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告别卓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18:39   瞭望东方周刊

  告别卓琳

  邓楠说:“我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但是他能够活到93岁,确实跟有这样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是分 不开的”

  文|柴爱新

  2009年7月29日,邓小平的夫人、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逝世,享年93岁。

  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是卓琳生前的住所。一座两进的院子,卓琳住在里院。院内花草树木葱翠,掩映着一座 灰砖灰瓦的二层小楼,小楼前有一个花瓣形的水池,夏天有几朵睡莲静静开放。从1977年邓小平全家搬回北京,她一直住 在这里。

  “她的房间很大,靠着北面的墙,有一大一小两张床。屋子中间用两个藤椅和茶几隔出了一个活动空间,那是老人家 平时听评书和京剧以及会客的地方。南侧墙边是一排书柜,里面有很多有关《红楼梦》研究的书籍,她特别喜欢《红楼梦》, 还多次为《红楼梦》研究捐款。”制片人姚言说,她曾在2000年带领摄制组对卓琳进行了多次采访。

  姚言所说的房间是邓小平生前的会客室兼会议室,邓小平去世后,改成卓琳的卧室兼起居室。

  在邓家,姚言曾听到这样一段话。邓小平生前曾说:“我看人死了烧成灰,放进马桶里用水一冲就行了,可以节约好 多地方。”卓琳道:“那多浪费,还是埋到果树下,可以做肥料。”孩子们反对:“那谁敢吃啊,勾魂!”

  坚固的默契

  卓琳,原名浦琼英,1916年出生在云南宣威。父亲浦在廷是开明人士,也是当时著名的“火腿大王”。在旧式的 封建大家庭里,浦琼英看到自己身边的女人们因生活不能独立,婚姻不能自主所经受的痛苦。

  1931年,15岁的她独自做出了到北平念书的决定。

  1936年,浦琼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她的两个姐姐也在这年来到北平上学。卢沟桥事变后,三姐妹 商量去延安。大姐先行,而浦琼英一路照顾生病的二姐,先从北平到天津,然后乘船到青岛,从青岛再到济南,从济南到西安 。从西安到延安,她给生病的二姐雇了一头毛驴,自己步行,走了整整7天。

  由于聪明活泼,反应敏捷,浦琼英被选调到一个特别训练班,并改名“卓琳”。训练班结束后,她被分配到延安保安 处工作。她与另外两个战友约定:抗日不胜利,谁也不结婚。

  1939年8月,邓小平从太行山回到延安,与卓琳相识。于是,和战友的约定,卓琳首先打破了。

  婚后,卓琳跟随邓小平到太行山。彭德怀第一次见到卓琳曾笑道:“哎呀,邓小平你真是会找老婆呀,找得跟兄妹一 样啊,脸都是圆圆的。”

  在太行山,卓琳在八路军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的队长,而邓小平则在一二九师师部,两人只有在总部开会时才能见面 。卓琳想念丈夫,有一次她忍不住提议:“咱们结婚就是夫妻,可是老这样分居,还是没法沟通,不利于相互了解,你能不能 回去以后,经常给我写写信。”但忙于战事的邓小平却回答说,让秘书给打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个月寄一份来。

  一年后团聚,夫妇俩在性格上却有极大差异。于是,卓琳又提议:“你不爱说话,我爱说话,我要说出我的想法给你 听,我只要求你能听下去,你觉得哪些话不合适,可以批评我,我就改,但是我说话你得听,咱们俩,夫妻才能共同理解。”

  在艰苦的生活中,卓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与邓小平之间建立起了坚固的默契。

  姚言说,谈到邓小平时,卓琳总是习惯地称呼他“老爷子”,在一旁的邓榕提醒着:“妈,这会儿不能说老爷子,要 称小平同志。”

  在卧室里,卓琳曾指着桌子上摆放的两个小猪模样的娃娃向姚言介绍:“这是老爷子过生日的时候,孙子们送的,这 个带帽子的猪是老爷子,扎花的那个猪是我。”

  邓小平去世后,卓琳一直保留着他书房的原样。两边各摆一排黄色胶合板的老式书架,靠近门的地方有一张书桌,屋 内有一套带米色沙发罩的沙发,沙发后面有两个铁皮柜。

  重要的精神力量

  1952年,邓小平被任命为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卓琳担负起了邓小平的秘书工作,负责整理文 件档案。

  邓小平有个习惯,看完文件后,急需办理的、重要的直接交给秘书,而一些不太重要的,看完就塞到纸篓里。刚开始 ,卓琳不熟悉丈夫的这些习惯,有一次收拾办公室,发现纸篓里有好多纸,起初以为是废纸,拿起来一看,吓了一跳。她赶紧 对其他工作人员和家人说明:“这个纸篓我来收。”

  她对每一份文件的内容、处理意见等等,都一一登记。还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放文件,不许任何人进去,把文件分类装 订成册,每隔十天半个月,送往机要办公室。

  在国内政治环境最险恶的时候,卓琳毫不犹豫地站在丈夫身边。

  “当时提的‘打倒邓小平’这个口号,我们当时都无所谓,反正,我的心里是??老爷子是个什么人,我难道还不知 道吗?”卓琳在纪录片中说。

  但是,孩子们当时还小,有可能会产生困惑,卓琳就给孩子们讲爸爸的历史。在那个年代,在很多家庭都四分五裂的 时候,这个家庭保持了坚强的团结。

  1968年10月邓小平被送到江西拖拉机厂,当钳工,卓琳在同一个厂拆线圈,直到1972年回京。

  1976年4月后,邓小平夫妇再次被禁锢起来。不久,卓琳患上病毒性角膜炎,住院治疗。

  在医院,她从一个医生那里得知毛泽东身体非常不好,这时,家里的警卫来看她,卓琳冒险给邓小平写了张纸条:“ 从现在开始,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你都不要离开住地,不管什么人叫你到哪儿去,你都不要走,等我回来以后再说。”

  这个小纸条让人们明白,在伟人身后,有一个怎样不平凡的女人。

  “我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但是他能够活到93岁,确实跟有这样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邓楠在接受姚言采访时说。-

  (注: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纪录片《忠贞》)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