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将推出股市创业板 再现“投机”创业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15:01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黄启添(香港城市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日传出中国证监会正积极筹备推出证券交易市场“创业板”的计划,无论这个消息的真实成分有多少,其起到的“ 心理提振”效果恐怕要大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效果。未来,只要能成功培育出国际企业且愿意继续留在创业板,深圳证券 市场就能从中受益。

  深圳证券交易所本打算于2008年初就发展创业板市场(服务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融资的股票市场,上 市门槛较低),但因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全球,导致深沪股票市场低迷,“创业板”被无限期搁置。然而,最近消息传来,中国 证监会正积极筹备推出创业板。

  事实上,这个消息不论真实成分有多少,都会给市场带来一点振奋。因大小银行一律收紧借贷让内地中小企业资金难 觅,加上订单减少的冲击,内地一些小企业纷纷歇业。未来一两年内,估计银行发放贷款仍然严谨,故此在股票市场上集资, 成为中小企业为数不多的办法之一,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小企都未达到创业板的上市要求(创业板初期预计只容纳200多家 企业)。故该项政策即使出台,也只能帮助较大、资金稳定的公司,真正受惠的小企业少之又少。

  

  集资和投机的好地方

  创业板的本质是为中小企提供集资平台,但同时由于“资金池”较小,它亦成为机构投资者及基金经理淘金的好地方 。在创业板推出初期,人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创业神话。资金大户可以较容易将股价捧高砸低:推高股价,在市场散布 利好消息,吸引散户接货,获利后全身而退。

  以香港为例,香港自1999年成立创业板以后,吸引了众多科技、网络公司上市。在创业板成立初期,经过包装, 这些“高科技”公司往往被追捧为“潜力大、增长快”的金子企业。大部分投资散户不了解其背景和业务性质,只看到眼前虚 幻的美好前景,背负大风险而搏小利。股价在短时间内被推至高出招股价十多倍的天价。由香港富商李嘉诚创办的Tom.com ,于2000年2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随即吸引大批散户认购,认购数量是实际发行股票的上千倍,该股票第一天挂牌股价 即“飞天”,公司市盈率一度高达8000倍。

  投机和欺骗并非创业板的本意,很多假借科技名号、通过金融粉饰工程的企业,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落败 ,给投资散户带来彻骨疼痛。当中最遭香港人非议的莫过于“小超人”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如果某散户在最高价买入 ,如今股价账面亏损已达99%。泡沫爆破后的创业板情况惨不忍睹,市场流通量不足是常见现象,差不多有超过70%创业 板上的股票经历过0成交的日子,即没有一笔成交量的“死寂状态”。

  

  培育明星企业很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设有一个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的地方,当中以美国纳斯达克历史最为悠久也最成功。纳 斯达克创立于1971年,在其上市的公司大部分是与科技、资讯相关的,当中以计算机业最多。纳斯达克培育出很多极具代 表性的明星企业,包括微软、Google、英特尔和Yahoo!等,它们中的大部分至今仍在纳斯达克挂牌。纳斯达克有 两点做的很好,第一点是多层面宣传,除了着重于招揽公司在创业板挂牌外,同时亦向一般投资者宣传,吸引他们参与创业板 股票之买卖,为机构投资者引入交易对手;另外,考虑到创业板股票存在很高的风险,单日波幅大,纳斯达克推出的衍生工具 (例如相关股票的期权)能有效地将风险转移。

  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市场,一个指数”这点也非常重要,一个市场两至三个指数,会令其产生次一等的感觉。在 创业板上市的优质企业,发展良好后,例如上面说的Tom.com及其他优质、市值较大的企业,都陆续离开创业板,纷纷 转移到主板上市,创业板剩下的企业因而被贴上“二三流企业”的标签。对于内地深交所来说,推出创业板后,或许可以考虑 有序地将创业板股票融入深证指数,而不是推出创业板指数之类的东西。只要能成功培育出国际企业且愿意继续留下来,对深 圳证券市场长远发展来说,一定有很大帮助。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