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三来一补”成就“世界加工厂”
9月26日下午,东莞虎门镇,小雨。街上行人稀少,而镇上的劳动保障局里却人来人往。
3天前和老板闹僵的赵永超,挤到信访窗口前,讨要13年来的补偿工资和未发的福利。
今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施行以后,在劳保局,像赵永超这样的投诉,每天有数十起。据统计,截至9月,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庭办结案件12101宗。
这里的情形和1995年赵永超刚到虎门镇打工时所看到的已经截然不同,如今在东莞市城区去往其辖区各个镇沿途 ,“转租厂房”之类的巨大横幅比比皆是。
改革开放之初,包括东莞、广州、深圳、佛山等在内的珠三角经济区,凭借地理优势和廉价劳动力繁荣起来的加工业 ,使其很快成了中国内地最具活力的地区。“珠三角模式”的典型代表东莞市一举成为“世界加工厂”,民间有戏言称:“东 莞堵车,全球缺货”。
如今,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模式,面临转型困境,它们遭遇的“阵痛”开始显现。就在26日下午,经济学家吴敬 琏等在东莞“广东再出发”论坛上激辩出路问题,当地一些报纸也打出“珠三角突围”的口号。
港商内地投资
“粤字001”号“三来一补”企业风靡近20年
目前的现状,亲历虎门镇30年来发展的唐志平深有体会。
唐是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创始人之一,并曾任第三任厂长。这个“粤字001”号“三来 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改革开放初期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风靡了近20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7月15日,中央下发文件,规定广东、福建等省份可以试点搞“三来一补 ”。十多天后,香港美孚手袋厂的老板张子弥就在广东省轻工业局的带领下,来到了虎门。
参与全程谈判的唐志平回忆,“正好省轻工有一位领导是东莞虎门人,所以就带到这里来了”。唐志平当时是太平镇 (后合并到虎门镇)制衣厂的供销科长。
7月31日,张子弥给唐志平他们一个黑色的女式时装包,问他们能不能做出来。
当晚,太平制衣厂的老工人连夜加班,把包拆开,照原样用手工做了出来。翌日,复制出来的时装包让张子弥非常满 意,张决定在此投产。当时,香港正遭遇用工危机,张的工厂难以为继。
太平手袋厂的总务吴国良说,正是那个通宵加班,让张子弥认为他们是一批能干事的人,“他要的就是迅速出货”。 张子弥在太平镇投资建了一个50人的厂房,生产手袋,由他投资机器,出原材料,并负责销售。太平制衣厂只负责生产,也 变成了手袋厂。
3个月后,张将香港的200人的工厂关闭,300台机器全部拉到虎门,专心做“三来一补”企业。
唐志平介绍,当时中央的精神是引进外资,解决劳动就业,解决温饱问题。当时是搞劳动密集型,太平手袋厂达到了 这个效果。工厂发展了一年后,因为太平镇当地人少,他们还去江西九江招工,一年就招200人。
“张子弥是第一个来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有胆略和眼光”,唐志平说,当时的香港人对内地有抵触心理,“都怕企 业日后被没收”。张成功以后,很多香港人来参观,“看能搞,很多人都来了。”
实行“按劳计酬”
工资高出10倍轰动方圆百里
张子弥带来的不仅是投资,也有新的管理模式和厂房。为了提高产量,张在工厂里要求实行香港的分配模式———按 劳计酬。
在太平手袋厂,每个工序都会计工,工资结算时,按这些工作量计算。第一个月下来,工人发放的工资,轰动了方圆 百里。
当时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仅24元,而太平手袋厂第一个月每个工人都发了100多元工资,有人还达到了200元。
唐志平说,几个月过后,工厂里的工人达到了500人。当地很多人挤在门口,“找后门,要进厂”,有人提着鸡蛋 ,鸡鸭鹅到家里堵着门,要求在厂里给安排工作。
太平手袋厂原来的厂房是太平竹器厂的旧楼,只有两层,一年后便盖了3栋厂房。当时内地大多用15瓦的白炽灯。 张子弥来了后,要求换上清一色的日光灯,厂房内经常连夜赶工,如同白昼。
张在内地的生意逐渐壮大,同时开始在中山、南海生产皮箱。3年后,张子弥和太平手袋厂合作的合同到期,厂房、 机器转给内地方面。
“张走后,我们看到了商机,开始自己进料加工手袋”,唐志平说,太平手袋厂也由“三来一补”转型为进料加工企 业。
“目前东莞仍然有很多企业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在唐志平看来,从来料加工到进料加工,由出口外销到内销,太平 手袋厂的发展模式是整个东莞企业的缩影。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涂重航广东东莞报道
-新观察
珠三角转型之痛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一个后发国家走向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的发轫与推进,就是将技术、劳动力、资本、 企业家才能这几个要素组织起来。按照各要素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工业化的模式简单刻画为技术推 动型、资本推动型、劳动力推动型和企业家才能推动型。支撑了南中国经济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其基本特征就是外资驱动劳动 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过程。
与东南沿海的浙江模式相比,这两种模式的共性是产业的技术含量都比较低,都是在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二者 之间最大的差异,表现为浙江模式是由深植于本土的企业家、从草根开始无中生有地打出了一片天地;珠三角模式则表现为, 资本是外来的,技术和市场也都是由海外转移过来,只有生产过程是在本土组织。珠三角模式的独特性就体现为,这是一种“ 拿来主义”或曰“模仿型”的发展模式。
较之于草根色彩更浓的浙江模式,珠三角区域缺少在本土意义上的企业家创新。推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是一批外来 的经理型企业经营者,他们直接带过来资本、成熟的技术、订单,珠三角在他们的经营链条上,所扮演的就是一个生产车间, 他们只要招募来工人,就马上可以高效地组织生产了。
之所以珠三角模式的素质中缺少更有效的企业家创新性因素,是因为这种创新本身就是不需要的。改革开放之后,国 内和国外庞大的市场马上就呈现出来,珠三角地区是接轨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是外来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这些成熟企 业经营者,从海外一步跨进来,他们的双脚就必然是站在珠三角的土地上,他们本来就拥有了成熟的技术、管理,无须进行艰 苦的创新,他们以及他们的模仿者,只需要将内地数量巨大的廉价劳动力组织起来,无须凭借技术上的竞争力,便可轻松获得 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从容成为全世界的工厂。
因此,珠三角模式的生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但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基本宣告完成、国内和国际市场日趋饱和之后,这种缺乏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的前景是令人 担忧的。如今,伴随着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劳动力的绝对成本优势已然锐减,如今愈演愈烈的劳资冲突,表明这种 依赖低廉劳动力便可占领市场的时代要一去不复返了。
即便没有《劳动合同法》,即便资方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再强大,试图继续维系劳动力的低价格也是不可能的,因 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逆转已成事实,这是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
缺乏企业家创新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就此将走向尽头。珠三角地区将不得不直面后工业化时代的阵痛,缺少技术 优势的企业,必须实现进行转型升级。
□苏振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日三十年10月8日
●内地第一家麦当劳开业
1990年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麦当劳由此揭开了抢占内地快餐市场的序 幕。
●江泽民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2001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前来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小泉说,我此次作为日本 首相第一次访华,也是第一次前往卢沟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谨对在那场侵略中牺牲的中国人民深表道歉和哀悼 。
民间记忆
从算盘到电脑
1978年底,我第一天到银行上班,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噼噼啪啪响成一片的清脆的算盘声,我心下不免暗自思忖 :在银行工作算盘是不离身的,啥时候自己的算盘也能像这些老师傅一样,打得又快又准干净利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呢? 为了提高青年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我们行里后来订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新职工必须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上班,晚上推迟一 小时下班,把这时间都用于练习打算盘、点钞票。营业厅里、办公室里,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算盘声,每个月行里还将举行一 次比赛考核,考得好还能得到奖品,考得不好的这心理压力便不消说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开始在银行应用。第一次看到这洋玩意,大家都感到惊奇。就这么个木厢子大小的东西, 居然能代替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古老算盘,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些老银行们更是感到难以理解,多少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 与算盘为伴,一朝离开了算盘,总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所以他们尽可能地去了没有用电脑的岗位。这使用电脑的优先权,当 仁不让的便落到了我们这些青年职工的身上。
同时,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行里又招收了许多年轻的新员工,如此一来,这科技发展的新玩艺儿电脑便成了年 轻人一展身手的好东西。
初学电脑,可不像学打算盘那样,尽管初接触时同样是一窍不通,但是对电脑的好奇心引发了大家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段时间加班加点的学习培训,电脑对于我们已不再陌生。那天晚上,全行第一次电脑模拟记账,当显示屏上出现正确的 轧账余额时,营业大厅里一遍欢腾,热闹非凡。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大家都意识到,就此基本上可以告别算盘了。
(王琪江苏宝应县工商银行职员)
那时流行
电子词典
流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厚厚的牛津、朗文英语词典不再是“读书郎”沉重的负担,因为校园里开始流行“文曲星”之 类的电子英语词典。
相比又厚又重的印刷英语词典,电子词典既实用又便捷,深受广大莘莘学子的欢迎,很快便大行其道。一时间,诺亚 舟、好记星、读书郎等电子词典遍地开花。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手机、mp3、mp4等电子产品功能的扩张,电子词典 开始逐渐式微。据统计,电子词典由2000年的销量335.9万台骤降至2001年的281.1万台,并且仍然在加速 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