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大展四大看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17:40  新浪文化

  摄影的力量来自于观看。当洋洋近800幅照片组成的一个超大型展览亮相于公众面前,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闪亮登场的时候,它的吸引力在哪里?它的看点又何存?它如何能凭借影像的魅力吸引一拔又一拔从热闹街头走过的人们?它又能否给越来越多的主题性(尤其是近期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摄影展示活动以启迪和改变?

  从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次被摄影界寄予厚望,凝聚着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两家主办单位集体智慧和心血的“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将会惊艳现身,看点多多。

  从民生记忆、城镇记忆再到家庭记忆,三大部分的平凡的影像里映照的是你我他曾经历过的生活记忆,巧妙的策划中显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展览构建方式。

  民生记忆30年:再现你我共同的生活

  作为一个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变迁和进步的浓缩,《民生记忆30年》部分最终呈现的模样将会出人意料。舍弃了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甚至关键历史瞬间等已被各种类似摄影展览等方式使用的这些要素,将中国自1978年以降的30年变革脉络,用一个个来自于普通摄影记者、摄影爱好者甚至公众中的平凡瞬间加以诠释与展现。

  根据以往的惯例,做这样的一个展览,主事者往往会被框在一个定式中,形成一种惯性,即无形中带上高度政治化的意识。政治是类似主题展览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谁也回避不了这个命题。但对于一个展览的策划者来说,如何来理解政治,如何通过影像资源的结合来显现主办方对于政治的理解,对于改革开放30年的理解呢?本次展览的尝试应该会呈现一种全新的视角。尽管类似展览都是要用照片来显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成就,但策划者应该明白,改革开放30年的任何改变都是具体的,比如房屋和街道的变迁,就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题材上,政治的意义就会降落到民生的记录中。政治作为一种资源,在展览中为民生题材所用,以世俗生活的变迁、普通人物的变化来见证国家政策的变化,届时不知您会如何理解。

  说来您也许会不相信,本次大展征稿中曾有摄影家投来整套反映小岗村变迁的照片。这位摄影家每年都会为这个农村改革的发端之地留下影像记录,质量也很好,但最终却被这个展览所舍弃。作为已在各个纪念展示活动中被使用过度的高度标志化和象征化的题材,尽管小岗村的生活依旧平凡,但来自于那里的哪怕再平实的影像,也会有国家主义符号的成分,多少会有些偏离民生这一主基调。

  作为一项主题摄影大展,影友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让主办方十分欣喜,另一方面也生出一些担心,比如对于自然来稿质量和代表性的不自信。但从广大摄影人投送应征的图片稿件来看,许多来自于最基层的图片恰恰契合了整个展览的诉求,具有高度的细节化成分。里面有摄影师拍摄的,也有普通摄影爱好者提供的,他们都在用丰富的视角诠释具体生活。征稿的作品大量都是自发拍摄的,拍摄者只是出于兴趣把身边的景观记录下来,具有饱满的情感和价值认同感,所呈现的影像一是朴实,二是真实。可能因为他们拍摄这些影像时没有一定要传播出去的意愿,反而更能还原真实生活。的确,很少有人完整地用影像记录这30年的细节,但是当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方向的影像集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影像群时,加上策划者和主办方的妙手策划编辑,就足以构成以民生细节的诸多切片来对这30年的民生记忆进行朴素的描述。当然,尽管展览本身的筹备已基本到位,但本次大展的一项重要环节——评选阶段的工作仍在紧密策划之中。

  按照惯常的阅读和思维习惯,民生记忆30年这个打头炮的单元,按时间顺序做了个编年体的编辑方式。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作为四个不同阶段,在每一个单元内,照片的内容上和形态上差异不太明显,但让这10年的影像和那10年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变化。

  的确,很多照片的拍摄者我们不大熟知,但他们中很多人对其所生活的地域进行了长时间的坚持拍摄。比如杭州摄影者吴国方从80年代开始拍摄《排队的变迁》,从排队买鱼、买水的场景跨越到当今排队购门票、排队考公务员热火朝天的现象,数年如一日记录百姓排队的景况,而这恰恰反映了百姓是如何生活的,社会是如何变迁的,那些照片今天再看令人五味杂陈。

  《民生记忆30年》不是一个完全艺术化的摄影展览,而是用影像对公众的生活记忆加以鲜活注脚。人类的生活形态不仅是吃穿住行可以表达全的,会有更丰富的东西落到百姓的基本生存状况,以这种结构来表述30年,这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一种共性的生活记忆了,而会成为所有人的30年,人生的30年。

  因此我们得以见到那些打上鲜明时代印痕的平凡生活影像:1979年在收音机前听新闻的人群,恢复高考后人头攒动的考场;1980年几个戴着大墨镜的时髦女孩的留影,1982年农村丈量土地的景象,1985年自行车王国中构成自行车大军的庞大人群;1992年南下打工的农民,1996年出现的福彩、收藏热,还有聚拥在交易大厅中炒股的人群,只留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大哥大,拆迁的老街老房,异常火爆的人才市场,再到艺术照的风行,台球厅、咖啡厅的爆满,大家一起在疯狂英语……谁能说这样的民生状态不是一个国家30年方方面面的变迁?

  《民生记忆30年》中,影像只能向我们呈现生活的一个个细微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没有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令人铭记的历史瞬间,但却有你,有我,有我们度过的真实岁月,有用百姓的视角还原的质朴生活。就是这样一道平静舒缓的河流,同样可以折射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同样可以掀起每一个人内心的风潮涌动。因为那些瞬间已经累积成永恒的公共记忆,铺展成30年的温情画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