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状况审视

2013年06月04日11:52  人民论坛杂志
人民论坛2013年6月封面报道 人民论坛2013年6月封面报道

  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状况审视

  作者:人民论坛记者 刘 建

  如果基层干部没有尊严、没有权威,如何让群众信服,怎能处理好基层错综复杂的矛盾,又怎么解决基层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基层干部应当享有应得的尊严

  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他们是中国复杂国情的“亲历者”。处在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任务不仅多,而且难度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面临诸多挑战。而最终各项改革任务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各种发展目标要靠基层干部去实现,基层干部还要想方设法满足群众日渐多元的利益诉求。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基层干部面对的都是实际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府都可以用文件落实文件,但所有文件到了基层干部这里,都要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去落实,这更要求基层干部应当享有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尊严和权威。如果基层干部没有尊严、没有权威,如何让群众信服,怎能处理好基层错综复杂的矛盾,又怎么解决基层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无论怎样强调基层干部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现实中,基层干部普遍面临权威丧失、尊严缺失等问题,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小处着眼,基层干部尊严缺失导致其工作难度加大,许多政策难以落实,许多工作无法展开。但更为根本的是,基层干部形象长期被污名化,极易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而解决问题,首先要摸清基层的真实生态。为此人民论坛通过采访调研梳理出了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几大困境。

  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实际状况

  一,不被群众理解,甚至受到群众非议。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是,“中央政策是好的,都是地方上落实得不好。”很多基层干部认为这句话很值得商榷,他们权力最小,掌握的资源最少,能够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却要为所有政策落实不力负责很不公平。一位乡镇干部反映,“出台一个好的政策不仅不难,而且应当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要把好政策落实好,绝不是出台文件,然后层层落实文件那么简单,这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

  群众的维权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很多人认为,政府为百姓服务理所应当,而某些事情做不好,群众就要责问干部。甚至居民生活遇到各种不如意,基层干部就经常被当成出气筒。一位副镇长向人民论坛记者说道,“现在是上级、群众都指责我们工作没干好,老婆孩子又说我不顾家,想起这些就让人感觉没尊严。”

  二,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没尊严。近年来,取消农业税、乡财县管等政策的实施,使得乡镇财权急剧减少,大多数乡镇只有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才能顺利运转。而许多地方将“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与一票否决联系起来,一位乡镇干部向人民论坛记者表示,“这让许多基层干部有为了得到转移支付而不得不完成任务的感觉,这当然会使基层干部感到没尊严。”除此之外,乡镇搞发展也面临很多制约,为了获取资金支持,乡镇干部不得不看很多部门的脸色,而许多部门故意制造困难、吃拿卡要。一位基层干部说,“我们办这些事又不是为了自己,如果这些部门不改变工作作风,那么就不仅仅是伤害我们尊严的事了,这会让我们失去为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

  中部某省一乡党委书记向人民论坛记者说,他要签订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等许多责任状,哪一项落实不好都要被一票否决,“感觉自己疲于应付各种上级布置的任务,领导说啥就要干啥,没有商量的余地,落实不好还要挨批评。”

  一些基层干部还向人民论坛记者反映:上级交待的任务不仅多,而且很多时候上级的要求未必合理。有些要求任务重,时间却很紧。有些要求不考虑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却要求一刀切。除了任务的艰难繁重,许多基层干部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级只给任务不提供经费保障。更要命的是,一旦出了事,基层干部往往要背黑锅,这样的角色很难让人感到有尊严。

  三,到条条部门办事太难。一位乡镇干部说, “我宁愿到县里哪个局当虚职,也不想在乡镇当实职。乡镇里再大的干部也只有落实的份,而县里某个局随随便便就发号施令”。某县组织部副部长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来,往乡里调派干部越来越难,很多人不愿到乡里工作,与之相反,乡里干部请求调回县里的越来越多,而据我了解,这不是我们县独有的情况。”

  四,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升迁无望。乡镇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低,使很多基层干部产生了较重的自卑感。一位基层干部说,“如果我们工作清闲,那么工资拿得少也无可厚非。可大家都知道,我们干的工作最多,可偏偏挣得最少,这让我们感觉很没尊严。”许多基层干部坦言,一辈子只能处在官员序列最底层,承受最大的压力,这让他们感到很不公平。

  五,维稳任务让基层干部尤其感到没尊严。乡镇干部普遍向人民论坛记者反映:现在维稳任务太多,上级领导说维稳是硬任务,对于上访群众要“谁家的孩子谁领回”,可以说信访是上级最为看重的一票否决指标,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都耗费在了维稳上。然而很多问题不是乡镇一级能解决得了的,为了“零上访”的指标,有时候只能是硬着头皮上,想办法去围追劝阻上访者,一位负责信访的乡镇干部说:“一方面有上面的硬任务,一方面是老百姓的怨气,我们是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尊严何在?”

  六,屡屡成为媒体关注的负面焦点。有乡镇干部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说,“看现在的新闻报道好像我们基层干部的形象就是本事不大、脾气很大,就是慵懒散,就是饱食终日,甚至都是都是贪官污吏、横行乡里,现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乡镇干部,还谈什么尊严。”

  解决问题关键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通过梳理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处理好基层干部与上级部门,基层干部与群众这两对关系。基层干部处在政府层级的最末端,同时直接面对群众,他们承受两方面的压力。在面对上级时,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但基层干部面对群众时,又是“上面一根针,底下千条线”。

  对于如何解决基层干部尊严缺失的问题,人民论坛记者采访了近百位基层干部,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意见:赋予基层干部与他们责任相符的权力;完善基层政权的财力保障机制,不要“只叫马儿跑,不叫马儿吃草”;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的成就感 ,要么提高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使在基层比在 “上面”挣得多,要么给基层干部足够的向上流动空间;完善现有的信访制度等等。

  应当看到,处理好上级政府与基层干部的关系,尤其需要上级政府做出努力。例如基层干部权力不大,责任很大的问题,就需要厘清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使得各级政府掌握的人财物资源与其责任相匹配,而不是越到基层权力越小,责任越大。而厘清权责关系显然不是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权力范围内的事情,这需要上级政府作出相应安排。

  另外,当前利益关系多样,价值理念多元,可以预见基层工作的生态会更加复杂,各类矛盾会更加凸显。因此,让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简单地要求群众多理解基层干部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必须面对群众压力,这也是搞好基层工作的动力,所以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政府自身建设上,只有赋予基层干部相应的权力,他们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解决群众面临的诸多难题,这样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时才能有“底气”。与此同时,群众的监督必不可少,这是保证基层干部获得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根本。

  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

  ——基层“微恙”尚属“疾在腠理”阶段

  作者:雍天荣

  基层干部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形象,关乎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若不及时改善党和国家机体的“微循环”系统,久而久之,党和国家的机体必出毛病

  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的毛细血管,那党和政府的基层工作就是微循环

  若把整个国家比作人体的话,那么中央政府无疑是心脏、是大脑,而基层政府则是充斥于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虽然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没有它的话,仅靠心脏的力量是不能把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去的。毛细血管是人体新旧物质交换的场所,它既能把静脉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排泄出去,也能在呼吸中将氧气吸入,再将这些新鲜氧气输入动脉,变成鲜红的动脉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供给组织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微循环。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的毛细血管,那党和政府的基层工作就是微循环,承担微循环功能的有机组合便是微循环系统。

  基层组织是将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细化、执行的单位,基层政府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能否落实、落实的程度、执行的效果,是一个国家执行力的神经末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这些政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会大大降低组织的威信和效率,而且也会导致百姓产生政治冷漠感,疏离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的形象窗口,是和群众直接接触的行政组织,是群众评价党组织和政府的直接对象。基层干部是基层政府的主体,基层干部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形象,关乎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若不及时改善党和国家机体的“微循环”系统,久而久之,党和国家的机体必出毛病。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对基层干部污名化的倾向,在网络上表现尤为明显。由于网络拟态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一边倒的“地方官员很坏”、“地方政府很差”的负面评价,高度叠加的网络认知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一致性。要是不加深思,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已经是暗无天日了。出现这种“一边倒”评价的原因是复杂的。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百姓幼稚,也不能武断认为是背后有人指使,别有用心,要颠覆现政权,这些判断与实际是不相符合的。有学者对这种现象研究后指出:对于基层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的态度是“总体肯定,个体否定”、“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即总体上肯定党组织是好的,具体到某个官员则是坏的。简言之,党是好的,官是坏的;对组织抽象肯定,具体到组织成员则是否定的。

  正确地评价党的微循环系统,并进而改善党的微循环

  为何会出现“基层干部被污名化”这种倾向呢?只有对这种倾向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才会正确地评价党的微循环系统,并进而改善党的“微循环”。

  首先,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领导艺术欠缺、政策水平偏低是首要原因。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多人不愿意下到基层,导致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近年来接连出现的某些官员的雷人话语,就暴露了少数基层干部素质较低,群众意识薄弱,政策水平偏低,领导艺术缺乏等问题。如某地方官员讲:“我们不强拆,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 ?”、“谁跟政府作对,谁就是恶”……这些雷人话语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其他的任何部门都是权力的附属物,其高高在上的骄横霸道作风暴露无遗,完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性质。

  其次,角色的混淆与错位疏离了官民关系。所有的干部都应该明白,你只有在执行公务、处理公事时,或者领导集体给你授权后,你才能代表组织说话。有些人动辄代表组织,把私人事务用组织的名义表达出来,这是极不严肃的态度,损害了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如某乡干部醉酒后在走廊里撒尿,渗到楼下,楼下人气愤地质问:“谁在上面撒尿?”这位干部居然高声回答:“乡党委。”与此相关的但又略有差别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角色的错位,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其言行举止必须与充当的角色相吻合。有极少数基层干部官不大,官瘾大、官架大,与自己的真实身份很不相符。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的刘能就是典型的例子。刘能官儿不大,可以说是最基层的村官,还仅仅只是个副职村官,但他却把很多具有明显官方色彩的词汇生硬地套在自己身上。例如在多种场合下说自家是干部家庭,批评自己老婆身为干部家属,境界却上不来……种种严重错位的言行,令人哭笑不得。真是一分的官职,五分的官架。时时刻刻要把自己和周围的群众隔离起来,画地为牢,高高在上,这种干部不受到冷遇才怪。

  再次,自媒体舆论环境放大了基层干部的负面形象。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渐成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逐渐成为左右社会问题的重要舆论力量,形成了网络拟态环境。在这种拟态环境中情感认同取代理性论辩,大家似乎又回到了前现代的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和荣耀中。网络辩论更注重立场,网民在持同一个立场的场域中寻找认同和共鸣。网络尊重的不是真相,看中的是你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在网络拟态环境中,网民是在电脑屏幕前寻找社会真相,以为屏幕上显示的就是真实的社会现实。从信息渠道上看,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导致民意诉求渠道的阻塞,而新媒体打开了一个缺口,于是网络诉求立刻井喷。底层群体情绪的集中宣泄将网络上呈现的政民关系推向对立,且由于预设的身份标签的存在,大多网民会自动站在草根一边,形成简单的官/民二分对立态势:凡是官都是错的,凡是民都是对的。我们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舆论判断根本不能代表真理。

  最后,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引起百姓的误解。人民公社解体后,底层百姓渐渐脱离原有的国家政治的轨道,乡村社会逐渐代替乡村政治,尽管国家想通过村民自治制度来重构农民与国家的关系,然而农民对选票政治并没有表现出令人期待的热情,表现出选谁与我无关的冷漠态度,认为乡村选举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乡村选举成为农民精英自娱自乐的活动。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总结为“无政治的村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农民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发家致富上来,农民的集体意识和村落意识逐渐瓦解,特别是在农村税费取消后,一些新型的价值观便逐渐根植农民心中:“只要能挣钱,别的都不管”、“只要你不要我交钱,你想怎么搞都行”等等这些这无政治性的政治品性,体现了农民小生产者的特性,侵蚀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但是乡村的公共事务总得有人来完成,如修路、修水渠,于是乡镇一级政府只好选择村里的富人治村,他们有经济能力,在村里有经济地位,便于一些公益性工作的开展。这就形成了“富人治村”的乡村治理结构。而这种结构给了底层百姓一个误解:有钱才是大爷,有钱才上得去,金钱和权力是密不可分的。殊不知,这是他们为自己的无政治性必须付出的代价。

  综上分析,党的微循环系统确实出了微恙,尚属于“疾在腠理”阶段,只需汤熨便可及也。但必须记住:不治,将恐深!

  (作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大变革时代官范、官德与官箴

  作者:马 勇

  官僚们不知道历史,不知道荣辱,更没有想过为子孙后代留下大量不义之财,不是为子孙后代积累了有用的财富,而是留下了无数永久洗刷不尽的罪恶、罪孽、耻辱

  就历史背景而言,我们今天依然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今天的成就是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恩赐,我们今天存在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个大变革时代还没有走完。在这样一个被称为“历史三峡”的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中坚“干部”这一阶层应该拥有怎样的官范,信奉怎样的官德,崇尚什么样的官箴,确实值得我们重新思索。

  治人与治于人

  在中国与西方正面接触之前,中国文明遇到过来自周边文明的挑战,甚至包括来自印度佛教文明的挑战,但中国文明都成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开创新局。佛教文明的引入,导致中国文明华丽转型,成功构建出中国文明新形态。所谓宋明理学,其实已不是中国文明原初形态,不是孔子那时的老模样,但宋明理学确实让中国文明达到一个全新境界,是中国文明的逻辑结果。

  在农业文明状态下,中国的官僚队伍就是替皇上办事,就是牧羊。所谓州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通俗的话说,放羊就要让羊吃饱、吃好。牧民,就是让老百姓过得好,安心、满意,不造反。所以,传统中国职业官僚阶层,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优则仕。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孔子、孟子的说法都不错,传统社会的官僚阶层皓首穷经期待的就是鲤鱼跳龙门,就是金榜题名,这也是仕途的开始。那个时代的官范没有别的,就是替皇上办事,就是放羊。所以那时最重要的思想家董仲舒解释什么是民的时候,就明白地说,民就是眠,就是睡着不醒。老百姓不需要参政权、建言权,老百姓只需要吃饱吃好,需要风调雨顺。

  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就不一样了。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改变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对中国的官僚阶层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老百姓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老百姓成为纳税人,官僚阶层的地位相应地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仅要治人——履行管理的职能,而且还要治于人,受到纳税人的监督。今天中国官僚队伍依然热衷于治人,而不适应、不乐意治于人,就是因为没有弄明白时代已经转型,没有弄清现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官范。

  君子之德风

  所谓大变革时代,就是说这个时代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社会,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时期,因而在这个时代新旧杂陈,旧中有新,新中有旧。

  在传统社会,官僚士大夫阶层是社会中心,是社会中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引领者。那个时代的政治,按照孔子的设想非常简单,就是凭借这些社会中坚的道德垂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说,官僚士大夫阶层作为社会中坚,既是牧羊人,也是道德示范、道德楷模,老百姓以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言行为标的和诉求。这是传统社会对牧羊人的基本要求。

  传统社会要求君子政治,要求官僚士大夫阶层谨言慎行、率先垂范,这不仅因为那时传播手段落后,没有独立的、专业的“狗仔队”,而且还因为那时只是一个又一个家天下,官僚士大夫都在给皇上打工、吃皇粮,他们公共生活之外的私生活当然也就没有多少必要曝光。回望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除了圣君,就是贤相,好像两千多年历史就被圣君贤相包办似的。两千多年被揭露出来的不堪人物,无论如何没有办法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这显然是不真实的。

  在现代社会,官僚阶层貌似不再为皇上打工了,改为替纳税人尽责了,貌似这些被称为干部的新阶层可以“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这显然是对现代社会的错解。现代社会确实释放了民众干预政治的权力,公权力也确实已经或正在被关进笼子里。但是,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不论古典、还是现代,政治家和即便不是政治家的公众人物,都有一个如何示范社会、引领社会的问题。现代社会不会继续要求干部、公众人物无私奉献,但任何干部、公众人物,都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借助于权势捷足先登。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不论是干部,还是实业家,都必须走正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财富一定要经得起公众监督,经得起历史检验。

  大变革时代的官德还是传统社会的那些原则,率先垂范,成为引领社会的楷模,道德的楷模。

  大变革时代需要新的官箴

  我们这些年官场秩序失范,许多被揭露出来的官僚,用丑态百出、丑态毕露,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丑陋,他们一再测试人类的底线,触及人类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在一个经济腾飞的中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呢?为什么一个先进的政党会如此藏污纳垢呢?这当然与抽象意义上的政党无关,因为任何个人只要违背了政党的宗旨,他就没有资格代表这个政党。党内出现如此污浊的事情,是历史的不幸,是没有向这些党政领导者说清楚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没有讲明白,或者这些党政领导者没有弄明白人生的意义。

  古代中国人生智慧讲究知足常乐,讲究适可而止。古代中国的士大夫官僚阶层讲究立德、立言、立功,讲究三不朽。在传统的中国,物质是匮乏的,享受大致是适度的,那时候人们普遍相信历史,以历史为宗教,对历史具有一种敬畏心。相信现实世界的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过程,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并不是他的全部生命,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就是不朽,就是进入历史。而进入历史,能够不朽,肯定不是在现实世界为子孙后代积累了多少财富,而是为子孙后代积累了多少阴德,留下多少善念。

  由于我们这些年近乎完全忽略了这方面的宣讲,我们几乎将人生完全还原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过程,官僚们不知道历史,不知道荣辱,更没有想过为子孙后代留下大量不义之财,并不是为子孙后代积累了有用的财富,而是留下了无数永久洗刷不尽的罪恶、罪孽、耻辱。多少年后,这些贪腐官员的子孙后代不会感谢他们这些祖先牺牲“小我”,保全贪腐,保全财富,而是以有这样的先人为耻,为不屑。

  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太多了,圣君贤相的子孙后代固然有值得炫耀的名目,即便那些从来没有得到过物质好处,仅仅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立德、立言、立功空名的士大夫,也永远被他们的后人感念、追怀,而那些以贪腐,以为子孙后代留财富为诉求的人们今安在?他们的后人为什么不敢、不愿追怀他们呢?为什么不敢以有这样的先人为荣呢?这都很值得当今中国的干部们思考。

  有时候,我会为当今中国因贪腐而潜逃海外的那些人悲哀,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悲伤,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要重建道德规范,一定要弄清人生的意义。否则,再过若干年,中国有一个特殊的阶级,这个阶级的先人都是被自己的国家通缉而未能归案的贪官。这个特殊的阶级会有什么样特殊的心理呢?他们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先人呢?

  任何人的自然生命都只有一次,人的永生只在历史中。历史中的永生,才是真永生,现世的繁华、奢侈,不过是一片浮云。

  大变革时代需要新的官箴,新官箴并不必完全弃旧图新,“三不朽”才是真不朽,我们的党政领导者应向此努力,用自己的细微努力建造一个理想社会。

  (作者为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防卫大臣香格里拉演讲未提钓鱼岛
  • 体育英超-切尔西宣布穆里尼奥上任签4年
  • 娱乐道格拉斯前妻否认传染性病暗讽小三
  • 财经周小川:不会采取货币贬值提高竞争力
  • 科技阿里收购虾米网布局网络音乐:另起新秩序
  • 博客马未都:西客站肮脏无序 兰州沙尘暴(图)
  • 读书潜伏特种兵血洗佣兵团:追缉(全)
  • 教育对所报专业7成学生将后悔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女童小区泳池溺亡2名救生员未发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