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央行需要“松紧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14:43  新民周刊

  继续以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刺激方法,会造成资源浪费与通胀预期并存。

  撰稿·叶檀

  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再破数项历史纪录。

  今年3月,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9.78%,创下单月新增贷款历史纪录;3月 末广义货币发行量M2增长25.5%,较上月末上升5.1%,M2增速破1996年11月以来的历史纪录;一季度M2 与名义GDP增速之差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5个百分点,彰显流动性极其充裕。

  由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好坏参半,一些经济学者觉得经济刺激政策意犹未尽,第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推出仅仅5 个月,就呼吁推出第二轮新经济刺激方案。这些人曾在2008年上半年高喊紧缩,现在高喊放松,将犯下错判形势的错误。

  央行维持现状就可,不可继续注水。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到达极限。过去半年,银行中长期贷款累计增量约2.4万 亿,按启动资金30%的比例推算,累计已经启动的基建项目规模可能已达7万亿,刺激力度已经足够强大。M2如此高速增 长,离通胀只隔了一层窗户纸,但实体经济还未显示反转迹象,市场需要观察期,继续以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刺激方法,会 造成资源浪费与通胀预期并存。

  创纪录的增量信贷没有带动民间投资上升,反而造成资源浪费,这些信贷资金流向大型企业,固定资产上升不快,说 明部分信贷资金以存款方式回流到银行,少部分流向股市与楼市,造成资本市场小阳春。股市今年以来上涨34%左右,楼市 小阳春行情全面启动。

  即便央行实现再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受惠的还是目前已经得到足够多信贷的群体,50%以上的信贷流向了政府项目 和大型企业,而不是那些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资金密集型的大型项目不能解决2000万农民工和数百万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也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由于信贷结构未调整,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度增加信贷数量不是明智之举。

  积极的财政政策存在着最糟风险组合:有着“投资饥饿症”和“软预算约束”的地方政府,有着良好资产负债表和充 足流动性的银行,以及来自中央政府的指令。其中存在的风险不可对冲,没有什么产品可以抵销政策风险、软约束风险,通常 的结果是产生银行坏账后由财政买单。

  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而没有在实体经济立竿见影,原因不难解释,虚拟经济以未来收益为目标 ,以通胀预期为准绳,而实体经济则面临市场需求这个硬约束。如果企业担忧未来的产品销售,如果消费者担忧未来的薪酬, 还是会削减投资静待市场回暖。我国钢铁行业曾经错判形势,在年初涨价销售、释放冻结的产能,到了3月份不得不再度降价 。

  也许是为了继续向市场提供信心,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明确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要 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 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保持适度宽松,并非无限制宽松。央行实行的是外松内紧的“松紧带”政策。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的报告显示 ,“一季度净回笼现金473亿元,同比多回笼785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现金312亿元)”。实际上从2月份开始,央 行已经对货币流动量进行了微调。截至2月末,央行净投放现金923亿元,同比少投放1411亿元。我们当然可以说是因 为资本市场已经弥补了基础货币发行,给央行减少基础货币提供了空间,但是毫无疑问,央行这么做的原因是担心信贷无度上 升背后的风险。

  现在是考验央行判断力的时候,如果货币稍有紧缩,而宏观经济数据正好随之上行或者下行的话,央行将成为挽救经 济的功臣或者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中国的货币问题不是数量不够,而是没有配置到高效企业,央行只有放手让地方商业银行 弥补中小企业融资不足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央行如果想争取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话,必须证明有足够的前瞻性和改革的勇气。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