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伍晓阳) “强制婚检取消以后,全国各地婚检率明显下降,而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卫生局副局长王瑛建议,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建立出生缺陷预防和阻断机制,有效降低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的发生率。
王瑛代表介绍,2003年10月出台的《婚姻登记条例》将婚前医学检查由“必须”改为“自愿”,取消了实施20多年的强制婚检制度。此后全国各地婚检率明显降低,如大理州婚检率从此前的每年82%降到每年42%左右。
“作为预防新生儿缺陷的一道防线,强制婚检的取消导致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大幅上升。”王瑛介绍,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北京市1997年新生儿缺陷发生率为每万人90.78例,2008年增加到每万人170.82例,尤其是从2003年以后发生率明显上升,其他省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各种身体结构、智力或代谢方面的异常。王瑛代表说,我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每年有20万到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性畸形儿出生,还有一些是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能显现的缺陷。卫生监测表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的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多趾、唇腭裂、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难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期还不能恢复强制婚检,所以要想办法让新人自愿婚检,在提高婚检率上下功夫。”王瑛建议,首先要加大婚检宣传力度,逐步推行免费婚检,在民政部门结婚登记处设立婚检宣传窗口,推行婚检一条龙服务,打破婚检由妇幼保健医院垄断的格局,让更多综合性医院参与其中。
其次要探索建立出生缺陷预防和阻断机制。采取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比如我国北方省份新生儿神经管缺陷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孕妇体内叶酸缺乏,可为准备怀孕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实践证明此举有明显成效。对育龄妇女和孕期妇女加强健康教育,如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可能有致畸副作用的药物,避免病毒感染等。孕期妇女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果发现胎儿缺陷,父母可以选择终止妊娠。对已经出生的婴儿,要进行出生缺陷筛查,发现以后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