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透视基层干部

2013年06月04日11:52  人民论坛杂志
人民论坛2013年6月封面报道 人民论坛2013年6月封面报道

  中央政府眼中的基层干部

  在中央看来,基层干部最大的责任,就是严格执行中央的各项政策和指令,完成中央设定的各项指标。一方面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另一方面带动基层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但难就难在,中国各地的情况并不一样,所以中央的统一要求实际上也都比较原则化,或者只是设定一个范围或底线。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也都会加入自己的意图和变通,致使乡镇政权在执行时,其所真正承担的政策“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但出了问题,责任却全部落在他们身上。

  地方政府眼中的基层干部

  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县政府的眼中,乡镇干部是它们不得不依赖的“腿”。县对乡镇干部的期待自然是,通过给予后者一定的权力,下拨一定的钱款,后者就迅速地行动起来。但结果却经常不能让他们满意。原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乡镇干部要么不积极,要么不能严格执行县方面的意图,也不能圆满完成县设定的各种指标;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惹出新的事端。县政权自然也难辞其咎,只能将板子打在乡镇干部身上。但实际上,虽然所有的“条”都需要乡镇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去落实,但乡镇所能掌握的资源和拥有的权力却极其有限。特别是在税费改革之后,乡镇失去财政自主性,诸事都得依赖县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对于完成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来说,仅仅靠县的拨款又是不够的,乡镇干部还是得“开动脑筋”去“开辟财源”。其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既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足够的草。乡镇干部的形象是这一格局的产物。

  舆论界、学术界眼中的基层干部

  在舆论界和学术界,乡镇干部的负面形象往往多于正面形象。乡镇是直接与基层民众打交道的最前线。在执行中央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在处理乡镇范围内的治理事务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一旦出现治理上的焦点事件,传媒一般都是从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立场出发,对乡镇干部进行“揭露”和“批判”。揭露他们为了私利而侵犯民众利益,批判他们罔顾中央的三令五申而肆意妄为。对一部分乡镇干部来说,这种“揭露”和“批判”并不过分。但由此塑造出来的“基层干部差”的形象,几乎成为所有人思考乡镇干部的“第一印象”。而学术界对乡镇政权的认知和评价,长期以来都是不足的。一个实例就是,本世纪初学界对中国乡镇政权的未来展开了争论。部分学者就主张撤消现有的乡镇政权,只保留作为派出机构的若干机构。乡镇作为一级治理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他们的认可,乡镇干部的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不仅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反而经常起到消极作用,甚至是有些多余。

  基层民众眼中的基层干部

  在一些基层民众的眼里,乡镇干部的形象往往与“贪”和“坏”联系在一起。在笔者所作的农民政治心理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民对乡镇干部都有着“太腐败”的定性判断。至于“坏”,往往与乡镇干部对待民众的态度与方式有关。税费改革以前,乡村两级政权每年都要伸手向农民要钱要粮,农民负担沉重,干群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离“掠夺者”的形象并不遥远。当时流行的话是,“催粮要款,要钱要命。”乡镇政权为基层民众所做的事情,以及一些公共支出所必需的摊派,基层民众并不一定都能理解。但税费的征收和计划生育中的罚款与强制,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对乡镇干部的负面印象大都由此而来。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不再向农民要钱,农民一般也无求于乡镇,除了极少的一些事务如办证和计划生育,不得不与乡镇干部打一些交道外,他们也会感觉乡镇干部与他们的关系不大。与此同时,乡镇政权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到招商引资和“维稳”上面。招商引资往往涉及土地征用和拆迁,极易引发矛盾。

  (作者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再难、再苦也要往前走是个共识”

  河南省沈丘县老城镇党委书记刘贡献:基层干部形象好不好,根本上还是要看能否为群众办成事。我在基层工作十二年,感觉基层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有一个从“敬畏”到逐步“看不起”的变化过程。个中原因主要是跟从前相比,现在的基层干部收入低、办不成事、没地位。尤其是解决不了计生、入学、当兵这些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

  为何以前办得成的事,现在办不成了呢?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管理更加规范化了,另一方面也跟很多原先在基层的权力,后来被上级收走了有关。比如粮农补贴、修路修桥等。现在甚至可以说基层干部连打口井的权力也没有,要打井就要找市里、省里批准。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老百姓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基层干部没地位。

  当然基层干部的难处上级也都是知道的。以前上级管理居多,理解其次,现在上级部门对基层干部的工作有了很多的理解,都在一点点地努力。我希望在提高基层干部形象上,各方面一起努力,上级部门、媒体、社会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现在网络上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是很必要的。但是网络和媒体监督的压力也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更怕得罪人。在基层,想干事、干实事,就要得罪人,怕得罪人的干部只能是碌碌无为,混日子。但是群众“有困难找政府”的思想没变,特别是在基层,群众的事还是要由基层干部一件件办、群众之间的纠纷也要由基层干部一桩桩来解决。

  基层干部是最底层的公务员,现在农村的支部书记一月工资只有400元,村主任才360元。基层干部待遇不好,晋升空间也不大,有很多人都是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以我工作十二年的经历来看,广大基层干部都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在其位谋其政”,再难、再苦也要往前走是个共识。虽然这当中也或多或少有些无奈,但是为家乡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服务群众的想法是确确实实的。

  美丽的基层干部俯拾皆是,我希望媒体经常性地报道那些踏实干实事的干部,在具体事情上作报道,不光有“最牛”村干部、“最美”村干部,还有一大批勤勤恳恳,服务群众的好干部,他们的典型太多了。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基层干部辛苦,但不知道辛苦在哪里。也希望国家能够强化基层政府的职能,很多管理职能被收归上级部门了,但基层的负担未变,群众一有困难,还是会第一时间找政府,而事情办没办、问题解决没解决,基层政府就是第一责任人。

  “基层干部压力大,很多人很辛苦”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富昌乡党委书记王集合:这几年,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感觉很多老百姓考虑个人利益较多,考虑集体利益较少。当前,我们面临很多方面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稳定问题。关于媒体报道,我觉得很多对乡镇一级党员干部的报道很负面。其实,乡镇的党员干部并不像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演得那样,很多人都是很辛苦的。希望媒体对这些干部有更多的客观报道。

  “乡村干部的待遇谁来关心?”

  山东省五莲县西官庄村退休村干部李家栋:从1977年至今,我从事农村工作已经30多年。我们穷村的村两委成员有一件很烦心的事,就是镇里批复的工资已经欠了好多年,因为村集体自身没有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钱大多又被镇里以扣缴水泥路村村通工程欠款等名义直接扣除了。至于村干部的养老保险金更是没钱交,养老保障也就无从谈起。乡村干部的待遇谁来关心?即使像我这样干了30多年农村工作的,60岁以后可能也是啥也没有。

  “多数乡镇干部无奈‘被幸福’了”

  河北省新乐市化皮镇政府贾建友:从“万金油”、“百事通”到“减压阀”、“出气筒”都是对“乡镇干部”的称呼。《地方政府组织法》赋予乡镇政府的许多职权,实际由县级各局、委等职能部门及派出机构行使,乡镇对这些权力是“看得见摸不着”,出现问题追究起责任来,乡镇干部却是“看不见抓得住”了,乡镇干部对这些“莫名其妙”的责任和处分无奈调侃为“中头彩”!我们期盼着权责相符,量体裁衣。与少数发达地区和有特殊背景的干部相比,多数乡镇干部无奈“被幸福”了,我们期盼待遇能公平,压力堪承受。现在的乡镇是旧人走了,新人千方百计要考研、考公务员走,多数人是无奈的留在乡镇,期盼各界公正、公平评价和理解乡镇干部。

  “基层干部队伍面临着严峻考验”

  浙江省安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奎强:基层干部脚踩泥土、身处一线,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位卑未敢忘忧国”。基层干部职级不高,但工作责任不小、任务很重、头绪繁杂。他们往往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处于与群众直接接触并解决问题的工作前沿,还处于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下,工作辛苦、压力很大。“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真实写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老百姓衣食住行有这样显著的改善,广大基层干部功不可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干部队伍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确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如何看待基层干部?应该讲两句话,不因基层干部中存在这样那样问题而看不到这支队伍为党和人民事业所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不因工作繁难、贡献很大而忽视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基层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兵头将尾’”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委组织部戴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确,部分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开拓创新、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学习,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事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结果就是搞得群众一肚子怨气。但我们不能以点代面,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大片,要区分对待,就事论事。从实际的职能定位上来看,基层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社会的“管理者”,是“兵头将尾”。他们生活在最基层,工作在最基层,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基层干部们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和沾满泥土的双脚,书写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百姓的热爱。基层干部是一群实干的人,一群可爱的人,一群可敬的人。

  “乡镇基层公务员处境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河南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刻俭:人们一般都认为公务员都享受着优越的待遇,干着清闲的工作。但我所了解的中部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一个乡镇基层公务员一个月只有一千五六百元的工资,乡镇长书记的工资高一些也只是两千三四百元。在财政状况一般的乡镇忙碌一年,班子成员也只能领到两千多元的年终福利,其他成员才能领到一千多元。乡镇基层公务员工资普遍低于外出打工农民工工资。 乡镇领导面临的工作压力并不轻,一个乡镇几十号人,一年只有几十万元的经费,要保证各种日常开支、接待开支、完成上级任务的开支,几十号人年终福利开支,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有时候还要乡镇长留在单位主持工作,书记出去跑项目,依靠截留项目款尾巴才能维持机关开支。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防卫大臣香格里拉演讲未提钓鱼岛
  • 体育英超-切尔西宣布穆里尼奥上任签4年
  • 娱乐道格拉斯前妻否认传染性病暗讽小三
  • 财经周小川:不会采取货币贬值提高竞争力
  • 科技阿里收购虾米网布局网络音乐:另起新秩序
  • 博客马未都:西客站肮脏无序 兰州沙尘暴(图)
  • 读书潜伏特种兵血洗佣兵团:追缉(全)
  • 教育对所报专业7成学生将后悔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女童小区泳池溺亡2名救生员未发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