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的实践看“六个为什么”之二
一位诗人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近代以来,饱受列强蹂躏、灾难深重的这块土地,在60年前终于获得新生,展现出欣欣向荣、英姿勃发的生机。
60年的史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造福
浙江人民之路
1949年,浙江人民跨入一个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建设社会主 义,却是一个需要不懈探索的历史性课题。60年的探索,60年的风雨,我们有艰辛、有曲折,更有辉煌。
浙江解放以后,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和社会的逐步稳定,浙江人民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始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曾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在全国第一个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实现包产到户;产生全国第一 个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县;创造了维护基层稳定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最早兴起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地区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像春雨滋润中华大地。浙江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用自己勤劳、智慧、勇敢的双手绘就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浙江人民走向富裕之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浙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从1978年到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由124亿元增加到21487亿元,由全国省(区、市) 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由331元增加到42214元(相当于6078美元),由第16 位上升到第4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人民彻底告别了长期温饱不足的艰难生活。从1978年到2008年,浙江省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由332元增加到22727元,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4%,由165元增加到9258元,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8年和2 4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浙江在坚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藏富于民,形成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所得 共同提高、各得其所的收入分配格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浙江人民创业创新之路。浙江人民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文化领域,以其创 业创新的精神、敢闯敢试的勇气、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善谋善断的经营能力,经受住多种考验,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浙江人 宁可苦干、不愿苦熬,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数百万浙江人足迹遍布天南海北、长城 内外,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发现商机、特别能化解危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哪里有市场, 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有了浙江人就会有市场。浙江平均每8.2个人中就有1人兴办企业或个体经营,这一比例 是全国最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浙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之路。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之 一。浙江着眼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上,把增加投入的着力点倾斜到农村、欠发达地 区和困难群众上,努力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达到“惠及全省人民”的要求。2008年,全省新增财 力的72.2%用于改善民生,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零就 业家庭发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共有低保对象68.74万人,农村“五保”和城 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5%和99%。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快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参合农民达到3094万人。据统计部门测评,200 7年浙江民生指数为111.12,十大民生类指数全线增长,其中就业与社会保障指数、公共财政民生投入指数、保障性住 房指数、人居环境与环境保护指数、医疗与健康指数居全国前五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浙江人民团结奋斗之路。浙江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目标坚定,步伐一致,全省上下 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生动局面。在应对“非典”、抗击台风和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社会事件中,哪里 有疫情灾情,哪里就有真情奉献;哪里有困难需要,哪里就有无私援助。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时,浙江人民众志成城,抱团 取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浙江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浙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全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7.5%的生产总值。浙江走过的 这条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浙江是统筹发展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要求;浙江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和人民群众无穷的创业 创新精神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人民群 众的创造活力,积聚和释放全社会的发展能量的优越性。浙江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的卓越 表现,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社会凝聚力。
浙江人民在洒满希望和汗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留下了清晰而坚实的脚印。这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 江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浙江这块肥沃丰饶和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因而具有旺盛的勃勃生机。
浙江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新鲜经验
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本地实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
在缺陆域自然资源、缺国家资金投入、缺特殊优惠政策的“三缺”条件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自主自强自立, 经过30多年的成功实践,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创造出引起广泛关注的“浙江现象”、“浙 江经验”、“浙江模式”。浙江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新鲜经验。
浙江始终把坚持解放思想、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思想的大解放,为浙江加快发展提 供了强大动力。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促进了大发展。在思想大解放的激励下,浙江大 地始终充满着加快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浙江始终把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努力赢得改革发展先机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努力在传统体制的夹缝中寻求 发展,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建立起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从民营经济、商品市场到对外贸 易、对外投资,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到城乡人民收入提高,赢得了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先机。
浙江始终把坚持统筹兼顾、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作为推动和谐发展的根本方法。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两手抓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协调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确保 浙江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浙江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富民强省作为加快改革开放的目标追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到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 民群众在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进一步迸发出不断拼搏进取、实现自我超越的创业激情,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始终把坚持弘扬“浙江精神”、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激发经济社会勃勃生机的精神支撑。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 求实效”浙江精神的发展,再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的提升,其核心就是创业创新。与时俱进的“浙 江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浙江人投身改革开放和创业发展大潮,为推动浙江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浙江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大力提高科学执政水平作为推动走在发展前列的根本保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实践,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努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造就为民、务实、 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扎实推进惩 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从“八八战略”到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再到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这些重大决策部署 有机构成了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一起抓、“五个文明”一起上的总体布局,使之相互渗透、相互支 撑、相互促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浙江的发展道路和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缩影。浙江创造的鲜活 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了坚实的基石。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中央对浙江历来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很关注浙江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要珍惜这个 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江泽民同志殷切期望浙江在新的历史时期,“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胡 锦涛同志对浙江工作提出了“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并明确提 出浙江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三个方面走在前列。
经过60年的曲折探索,30年的奋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如百转千回直向前、奔流东海不复回的 钱塘江一样,已经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没有完结,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依然任重而道远。
浙江作为中国率先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先行区域,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由6000美元到1万美元的重要发展新阶段,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 、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发展新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和全国一样,显出一些新情况、新特 点,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发展需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为迫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的需求不断上升;社会保障 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发展水平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人民精神 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的难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适应新世纪的新形势,解决新阶段的新问题,实现新时期发展的新目标,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 的变革创新,继续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的增长方 式,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 格局;努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推进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顺应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和 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的新期待,致力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加快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入落实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效地增强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适应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传播技术异军突起的新形势,加快 丰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全省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积极破解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 的诸多新问题,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发展形成终身 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加自觉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出各种综合改革措施,实现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浙江加快建设成为能源资源节 约型、生态环境型社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研究“浙江现象”,完善提升“浙江模式”,总结发展“浙江经验”,弘扬丰富“浙 江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新的光彩。
历史将拭目以待。已经创造奇迹的浙江人民,一定会创造新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