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沈阳3月10日消息(记者徐志强)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化肥污染,动物性农产品的抗生素、激素残留,农产品中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不安全的四大主要原因。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更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
农药使用现状及危害
农药使用对粮食增产有其巨大贡献。据调查,我国每年施用农药大约为100-130万吨,居世界首位。通常情况下施用农药后因病虫害引起的农作物的损失可降至35%左右,而不施用农药损失则会达到70%左右。
随着我国已基本解决粮食产量问题,全民对食品的需求已经由数量转变为对质量的要求。因此,对食品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残留农药可以改变人体荷尔蒙,使女性内分泌紊乱,男性则少精,精子成活率低;残留农药进入人体后一部分通过肾功转化或者排除,增加机体工作量引起病变;一部分则和血液的血细蛋白结合降低其供氧能力。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残留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以致诱发许多慢性病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农残"甚至通过胚胎和乳汁转移给下一代,并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甚至导致食用者死亡。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主委陈德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农药执法力度,规范农药市场
首先,加大对农药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农药经营的法制意识;其次,杜绝国家违禁农药和"三无"农药进入市场流通;第三,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第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过期或标签不合格的农药。
2、积极研究农药发展的新动向,以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农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农民对农药的需求也向着需求多样化、选择品牌化、农药无害化、包装小型化、服务全面化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是农药生产者,还是农药经营者,都必须转变观念,在保证农药数量的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经营有市场需求的农药,提高质量,强化服务。
3、以农药残留管理为突破口,加大农药残留监测。
首先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提高市场准入要求,淘汰高毒农药;其次要广泛宣传农药残留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民用药的指导,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次数用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再是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快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设。
4、加大对农药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目前,农药经营人员主要是由农资系统职工、农民技术员、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和少量植保技术人员组成。各级农药监督管理部门每年都要对其进行培训,发放《农药经营人员培训合格证》,要求各经营户必须持证上岗。并将《农药经营人员培训合格证》作为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植保技术的培训,加快其向植物医生的转变。
5、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
我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有关《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有关部门应在贯彻标准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使《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农药使用者应积极学习,树立公民道德观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6、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查找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7、有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管理
加强《农药管理条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