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样本】千亿产业:中部经济“驱动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15:32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王运宝

  如果把中部经济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千亿产业集群就是动力强劲的“驱动机”。

  向文波,湖南三一重工有限公司总裁。15年前,他“下海”投身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经过整整10年打拼,带领三一重工成长为中国机械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4年前,他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博客,纵横捭阖,评点徐工收购案,点击率和人气超高,成就“财经第一博”,直接推动徐工收购从一个企业并购案转化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大公共事件,催生出国务院第一个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出台。

  2007年,在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向文波打造“工程机械之都”的豪言一出,就在国内外激起层层涟漪。外界对这位传奇性人物的称谓是“世界工程机械之都的追梦人”。从冲击力上看,这个辉煌的理念被中央电视台在经济信息联播中高调推出之后,把长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之都”所造成的冲击波,丝毫不亚于向文波的博客所产生的轰动。

  那么,是什么因素触动了向文波敏锐的观察神经?只要我们深入长沙,就会发现,在向文波的背后,矗立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在长沙市,工程机械制造从零起步,只用了15年时间,就成为长沙工业经济第一支柱。而在整个湖南省,工程机械更是湖南第一个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集群。如果放眼到整个中部,类似工程机械制造这样的千亿产业集群,还有很多。

  如果把中部经济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千亿产业集群就是动力强劲的“驱动机”。

  追梦“产业之都”

  在最近发表的《200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大关键词总结》中,有两大“关键词”与长沙相关:其一为“长沙崛起”,可谓直截了当;其二为“三一承诺”。

  “长沙崛起”指的是高调宣称“把湖南长沙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之都”的豪言,正在渐成现实:200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其中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销售收入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在同一座城市,有两家国内企业销售收入同时超过200亿元,国内仅长沙一座。”

  在长沙,以“三剑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3家上市公司为龙头,工程机械行业内先后建起了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7个博士后工作站。“三巨头”目前拥有的国家专利多达700多项,行业新产品产值率高出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向文波结合工程机械发展情况所做的分析,更是显示出了长沙的底气:“拥有工程机械3个上市公司,全国绝无仅有;三一重工是工程机械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长沙不但已成为全国工程机械密集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发展后劲十足。再用2年左右时间,长沙必然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再用10-20年,完全有可能成就工程机械的全球霸业。”

  更重要的是,工程机械的市场潜力,为产业发展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5%,到2050年要达到70%,城市建设对工程机械产业形成了长期旺盛的市场需求。2009年,在国家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基础建设将如火如荼,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前景乐观,这些都为湖南工程机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因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分析认为,随着各国纷纷出台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计划,工程机械领域的市场潜力两三年内将扩大到2500亿美元。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目前已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正可借机而上,打造“世界工程机械之都”。

  其实,不仅长沙,有很多城市被冠之以“都”,比如有古铜都铜陵、瓷都景德镇、千年盐都自贡等;新生的有中国鞋都温州、五金之都永康等。在世界上,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城市的现象比比皆是,美国休斯敦是火箭航天城、底特律是汽车城、西雅图是飞机城;意大利米兰是时装设计城,德国的斯图加特、日本的丰田都是汽车城。

  尽管何谓产业之“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基本要求是明确的,即一座城市的企业在技术、规模、品牌、配套能力等四个方面,必须处在第一的位置,形成一个或两个旗舰型的龙头企业,并有许多相关的配套企业。

  实质上,“产业之都”就是一种话语权,掌握着某个产业的走向,比如米兰,每年的最新时尚潮流都是从这个城市发布开始的。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告诉《决策》:“就是在一个城市形成某个产业的管理运营组织研发中心,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高境界。只有形成这样一个中心,整个产业链的布局才能合理。就像美国的底特律,虽然美国50个州都有汽车产业,但所有的产业活动都围绕底特律的三巨头进行运作。”

  在中部地区,像长沙这样,谋划“产业之都”的地区和城市,远不止一个。中部的“产业之都”,可以大有作为。刘勇分析认为,一是河南郑州的粮食与食品加工业,二是山西的煤炭能源产业,三是湖北武汉的光电通信产业,四是有色金属产业,还有就是具有巨大潜力和空间的汽车、新型建材等产业,“都具有在中部地区形成全国性的产业运营管理研发中心的实力与基础。”刘勇说。

  这其中,武汉光谷、河南郑州无疑都是最值得借鉴的发展样本。

  不过,与武汉光谷代表着高新技术产业不同,河南与郑州则代表着中部地区最大的经济资源——农产品。

  目前,全国市场上,每10箱方便面,有3箱是河南生产的;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出自河南双汇;每10个汤圆,有6个出自郑州三全;每10个饺子,有5个是郑州思念。这样的产品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因此,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视察郑州市的食品加工企业时形象地说,河南要从中国的“粮仓”变成中国人的“厨房”甚至“餐厅”。

  相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说,郑州要成为中国的“食品产业之都”,最大的“杀手锏”在于拥有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与上海证券、深圳证券、上海期货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一起,是隶属于中国证监会的五家证券期货交易所之一。以农产品交易为主的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市场价格,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晴雨表。“郑州价格”受到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关注,成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粮食交易的参考价,也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粮食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虽然,目前中部追梦“产业之都”还是“路漫漫其修远”。但可喜的是,中部已经走在路上。以长沙为例,同城三兄弟齐头并进,到2012年,长沙的工程机械销售收入就能达到2000亿甚至更多,工程机械之都,舍我其谁?

  大象跳舞

  从武汉出发,经随州、襄樊,最后到达十堰,这条长达千余里的汽车创业道路,东风汽车公司走了30年。随着2006年初湖北省“十一五”规划中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目标的实施,东风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湖北汽车“千里走廊”终现雏形。

  如果把“九省通衢”武汉看作是湖北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的最大引擎,那么,十堰和同为东风两大基地之一的襄樊,就是这条千里汽车走廊的两个轮子。在武汉,不仅仅有汽车,钢铁、石化与汽车一样,在湖北省都是第一批跨入千亿产业集群的行列。正是在它们的支撑下,武汉市在2007年第一个在中部地区跨进“3000亿元城市俱乐部”。

  在中部,谋划千亿汽车产业集群的不仅仅是湖北,安徽省也把汽车产业列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安徽已有奇瑞、江淮两家企业进入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实力前十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列全国第六位。

  同样,在湖南省长沙市,已经形成越野车、轿车、轻卡、重卡、中卡、客车、工程车、特种车等制造车系,并拥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在同一个城市完成最完整车系的制造,长沙市在全国还是第一家。

  汽车产业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其产业链之长、带动力之大,在工业经济中首屈一指。正因如此,在2009年国家启动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排在了第一位,是第一个出台振兴规划的支柱性产业。

  不过,湖北、安徽与湖南,仅仅是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一个个环。如果把眼光放大,就会清楚地看到,从长江上游的重庆,经过中游的武汉、芜湖,再到下游的南京、上海,再加上南北两边的长沙、南昌、合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汽车产业长江经济带,呼之欲出。毫无疑问,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是整个长江流域汽车产业带上发展潜力最大的组成部分。

  千亿产业集群因其块头大通常被比喻为“大象”。如今,这些千亿级产业集群,早已经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 “大象”,而其跳起舞来之后所迸发出的产业活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带动效应,都是指数级的增长。

  更确切地说,正是这些“大象”,才是中部崛起真正的“驱动机”。

  千亿之变

  “会跳舞的大象”在中部不仅仅只有汽车这一头,可与汽车产业相媲美的是钢铁、石化产业长江经济带,甚至更多。

  眼下,在武汉市青山区,武汉钢铁集团的身旁,中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正在隆隆轰鸣声中拔地而起,项目总投资146亿,预计2011年上半年投料试车。

  据介绍,这个80万吨乙烯项目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设计建设,是中部地区首个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是在正式宣布“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的第二天,武汉收获的第一份大礼。“整个十一五期间,该项目都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一号工程’。”中国石化武汉公司经理崔光磊介绍说。

  布局中部,中石化图谋深远。在中部,中石化共拥有包括5家炼油厂在内的6个炼化单位,全部分布在长江沿岸,即湖北的武汉石化、荆门石化,安徽的安庆石化,江西的九江石化和湖南岳阳的长岭炼化、巴陵石化。虽然,石化产业长江经济带雏形显现,但对于两大石油巨头而言,中部是唯一没有乙烯的地区。随着武汉乙烯项目的建设,“中部地区大型乙烯项目的空白将被填补。”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对外宣称。

  “以此为契机,中石化将建成以武汉为中心、联合长江沿线炼化企业的沿江石化产业集群。”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王天普信心百倍。乙烯被称作“石油化工之母”,能延伸出上千种衍生物,约有75%的化工产品源自乙烯。所以说,乙烯好比一束花,能不断绽放,分解出各种花形。

  目前,武汉市以及周边地市化工企业,正谋划下游产业规划与乙烯项目的对接。数据显示,武汉乙烯项目的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而其对下游化工产业的带动效应是1:6,即带动的相关产业总产值在1200亿元左右。

  中部不仅仅有汽车、石化,钢铁产业有武钢、马钢、安钢、华凌等大型企业的引领,同样虎虎生威。正因为有了钢铁、石化、汽车等产业的带动,有专家认为,中部完全有能力把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的鲁尔”。

  曾几何时,武汉、洛阳、株洲、太原、铜陵、淮南……这个长长的名单,是新中国第一批老工业基地,它们代表着一个火红的年代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生长在这些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里的武钢、武重、武船、洛轴、洛拖等等“共和国工业的骄子”,在经历岁月流转之后,从2006年开始,经过3年打造,都已经成为中部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主力军团,正在引领中部经济进入“百花绽放”的新阶段。

  在湖北省,千亿产业集群在2008年实现“3变5”,继汽车、钢铁、石化三大产业之后,电子信息、食品成为千亿元产业“新贵”。在湖南省,则是“1变4”,在机械行业一枝独秀之后,石化、食品、有色等行业也相继跨入了千亿元产业之列。

  也正是在这些产业“大象”的舞动下,湖北、湖南两省在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