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记忆30年:“入室打劫”出的长安全景
如果说一个城镇能够用展示本身的影像串起来展示历史的变迁,那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城镇和城市、和农村都不一样。大城市的变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具有典型性,因为它占有很多的资源,仍然有其特殊之处,像小岗村、华西村这样的农村也不具有代表性,因为它们的资源也同样丰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长安镇正是一个典型的非典型性城镇,它是中国大地上一个很寻常很普通的案例,没有更多的其他负载。它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因为地处东南沿海,从30年前的一派水乡“进化”成一座现代感十足的经济强镇。
您也许不会想到,反映长安镇历史变迁、生活面貌的影像,更多不是来自于历史档案或专职宣传干事等,而是取自当地人的家庭相簿,把私人的影像资源作为公共记忆唤起的介质,不就是一种创新么?在长安镇中,几乎每个拿过照相机的人家里都被策划者挖掘过,几位策划者跑到他们家里去,像“入室抢劫”一样,将人家一袋一袋存留的家庭照片翻了个底儿掉,然后才有了将映入大家眼帘的那些翔实鲜活的一个城镇的影像。
改革开放让长安镇的居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有一位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从香港告老回乡的孙林老先生,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就喜欢拿着相机到处拍摄。他留存的照片中呈现的全都是出自好奇的偶然的个人观看,可贵的是,他的照片全部出于质朴的动机,并没有功能性考虑,在无意间留下了大量照片。从大量家庭影像中选择出来的有关长安镇的照片都是以内景为主,如结婚、吃饭的场面,但是孙林家里存留的这些照片却截然不同,给观者呈现了很多重要信息,一下子就把人带回70年代末以来的生活场景中,异常生动且感人。就连当年长安镇发大水的场景,在他的镜头下也有完备记录。除此之外,他还翔实地还原了当时的院子、厅堂、家中器物、家人的穿着等等。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他还把帮人建房子的全过程都拍摄了下来,光这一个个案就非常精彩。他的这种影像采集方式,恰恰让影展获得了最具细节、非常内在的影像资源。
还有在长安镇生活的赖汝强、卢雪兰夫妻,他们经营着一家照相馆,家里床底下一箱一箱全都是照片,俨然一座小型的家庭影像博物馆。赖汝强自己拍了很多照片,从恋爱、成家,到孩子的成长,拍摄得非常有生活情趣。另外,夫妇二人每年都拍半身照这样的纪念性照片,一拍就是30年,他们容颜、发型、衣着和精神状态的变化跃然而生。这种私人化的生活样式、无意间留下的生活记忆,又成为了一个鲜活的长安镇居民的个案。长安镇的影像素材很丰富,形成了一个面,赖汝强一家的影像就是中间的这个点。
《城镇记忆30年》的呈现,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如果像《民生记忆30年》一样弄成编年体的话,很多东西都会重叠展现。此次展览用类书的编辑方法合并同类项,归纳设置了很多单元,用对比展现变化。单元的设置也是有科学因素在其中的,比如“食物”这样一个单元,因为民以食为天,所以表现世俗生活,肯定要有食物这一项,另外还有孩子、时尚、旅游等等,长安镇在敬老这方面很有东南沿海的传统特色,政府介入其中来操办,因而展览中也将此单独拎出来。在影像的呈现中,这些单元都是平行的、并列的概念,在每个单元之内则可能存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式,这样把纵轴和横轴结合起来,变迁就成为最突出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