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专题与新浪网合作)
部长拍板解禁《乡恋》
-口述人:黄一鹤-身份:5届春晚总导演
前年,央视国际网站联合几家网站搞了一个观众调查:这么多届春晚过去了,你最喜欢哪一届?评选的结果,观众一致投票选1983年晚会。
1983年晚会最让观众不能忘怀的是一首歌:《乡恋》。为什么一首歌造成这么大的风波,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跟我们的国情有关系。
《乡恋》这首歌实际上就是反映人的悲欢离合,一个普通人的感情,词曲都没有太出众的地方,可在当时被看成是“毒草”。
当时为了把晚会搞好,我们开通了4部热线电话,观众可以点播节目。那年李谷一接连唱了7首歌,观众看见李谷一,想起《乡恋》,就打电话来点播。当时我心里是非常支持的,但是规定要执行:这是禁歌,不能播出的。
正好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就在晚会现场。服务员把那个电话点播记录条放在一个茶盘里端给我,我说这么多条儿都点的什么?她说大部分是《乡恋》。
服务员把盘子端给吴冷西了,吴冷西跟服务员交谈了一下,拿起一张看了看,摇摇头,示意服务员将条儿倒在旁边一个茶几上;过了一会儿,服务员又端来一盘子条儿,我还是推到吴部长那儿,吴部长又摇摇头,又倒那儿了;又过了一会儿,第三盘条儿来了,都码得满满的,冒尖儿,这回又端给吴部长,我看他那神情就不那么自如了,当时我不明白,他有什么好紧张的?不播不就完了?
第三盘条儿又倒那儿了;过了一会儿,第四盘条儿又来了,这时我看吴部长汗也下来了,直掏手绢擦汗、擦眼镜……又过了一会儿,第五盘条儿又来了,我还是推给吴部长,吴部长转了一圈,找到我跟前,说:“黄一鹤,播!”这首歌就这么解禁了。
哎呀,当时真是高兴极了!马上告诉现场指挥,找一个嘴最快的人,把这些点播条报出来。东西南北中,各选一个有代表性的,要求把姓名、地址,什么胡同啊门牌号啊越详细越好,全部报出来,证明确实是观众点的。最后找的姜昆,他当时年轻,嘴快嘛,准备一下就上去了。然后李谷一开始唱,观众反应非常强烈。
1984年晚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是中国电视晚会上第一次出现的有声小品,1983年的《吃鸡》是个哑剧小品,《吃面条》才是第一个有语言的小品。那年审查这个小品的时候,我们剧组住在天坛体育宾馆,为了检验这个小品的效果,剧组请了许多著名运动员,张燮林啊、李富荣啊都来了,还有国家体委的一些领导,在饭厅给试演一下。
演着演着,开始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后来突然发现笑声稀少了,陈佩斯、朱时茂就很紧张,怎么没人笑了?那时在饭厅演出,大家都席地而坐,抬头一看,都乐得躺地上了!
我们就特别紧张,那时戒律特别多啊。为什么笑?扯皮的笑、无意义的笑是不允许的,过分的笑也可能被枪毙。当时就有人对这个小品有不同意见。
后来因为忙港台演员的事儿,我忘了通知他们,其实这个小品是通过的,可他们不知道。演出快开始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准备上台呢,陈佩斯和朱时茂不见了,到处找,突然在二楼导演台的门外发现了这俩人。我说:你们在这儿干吗呢?他们说:我们不太好意思坐前面,不知道节目上不上,没事儿待着呢。
我说:谁说你们的节目不能上?我是导演,我负责,你们就上去演吧。但是有个问题,你们必须按照审查通过的那样演,否则晚会完了以后,你们可能还能继续当你们的演员,我可就当不成导演了。你们一定要照顾老大哥的安危。陈佩斯后来在回忆录里写到,我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睛里是含着眼泪的。当时感觉确实很悲壮,为观众做点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呢?
本报记者朱嘉磊摄
春晚大事记
□1983年
2月12日,首届央视春晚播出,黄一鹤、邓在军任总导演;禁歌《乡恋》在本届晚会上得以解禁。
□1984年
张明敏、黄阿原等港台艺人首次登上春晚舞台;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让观众认识了小品这一新的艺术形式;《难忘今宵》作为结束曲被推出。
□1985年
总导演黄一鹤将春晚舞台移至工体,节目遭遇失败,央视被迫通过《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道歉。
□1990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国务院总理李鹏亲临晚会现场,与观众共同期待零点钟声。
□1993年
央视首次以竞标方式确定春晚总导演,大胡子导演张子扬胜出。
□1999年
春晚首次进行网上直播。
□2000年
陈佩斯、朱时茂因状告央视下属公司侵犯其著作权而被“封杀”。
□2004年
人称“小春晚”的《综艺大观》在兴盛十余年后停播。
□2008年
因春晚名声大振的宋丹丹宣布退出春晚,称“创作压力太大”。春晚已非中国文艺圈的“第一舞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