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知新
宗福先同志十四日由沪抵京,晚上来我家探视。这时,正是首都观众望穿秋水,等待《于无声处》剧组来京演出。我 和这位年轻的作者会见,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年近七十,他才三十一。写了那样一本十分勇敢而又比较成熟的剧本,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在这位剧作者身上,我 看见了祖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灿烂文艺的面貌。我感到我的小房间忽然亮起来。我的面前突然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剧作者,有的坐 ,有的立,有的激昂地踱着快步,大家都拿起自己的辉煌的剧作高声朗诵。那愉快的声音像无数的“惊雷”,从我这狭窄的房 间里,冲破墙壁,向四面八方,闪电一般地发出去,震惊了中国。
在宗福先同志来京之前,我读完了他的话剧剧本《于无声处》。
我衷心地祝贺作者,这位勇敢的青年人,我的年轻的老师。
我要称宗福先同志是我的老师。因为他写出了《于无声处》这样的好剧本;他说出了全国人民憋了许久的心里话,说 出了真话。
他冲破了一个“禁区”。而我们老一辈的和专业的作者却落后了。“禁区”的门被他打开了。
□曹禺
———摘编自《人民日报》1978年11月16日第3版《一声惊雷———赞话剧〈于无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