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市民·股民:当年炒股还得拼体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17:30  春城晚报
新市民·股民:当年炒股还得拼体力(图)
1992年深圳特区新股认购,抢购的人一个紧抱一个。资料图片

  新市民·股民

  1990年12月,上海交易所和深证交易所分别敲响了开市的铜锣声,并将“股市”这个新概念带入了寻常百姓家。随着“股市”这个全新事物的产生,一类被称做“股民”的人同时诞生。

  扛板凳 排长队 翻围墙

  当年炒股还得拼体力

  □ 本报记者 张敏

  1994年,听完股神杨百万的励志报告后,正在云南财贸学院读大四的李杰热血沸腾,向父母借了2000元钱投身股市打拼。经历过随后五波的牛市、熊市交替的李杰可以算是昆明较早的一批股民。对当年炒股的种种趣事,他仍然记忆犹新,坐在记者面前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开户要办两道手续

  当年昆明人炒股不可以一来就开证券户,要先到青年路上的云南证券登记公司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户头,分别是两个证。拿着这两个证到自己选择的证券公司开证券户。“当时的证券公司很少,记得当年我选择的是在塘子巷的云南证券公司,开了资金账户后,就可以炒股了。”李杰回忆道。

  现在炒股可以到任何证券公司的营业部直接开户即可。

  柜台前总是人潮汹涌

  李杰回忆,当时的证券营业厅一楼散户区就是一排柜台,再在前面放上几排凳子。股民的资金存取、股票买卖都必须到柜台相关窗口办理,因此,柜台前总是人潮汹涌。“炒股不仅是比拼智力,还得比拼体力。”李杰笑道。

  买卖单据5元买一本

  散户和大户都是由工作人员通过与上交所和深交所直接接通的电话进行交易,又慢又不方便,现在只需在家动动鼠标就可完成交易。

  “当年的老股民都不会忘记散户在买股票时要填红色买单,卖时要填绿色卖单,这些单据不是免费的,要5元钱一本。”李杰说道。

  排队交易排到价变了

  当时买股票,要先挤到大屏幕前看看股价,赶快找个地方填单,然后挤过人群到交易窗口前排队,最长时排到10多米外。常常是排到时,股价早已变化,这时如果遇到上涨。这张单就报废了,遇到下跌倒可以买到股票,但买单上的价格显然高了,不划算。

  大家带着板凳去炒股

  带着板凳到营业厅炒股也是当年一大奇观。“因为大屏幕前人太多,站在后面的人无法看全屏幕,大家只好带上板凳,站在上面看。”李杰告诉记者,这还能省下在人堆中挤进挤出的时间。

  卖资料比炒股还赚钱

  当年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股市相关信息只能靠报纸和相关资料来获取,当时的《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根本订不到,运气好可以在证券公司旁的报摊上抢到一份。“当时有的人靠从深圳、香港等地买到资料和书,复印后卖钱,效益应该比大多数股民要好。”李杰回忆道。

  翻围墙跑到市区炒股

  由于证券营业厅很少,股民很集中,“拥挤”是最深的印象。“当年炒股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感觉热情要超过如今的股民。”李杰告诉记者一个故事:一位工作单位在茨坝机床厂的年轻人,因为要炒股,常常从单位高高的围墙上翻出来,乘公交车跑到市区的营业厅买卖股票后,在下班前翻墙回到工作单位。

  买股都是跟着感觉走

  当时证券营业厅没有证券分析师给股民以指导,大家买股很盲目,看看盘感觉好的就买点,有时听旁边的买什么自己跟风买什么。当时大家觉得证券公司的人会知道些内部消息,总是想通过请他们吃饭探听点信息。

  -人物故事

  从小散户到证券分析师

  李杰手绘K线图炒“技术股”

  1994年,拿着向父母借的2000元钱投身股市的李杰经历了五波的牛市、熊市交替。如今,他已从小散户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证券分析师。他说:“炒股这条路布满荆棘和坎坷,很难走,但奋斗到今天我从未后悔过。”

  大牛市中辞职成专业股民

  “那时炒股热情高涨,再加上本钱是借父母的,为了给自己施加点压力,还写下借据,每月要按银行利息给父母付钱。”李杰告诉记者,当时一有空就泡在证券营业厅,也配备了高凳等装备。为了能早早到营业厅“把窝子”,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塘子巷云南证券公司营业部开股票账户。

  因为在云南财贸学院学的是与投资相关的专业,在大四进入股市时正好遇到1994年7月开始的大牛市,小试身手后,李杰炒股赚到了钱。这让他在大学毕业分配到工作后,干了一段时间就辞职了,变成专业股民。“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顶住各方压力后,我还是认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投资这条路上。”李杰说道。

  凭借手绘K线图成技术派

  “当时不像如今上网可以看到股市方方面面的资讯,股市的基本面和国家相关政策、经济发展数据都不是很透明,这迫使像我这样将炒股当成职业的人首先就得从技术入手。”李杰告诉记者,当时没有计算机,股票的K线图、均线图这些更是无从找起,但进行技术分析这些又是必要的指标,怎么办?最后被逼自己手绘K线图、均线图。

  李杰描述了当时的情况:选择几只自己认为值得研究的股票,每天到证券营业部抄数据,或者通过买专业杂志得到数据;然后买来坐标纸,将每个数值标出来连起来后形成K线图,再根据K线图通过计算后得到数值,再画到坐标纸上,连起来,就得到均线图。

  “我也是当时昆明最早的技术派之一。”李杰说道。

  14年股海沉浮认识自我

  李杰1994年入股市,1995年进入期货行业,1996年来到当时做期货最红火的海南,当上红马夹,同时也在炒股。随后又进入海南金达投资公司,开始接触到大规模资金运作,对股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一些做庄内幕、庄家的操盘手法有了更多认识。

  在这期间,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经验,李杰考到了证券投资分析师和期货投资分析师的资格。

  李杰认为,炒股过程考验的其实是对人性的认识,股民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加强修炼,战胜自己的弱点;要用输得起的钱来投资,进入股市第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