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30期:援非医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0:02  新京报

  中国医疗队“出诊”非洲被称“保护神”

  8月末,北京第35批援非医疗队,在内部战乱冲突不断的几内亚,完成两年的医疗援助任务,返回祖国。

  无论是当年自造手术器械、步行几十公里在乡村树荫下给非洲患者动手术、集体高唱《打靶归来》的“红色”医疗队 ;还是今天为非洲的医院留下先进医疗设备、药品的医疗专家;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已向47个非洲国家和地区 派出了1.6万名医务工作者。

  在周恩来主持下选派援非医疗队

  回忆起1978年前后在非洲的近800个日夜,年逾古稀的外科医生朱忠信和81岁的张革老先生,都有些恍若隔 世的感觉。

  他们是当年北京16人医疗队中的一员,在西非国家———上沃尔特(1984年更改国名为“布基纳法索”)从事 医疗援助工作。

  不过,两位老人对《人民画报》上的毛主席像都印象深刻———那是当地患白内障的病人,接受中国医生的免费手术 复明后,揭掉纱布看到的第一个人。

  中国派医疗队援助非洲,确实和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密切相关。

  1963年,刚刚独立的阿尔及利亚瘟疫横行,缺医少药,阿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救援的呼吁。我国第一代领导 集体迅速决策,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从全国各地选派24名医务人员,援助阿尔及利亚。

  虽然当时的中国也很困难,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再加上中国和其他国家建交的总数只有39个,大部分都是社会主 义阵营的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援外医疗则可以更多地展示中国人民的风采,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魏铭言北京报道

  援非事业是一种国家责任

  -新观察

  20世纪后半叶的亚非拉民族革命,是世界现代史上惊心动魄的一个历史片断。从那时起,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关 系,就从民族命运、意识形态甚至是国际战略的角度联系在一起了。

  即便在改革开放整整30年之后,当年参与援非事业的第一代国人,许多早已两鬓斑白;然而,援非事业却依然如同 常青树一样生命力旺盛。

  30年前,当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曾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过历史性的问题,究竟 我们是否还应该一如既往地无私帮助发展中国家,在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关系又应当如何界定。

  因此,援非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政治问题,而是关系到中非关系长期友好的关键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时间中 ,非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建立了长期友好关系。这是基于相同的国际处境,更是基于同样的反帝反殖民精神。

  非洲国家曾经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等关键问题上给予过援手。投桃报李常常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外 交工作中对非洲的重视和援助,也是深化中非传统友谊的一种努力。

  同时,援助非洲工作的开展,也是全球稳定的一个命题。非洲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不发达的一片大陆,仍然存在大量的 问题,饥饿、贫困、动荡。今天来看,这些问题已经不是单独存在于非洲大陆国家,而容易扩散到世界各个地区。

  因此,援助非洲,本身就是国家责任的一种体现。不少在非洲有利益诉求的国家,都未必能够重视非洲当地民众的生 计问题。这导致了全球体系的严重不平等,发展中国家沦为廉价原料、劳动力的来源地。在这种情况下,中非关系的最关键问 题,是超越独立年代,重建关于发展的认同。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积累的经验和财富,为中非关系的继续深化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因此,援助非洲的工作才会 历久弥新。

  从当年反帝反殖民的盟友,到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同路人,非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一分子。全球化用速度代替了重量 ,用市场代替了阵营,也将要用合作取代纷争。

  援助非洲的事业之所以仍然值得坚持,并不是因为这项事业一帆风顺无可挑剔,而是因为它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国与国 相处的所有需要和特点,因而显得更加平等和互利。

  □周庆安

  一日三十年——10月5日

  ●抓好反腐斗争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反腐败斗争既是 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既要坚决地、持久地进行下去,又要重视抓阶段性成果,一步一步地把斗争引向 深入

  ●军事气象保障能力提高1998年“银河—Ⅲ”巨型机首次装备部队,是当时国内气象业务部门使用的性能最高的 计算机,它对提高我军军事气象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意义非同寻常

  援非医生发音不准闹出笑话

  温故知新

  援非医生发音不准闹出笑话出国前,在国内突击培训“正统”的西班牙语半年,医疗队便打点行装来到赤道几内亚首 都医院,操着半生不熟的西班牙语开展工作。

  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西班牙语的中国人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动词变位,同一个动词,尾音发错便会将你变成我,我变 成你,你变成他。由于把握不准尾音的变化,有时会闹出大笑话。

  在一次手术中,主刀的中国大夫操刀上阵时,看见病人很紧张,便说了一句:“请你别紧张,别害怕。”哪知病人听 了这句话后,怕得发抖,死活不让开刀。原来,中国医生将“请你别紧张,别害怕”,说成了“我不紧张,不害怕”。仅一个 字母之差,意思全拧了。好在经过多方解释,病人总算让中国医生操刀。

  当然,也有因“你我不分”,歪打正着因祸得福的。一日,医疗队在事先未联系好的情况下,贸然前往总统官邸—— —非洲宫参观。队员们刚进大门,便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宪兵当作“间谍”押往宪兵司令部审问。队员们面对正襟危坐的宪兵司 令和一群持械士兵,个个神情紧张。

  正当翻译耐心交涉时,队长猛然想起几天前宪兵司令卡约要约他看病一事,便问:“你是卡约吗?”哪知他把这句问 话说成了“我是卡约吗”,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原来此人正是宪兵司令本人,此刻,他也忍俊不禁。于是,大家有惊无险,继 续游玩。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9年8月29日第3版《援非语言趣谈》

  接班顶替

  那时流行

  流行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流行指数:★★★☆☆

  接班就是父母退休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但不一定要继续做父母原 来的工作。

  这种方式既可解决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又可解决单位的缺员问题。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上山下乡制 度废除,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待业青年,为了解决子女就业,接班之风愈演愈烈。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接班制度逐步取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