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深双城变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11:33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香港记者/裴闯

  周小姐在香港一家公关公司上班,作为“扮靓”的高手,她的购物秘诀是:去深圳。无论是大商场里的内地名牌,还 是外贸市场上的国际大牌尾单,其价格都能让她尽情“豪买”。去年圣诞节3天,她在深圳光衣服就买了整整一大箱,“总共 才花了5000元,如果在香港就算是打折也要至少15000元!”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爱上了到深圳消费,就像深圳人喜欢去香港买名牌一样。谁是谁的购物天堂?在香 港深圳30年来的“双城变奏”里,这样没有答案的谜底还有很多。

  香港人看深圳“青春期”

  说到当年深圳的经济起飞,香港人功不可没。香港自由开放的环境造就大批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30年前,受到 大片土地和廉价劳力的吸引,他们争相进入制度尚未建立、法治还不健全、基础建设不够完善的地方开疆辟土,一步一步努力 打拼,奠下了今天深圳繁盛的基石。

  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天的深圳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在短暂的时间里,深圳人口由不足3万,发展到 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城区面积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700多平方公里,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 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深圳已经成长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经过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小。对于这个变化,香港各界都保持着理性的评判。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关焯照认为,香港经济增长速度不及深圳是必然的,因为香港已发展为成熟经济型体系,故增长 率有限,不能期望经济增长会如正值“青春期”的深圳等城市般急速。

  随着深圳快速崛起,香港市民对深圳的印象不再是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而变成平等相待的“兄弟城市”。在香港举行 的“《感恩与回报》——深圳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摄影展中,《环球》杂志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香港市民,他们大都表示 ,深圳特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很多时候让他们感到“相当惊奇”。

  家住新界的香港市民麦女士说,10多年前她曾到深圳蛇口一游,那里还是渺无人烟的一片空地,而现在蛇口已变为 一个熙来攘往的繁华市区。谭女士则说,虽然回内地机会不多,但她一向非常留意内地电视台有关的消息,熟悉深圳的事情, 深圳过去30年的发展,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基建、人文思想等,都只能用“进步神速”来形容,尽管仍然有进步的空间, 不过整体来说已属优秀。

  旅游购物之余,很多港人甚至选择到深圳定居。香港统计处的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7至9月期间,共有50万 名港人在内地居住,其中82.8%居于广东省内,当中又以定居在深圳的31.9%为最多。在选择定居内地的原因中,2 9.4%的受访港人表示,内地居住空间较大,26.7%受访者则表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为了解香港人在深圳的居住、置业情况,对深港两地政府还有哪些期待,香港特区政府规划署正在和深圳市统计局首 次合作开展“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这些住户的社会及经济特征、在深圳的生活水平、在深圳租置住宅的情 况及有关物业的特征、与内地居民通婚的情况、移居深圳的原因及未来移居的意向,以及与香港的社会、经济联系等。香港特 区政府新闻处表示,深圳市统计局人员将上门入户与在内地居住的港人面谈,调查报告预计将于明年初公布。

  尽管港人对深圳的印象普遍正面,一些受访的香港市民也表示,深圳的社会治安、居民素质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换城消费”

  随着发展差距慢慢缩小,两地市民开始走进对方的生活,“换城消费”成为这些年的热门词语。在香港,中环、铜锣 湾等名店林立的街头最容易找到深圳人的踪影,名牌手袋、皮鞋,乃至名表、首饰是他们的至爱;在深圳,东门、华强北等商 业区,香港人的踪影也是随处可见,吃饭、美容美发、购物,全在那里“一条龙解决”。

  《环球》杂志记者在长期采访中发现,每逢节假日,深港两地各口岸必定挤满数以十万计的过关人潮。其中出入境旅 客大致各占一半,深港两地市民易地消费的现象明显。北上深圳消费的香港市民大赞深圳价廉物美,经常是平价服装、书籍买 个不亦乐乎;足疗、卡拉OK等娱乐更成了他们繁忙工作过后的最佳减压剂。

  由于平均收入还是高于深圳,不少香港市民说,他们北上消费就图个“豪买”的感觉。据深圳东门商业区有关部门不 完全统计,仅在去年的除夕,到东门消费的港人就超过5万人,消费总量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据东门管理委员会负责人 介绍,港人在东门多是“一条龙”消费:吃饭、美容美发、购物,全在这里“包办”,方便又省时。在开销方面,人均在10 00元人民币左右,其中购物占50%,美容休闲占40%,吃饭占10%。

  深圳太阳百货一家服装柜台的负责人刘小姐介绍说,在深圳的各大商场里,有许多内地品牌服装,质量和款式与国际 知名品牌相差不大,但价格却仅是国际品牌的5成左右,而这些品牌在香港没有销售,因此,它们成了许多港人的选择。

  图书也是香港人到深圳的“扫货”重要内容。家住罗湖的港人吴先生和太太都是爱书之人,经常趁假期前往罗湖书城 、中心书城和南山书城买书。他说,在深圳购书,每本大约在25元左右,比起香港动辄100元以上的书价,是非常有竞争 力的,有许多香港朋友委托他从深圳代购。据深圳书城统计,每年的元旦期间,每10个购书者中就有一个香港人。许多香港 购书者反映,香港的书籍价格太高,而内地的书籍不仅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而且纸质、印刷等也很精美,“性价比非常合理 ”。

  在购物休闲之外,由于语言相通、生活习惯相近,也有不少港人开始习惯到深圳唱粤剧、看古迹。在罗湖商业城旁的 昌湖大厦,有许多粤剧社,元旦期间每日都要吸引600多位港人来此唱粤曲,从三、四岁的小戏迷到70多岁的“发烧友” 都有。

  同样,深圳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令大批深圳市民视香港为“购物天堂”。每逢周末或圣诞、春节 等假期,必有大批深圳市民来香江“疯狂扫货”,为畅旺的市道再添生机。

  深圳人来港消费,买的大多是名牌。位于九龙的尖沙咀购物区有多家世界名牌店,近些年门外经常出现排队的人龙, 不少人更是随身携带着手推车。来自深圳福田的商人高先生每星期都来港尽情消费,最近两周已分别在港购入两只10多万港 元的劳力士钻表,还预订了另一只价值8万港元的名表。

  参茸海味也是深圳游客来港购物的“扫货”重点。位于上环的锦泰海味燕窝参茸在公众假期照常营业,且门庭若市。 店主曾先生表示,每逢假日或周五均会有大量深圳游客来港“扫货”,顾客人数会比平日多2至3成,他们的目标以鲍参翅肚 等贵价货为主。曾先生说,内地游客非常豪爽,有的人一次就花费数万元购物。

  近来,奶粉等日用品成为深圳人在香港消费的又一热点。每逢周日或假期,两地海关总会出现手提大包小罐的人潮。 香港大型连锁个人护理用品店屈臣氏发言人表示,每逢长假都有很多深圳旅客狂扫数以箱计的奶粉、药油、洗头水等。“我们 特别把一些奶粉、药油、中西成药等,不拆开包装,方便内地旅客可以整箱买走,每次他们至少花费数千元。”

  受金融海啸影响,最近香港市道不够景气,其中零售、餐饮行业受影响最大,已有多家酒楼、零售连锁店关门歇业。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日前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说:“希望香港和内地有关方面加强协调,让深圳居民可以更方便 过关来港消费。他们完全可以早上来香港,看场电影,见见朋友,一起吃个饭,晚上再回深圳,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香港的消 费人口,相信对香港经济会大有帮助。”

  深港合力

  区域融合是世界发展潮流,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2008年通过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根据规划,深圳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一个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一个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一个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 性城市。对于海内外都非常关注的深港关系,规划对深圳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位——“一个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这 比以往提出的“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进了一步,并把深港合作提升到一个国家战略的层面。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也表示,国家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产业竞争力,更要依赖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当前的全 球竞争,是区域经济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都集中表现在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范围内。他表示, 香港正在加强港深合作,在一国两制下,致力共建“世界级都会”,共同发挥全球资源调配和服务功能。

  香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对香港而言,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国际化程度愈高,香港这个核心区就有更多的发展 机会。

  位于港岛的中环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标与象征,也是香港最国际化的部分。有专家指出,在城市功能定位方面, 香港应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争取做“珠三角地区的中环”。

  香港商界人士也认为,港深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香港应积极参与内地的发展。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 说:“香港的前途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看清楚,内地在未来十至三十年的需要,看看香港可以为内地提供什么服务。如果内 地需要某种服务,而我们的技术做不到,便要立刻发展相关技术,然后为内地服务。”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