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组装, 递进与艺术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16:43  新民周刊

  撰稿/汪民安

  蔡小松的这件作品表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它由几个悬挂着的白色有机玻璃装置组成。在这两层透明的玻璃之间,镶嵌 的是画着石头的丝绸。为什么将石头画在丝绸上?事实上,无论是石头还是丝绸,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一种奇特的地位 :准确地说,石头和丝绸都处在实物和艺术品之间。它们都算作是一种准艺术品,但它的纯粹美学却被其实用性所侵蚀。而无 生命的僵死石头,这个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弃物,却可能被它的奇异性焕发出一种审美之光。这奇形怪状,鬼斧神工,自然天赐 的石头,这个如此硬朗、突兀、嶙峋的石头,同样成为人们寄情和把玩的对象。丝绸和石头,它们从来不会在艺术历史中占据 显赫的一页,但是,奇怪的是,它们又总是徘徊在某种特殊的文人趣味之中,它们身上的艺术阴影始终挥之不去。这正是蔡小 松使用这两个元素的原因。

  但是,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两个要素?(在中国文化中,类似这样的艺术类型非常之多。)或许,在中国文化所想象的 艺术作品中,没有比石头和丝绸更为截然对立的这样一对伙伴了。它们甚至都有显而易见的性别之分:丝绸是女性化的,而石 头则是男性化的。这如此对立的两种元素,我们也可以说,这如此对立的两种艺术品,在蔡小松的这个作品里面,居然被奇妙 地组织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两种有着古老建制的艺术品,在这里成为一个新艺术品的要素和材料,它们组合在一起被编织到 这个新艺术品的内在性中:作为艺术品的石头(赏石),被画在作为艺术品的丝织品(丝绸)上面,而构成一个新(装置)艺 术品。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品是以两种艺术品作为它的基本要素:题材和画布。赏石,成为题材,丝绸成为画布。这样,就出 现了三种艺术品的相互指涉和叠加。就如同一幅画在画另外一幅画,而构成了第三幅画一样。这样,这幅画就不单纯是画石头 ,如果这是一幅单纯的关于石头的绘画,那么,我们如何对待作为画布的丝绸?在这里,我们能够像通常那样将画布忽略不计 吗?这个画布(丝绸)因为有它顽强的自主性,就并不能被作为题材的石头所完全地压制——我们并不能说,这是一幅石头画 。就此,绘画的复杂性出现了:这幅画既不是单纯的画石头,也不是单纯的丝绸(艺术)展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绘画?

  在此,与其说这是对石头的“表现”,不如说,这是丝绸和石头的相互生成,相互组装。这个作品关涉的是这二者之 间的连接关系,也可以说是软和硬,曲和直,轻和重,人工和自然的连接和组装关系。这些对立的二元要素以一种“画”的方 式,发生了关联,拼贴成一个中国地图。这个组装再次成为一个更大作品的一个元素,一个“中国地图”的元素。

  为什么有八个相类似的组装?这是对两千多年前作为中国思想和文化奠基的战国时代的暗示吗?为什么以中国地图作 为最后的图案?或许,我们会说,石头和丝绸是特有的中国玩物,它们就是中国的素材,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国度,在这 样一个全球注意力将政治和经济实力作为评价核心的时代里,蔡小松告诉我们,中国应该被想象成为一个艺术地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