览馆对外 展出,国家文化机构设立勋章表彰文物捐赠者等等,让更多的藏家把自己珍藏的文物展示或者捐赠。

  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回流”的同时,非法的“出土”和“外流”仍然存在,走私盗掘现象时有所闻,“假拍”“ 拍假”也相当猖獗,这也是“文物天价”带来的效应之一,这就要看政府如何加强管制和行业内如何自律了。□周文翰

  一日三十年10月3日

  ●我国育成高产优质水稻

  1992年由湖南农学院万文举等人主持的“遗传工程水稻研究”课题,首次把玉米DNA导入水稻并育成高产优质 水稻品系。这个品系在湖南适于做中稻和晚稻种植。

  ●萧山江潮卷走观潮者

  1993年在浙江萧山市尚未开放的观潮点,发生观赏钱江潮的人群被大潮卷走的严重事故。截至4日下午5时,已 有19人死亡,27人正在医院抢救,还有40人下落不明。

  ●我国最大软件园启用

  1997年我国规模最大的软件园———东大软件园,在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了开园庆典。至此东大软件园 宣告全面启用。

  温故知新

  流失百年国宝重回祖国怀抱

  本报讯连日来,圆明园被掠珍贵文物拍卖事件备受国人关注。

  中国保利集团今天在京宣布,这些记载着民族屈辱的被掠文物不日将在香港公开展出,流失海外140年的四件圆明 园珍贵文物终于盼到了“回家”的一天。

  这四件文物是著名的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中的青铜猴首、青铜牛首、青铜虎首及乾隆款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1 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这些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 上的先例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现。

  然而,4月30日、5月2日,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两家拍卖行不顾国际法原则及中国国家文物局的严正声明,举行 所谓“春季圆明园宫廷艺术精品专场拍卖会”,公开在香港拍卖这四件圆明园文物,激起我国社会各界及国际上正义之士的义 愤。

  为使这四件国宝不再蒙受140年前流落他乡的厄运,一直关注此事的两家中国企业保利集团和北京文物公司在拍卖 现场出重金竞得圆明园被掠文物,据悉,圆明园大水法生肖铜像中的其他铜像目前大都流失海外,内地尚无一件作品。

  那时流行

  收藏热

  流行时间:2007年前后

  流行指数:★★★☆☆

  随着中国文物在国际上相继拍出天价,2007年,收藏热再度回潮,而央视和北京电视台相继推出的“鉴宝”和“ 天下收藏”节目,也为这股收藏热加了一把火。尤其在“天下收藏”节目中,文物一经鉴定为赝品,当场砸碎或销毁,如此极 端的手段也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评价,此次收藏热度之高,幅度之广,要超过北宋、晚明、康乾、民国这四次历史上的收藏热 。不管基于收藏还是投资的目的,文物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注意力。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