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光阴故事唱出罗大佑“现象”
1979年,春,《童年》孕育五载,“终成正果”。这是日后被大陆歌迷熟悉传唱的罗大佑第一首歌曲。
他音乐生涯的每个第一次,都是一段“光阴的故事”。2000年9月8日、9月10日、10月29日,这位弃医 从乐的音乐人,首次在大陆的上海、杭州和昆明举办巡回演唱会。
20世纪70年代
大陆与台湾相望,并无文化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形成翻唱欧美流行音乐的风气。台湾本土音乐人由此反思,随之高呼“唱自己的歌”。而 此时的大陆,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特殊状态,与台湾相望,并无任何形式的文化、体育交流。
鉴于音乐人的自醒,台湾原创华语音乐作品借势翻身、复兴,一场沸沸扬扬的民歌运动无法阻挡。这时,罗大佑在医 学院读书,并坚持音乐创作。读书,音乐,谁更重要?“大概大学二年级时,有一次我记得是解剖课,我没去上课。下午三四 点钟时,拿着吉他哼、哼、哼就写出一首歌。”2008年9月23日,身处台湾的罗大佑在电话那头如此回忆。
罗大佑一开始写歌,是为其他歌手卖力。那个年代,他想的不多,“比如说歌一定要能够传唱,歌一定要卖钱,一定 要怎么样之类的。”淡泊名利的那会儿,罗大佑创作出了经典曲目:《闪亮的日子》、《童年》、《是否》、《一样的月光》 。
“《童年》,从1974年一直写到1978年左右,四年半到五年左右。歌词原本写了四段,是在头两年多内写的 。后来,我在快出唱片时想,它好像应有个第五段。就是这第五段就耗掉我两年多时间。”“三年级时看五年级的学生,哇, ‘天啊,好大’。他一拳打过来,你都不知道怎么还手。‘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一张成熟与长大的脸’,那句歌词 是迸发出来的,也是我最为得意的一句。”
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成方圆翻唱《童年》,罗大佑“不知情”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音像市场步入幼儿学步阶段。随着收录机渐成家庭必备电器,音像磁带的需求随之扩大 。各地音像出版社纷纷找歌手翻唱港台歌曲,灌录成磁带,销往全国。
大陆歌手成方圆接到“订单”,翻唱了《童年》。对于这一切,当时身处海峡对岸的罗大佑“并不知情”。那个阶段 的他,还未把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出境填写护照内容时,还在职业一栏填上“医生”。
罗大佑真正在华语乐坛亮出旗帜,要追溯至1982年4月21日。
那一年的那一月的那一天,罗大佑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童年》就是其中一首单曲。专辑宣传,罗大 佑以一身黑衣、佩戴黑墨镜的形象示人。
这张专辑“出身并不高贵”,他是于1979年、1980年在大学宿舍内录制完成的。临近研究生毕业,他找了好 几家唱片公司,帮他发行唱片。然而,对方觉得这个年轻人其貌不扬,歌声也不怎么样,音乐风格特别奇怪,就没搭理他。
最终,滚石唱片松了口,试一试。“这一试可了不得,自此谱写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新开端。”“《之乎者也》仅仅用 了几个钟头便制作完成,而《未来的主人翁》大概写了三年左右。”罗大佑说。
《之乎者也》一出生,便面临台湾歌曲审核制度的“考验”,其中一半歌曲被禁止在广播电视中播放。不过,罗大佑 的“黑色形象”,刮起“黑色旋风”。台湾年轻人视此为“叛逆偶像”。
“黑色形象,第一,它安全,不用常换洗;第二,它有保护性,墨镜有保护性,别人看不到你的眼睛。我花了大概3 0年的时间,才敢直视镜头。”罗大佑这般解释。
彼时的他,身份仍是医生。在罗大佑看来,“医学,它绝对理性,音乐几乎是绝对感性的。我绝对是很矛盾的人。当 医生时,我穿的是白色制服;出来唱歌,我着黑色服装。”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贾维北京报道
-新观察
推开传统之门呈现辽阔世界
罗大佑的出现,是台湾乃至整个华人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社会现象。
1982年,罗大佑发行专辑《之乎者也》,这是投向“台湾华语流行乐坛,足以改变流行乐史的一颗原子弹”。
当时的台湾社会一度掀起“罗大佑是洪水猛兽还是社会良心”的大论战,罗大佑还被戴上了“青年时代的先知兼代言 人”的“高帽”。
八年后,罗大佑的有声出版物在大陆首次公开发售。
这表明大陆文化市场有意识地从封闭走向开放,吸收同胞音乐文化。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大革新,当然,这在当时也 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从1990年至2000年,尽管罗大佑数次来大陆录制唱片、做电影配乐,然而始终未能在大陆公开场合正式露面 。
直到2000年,罗大佑才撕去了笼罩在他身上的一层神秘面纱。“他是神,更是人”。
当年,促成罗大佑专辑在大陆出版的功臣,当属香港著名音乐人刘卓辉。这位长年与Beyond乐队合作写词的音 乐人,对华语乐坛的贡献不仅是写词和创立大地唱片公司这么简单。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有两件事办得影响深远:促成 了罗大佑《恋曲1980-1990》精选辑在大陆出版和崔健《一无所有》专辑在港台发行。
在大陆听众心目中,罗大佑最重要的作品,是其1980年至1984年的“黑色时期”的作品,例如《童年》、《 光阴的故事》、《恋曲1980》、《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野百合也有春天》等等。这些是罗大佑在大陆被最为传唱 的经典曲目。
从心灵层面,它们如同黑白胶片的老电影,让我们无比怀念那些早已随风逝去的美丽时光、青春岁月。
这些歌与几代人相伴成长。
尽管那些老歌已退色,然而我们仍能阅读到光阴的故事,成长的足迹。
在华语流行音乐产生、繁衍、发展的这30多年中,罗大佑的作品以专辑、选辑、合辑、实况录音、演唱会等多种载 体与大陆观众“血脉相连”。由此,罗大佑堪称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影响至深的音乐家。此外,罗大佑对华人世界的影响又 不只是音乐本身,其作品清晰呈现出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文气度。某种程度上,罗大佑仿佛推开了一扇古老与传统的门,使我 们在音乐之外,能够欣赏更为辽阔、博大的世界。
□王磊(乐评人)
一日三十年10月2日
●中小学教师须考核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制度》,并开始在全国实行。《制度》规定,只有具备合格学历 或有考核合格证书的人才能任教。实施合格证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更好地为普及九年制义 务教育服务。
●首家中韩合资银行成立
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与韩国第一银行合资成立的“青岛国际银行”合同章程签字仪式在京举行。这是中韩银行在 我国合资开设的第一家金融机构,同时也是中国工商银行与外资合办的第四家金融机构,双方各占50%股份。
温故知新
借《之乎者也》宣泄叛逆
一场卡拉OK的岁末狂欢,一场怀旧和宣泄的盛宴,一次用歌声环绕的青春祭奠,一个音乐可以标志时代的证明。这 就是我对罗大佑2002年12月31日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围炉”演唱会的观感。
一个音乐人的作品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成为一代人的代言,是他本身价值的衡量标准。罗大佑无疑做到了 这一点。
流行音乐有两种,一种是时代的快餐,经济实用却没有任何品味的价值;另一种是时代的符号,由于凝结了足够的信 息而获得了超越时代的力量。
罗大佑的音乐属于后者,你不妨从《光阴的故事》中定位青春,从《童年》中回望童年,从《恋曲1990》中领悟 生命和爱情,更可以从《之乎者也》中宣泄叛逆,借《未来主人翁》发表宣言,从《追梦人》中思考生命的价值,从《鹿港小 镇》中审视“现代化”的问题。
摘编自2003年1月8日第9版文化新闻原文标题《在岁末年初的音乐季,请你与我一起—————倾听罗大佑》 作者:金兆钧
那时流行
涩女郎
流行时间:上世纪90年代至今
流行指数:★★★★☆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祖籍江苏太仓,1960年生于台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三专制电影编导科毕业,其漫 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十年,创下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
1993年,发表《涩女郎》漫画;次年,该漫画集获金鼎奖,台湾地区销售突破100万册。当年市场调查公布朱 德庸为台湾地区第二位最受欢迎的漫画家,仅次于日本漫画家宫崎骏。
随后,《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朱德庸漫画作品传至大陆,男女青年对此大加“追捧”。2001年 ,与漫画集《涩女郎》同名的电视剧大陆热播,饰演“万人迷”的大陆演员陈好自此“迷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