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食品安全不能玩“虚”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14:59  新民周刊

  撰稿·马红漫

  食品安全问题再起波澜。近来多美滋奶粉陷入“结石门”,蒙牛的特仑苏牛奶则卷入“OMP安全”风波。

  这两个事件再次考验着国人本就羸弱不堪的“食品安全”神经。三鹿事件爆发后,国产奶粉几近被边缘化,而多美滋 作为进口知名品牌,销量一直处于业内前列。至于特仑苏,更是蒙牛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高端产品形象。前者代表国际进口品牌 ,后者代表民族高端,多美滋和特仑苏,如果也都像三鹿一样倒掉,只怕就此意味着中国乳品行业的终结,中国人也再也没有 奶敢喝了。

  当然,截至目前的事件结果看起来还算不错,两家公司都宛若起死回生:质监部门宣布多美滋奶粉中并未查出三聚氰 胺;而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国家六部委组织则认定,饮用特仑苏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

  事已至此,似乎两件事情不过是虚惊误会一场,公众大可以了却担忧。然而,问题的实质却并非如此简单。尽管相关 的检测报告已经发布,但细细思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权威声音”并没有回答公众所关注的根本问题,大有顾左右而言 他之感。围绕多美滋事件,公众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而更加关注的是该产品与几十名结石患儿之间的因果关 系。换句话说,三聚氰胺固然可能会引发婴儿结石,但是不含三聚氰胺却并不能够完全排除导致结石的可能性。毕竟,打着“ 蛋白粉”旗号的三聚氰胺也不过是刚刚被列入质检项目,因此在奶粉中还有没有其他非检测项目存在,这些项目是否同样存在 导致结石的可能性,依然是无法解开的谜团。

  遗憾的是,围绕食品质量监管问题,类似公众诉求与监管部门言辞之间,时常出现类似的两种语言问题。就以当年的 SK-II事件为例,该事件较之于今日的多美滋与蒙牛可谓更加典型。先是监管部门高调宣布该产品金属物质含量超标,对 人体伤害极大,随后各地纷纷下架产品、海关扣押存货、理赔退货等纠纷更是热闹异常。然而没过多久,又有权威部门出面澄 清,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化妆品中相关金属含量的统一标准,而“正常使用含微量铬和钕的化妆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较低”, 由此SK-II随之正名并复市。但问题是,既然没有标准,又何谈“正常使用”,难道要公众自行测量金属含量并做出是否 可用的判断才行?类似的案例还有欧洲知名的矿泉水依云,该产品曾被国内监管部门查出细菌总数含量超标,舆论也是一片哗 然,但其后不久后的跟踪说法却是,细菌总数含量问题并不是世界卫生组织与欧盟的质量检查指标,因此也就谈不上存在质量 问题与否了。

  其实,无论是对于SK-II、依云,还是多美滋,乃至蒙牛特仑苏,公众对于纠缠其间的复杂化学分析、物质名称 、毒害标准等技术细节并无太多兴趣,至于什么是OMP、铬和钕究竟应该限制在多少含量,细菌含量究竟有益还是有害,诸 如此类的问题,根本无法期望公众能够完全搞清楚。或许在监管部门看来,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就是完全等同的,但在公众看 来并不一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百姓身心健康,丝毫马虎不得,监管工作更不能玩“虚”的。多数公众需要的就是监管部 门简单而明确的答复,那就是这些产品究竟是否安全。

  凡此种种,揭示出了问题的要害,食品质量既不是枯燥的数据与指标,也不是无人能搞懂的化学物质与符号,而是公 众对于食品安全透明化的知情权与健康权。当下的问题却是,围绕技术标准的说教不仅成为混淆公众视听的因素,也成为技术 监管部门“脱责”的挡箭牌。因此,在类似质量安全问题事件面前,监管部门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唯有秉持一贯而坚定的标 准去对待一切问题,才能够真正缓解中国人对于质量安全问题的严重担忧。这一标准就是,以公众的身体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 ,直面公众对于问题的任何质疑,明确解释相关产品究竟是否安全、相关病例与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等,而不能仅仅以类似 技术人士的身份来给予官样化的应答,因为这样的答复只会加剧而不是减轻公众的心理担忧。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