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郁文艳
晨报讯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了2010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
该书指出,坎昆会议面临五大严峻挑战:
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双轨”还是“并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终止;
第二,有关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具体化,如果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不能明确,那么2050年的减排目标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资金方面,哥本哈根协议中的结果是,2010-2012年每年动用100亿美元资金,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用于气候变化。由于减排目标的低预期,而且在2010-2012年间的快速启动资金数量较为有限,坎昆很可能就这一问题取得突破;
第四,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透明,接受检验,需要“三可”——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由于发达国家在2010-2012年各投入100亿美元启动资金问题上作出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可能“投桃报李”,在透明度问题作出让步,坎昆谈判可望就这一问题有积极进展;
第五,在气候谈判中,欧盟、美国声称要征收碳关税。打着保护气候的幌子,实际上是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而保护气候的效果甚微。这一问题在坎昆谈判进程中,难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成果。
总体上看,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仍然存在巨大的分歧,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坚持《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要不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发达国家要不要继续率先减排。双方的矛盾焦点是减排责任分担、资金提供和技术转让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苏伟曾表示,坎昆会议不可能完成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的授权,而且会议在最终完成谈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毕竟是万里长征当中重要的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