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国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在国内某高层论坛上说,我国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计划2020年首次发射。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将包括火星环绕器和火星车登陆等内容。此外,据透露我国的火星任务将采用直接转移方式飞向火星,这意味着火星探测器将搭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前往红色星球。此前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只能携带少数简单科学仪器,这是因为它所搭乘的火箭推力不足,只能通过间接轨道转移方式,利用行星间的“引力弹弓”效应前往火星,印度用于发射这一探测器的火箭与我国“长征3号”推力接近。到目前为止,成功将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并进行探测活动的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付毅飞)“国防科工局已决定,将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目前正在组织队伍。”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在27日开幕的“第五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中透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究员、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论坛上介绍,我国正积极筹划推动火星探测任务,届时探测器将采取直接转移的方式飞向火星,转移时间大约需要10个月至1年。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有望于2020年实施,初步计划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自主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通过环绕器与火星车的独立探测及联合探测,获取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数据。
孙泽洲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开展木星以及小行星探测。对于这些深空探测活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已无法适应,需采用更高效的电、太阳能等推进技术。
本届论坛由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联合举办。栾恩杰在致辞中阐述了试验与测试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他表示,希望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十三五”规划编制,跟踪相关领域前沿技术,以新一代武器装备、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为牵引,推动军工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先进的智能测试系统和仪器决定了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必须把握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变化规律,深入开展有关课题研究,提升该领域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共15位院士、专家围绕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的规划思路、技术、体系等作专题发言。
扩展阅读:
美、苏、欧、印的火星探测器
作为太阳系中唯一的类地行星,人类对火星很早就产生了兴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代就展开了登陆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竞赛,火星是竞争的重点之一。
苏联从1960年开始就展开了火星探测计划,这其中1971年发射的火星3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但可惜它着陆后仅工作了20秒就失灵,未能传回完整照片。此后苏联的火星探测也失败连连,一直没能执行完整的火星探测任务。俄罗斯最近一次火星探测的尝试是在2011年发射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当时中国也在这个探测器上搭载了一枚小型探测器“萤火一号”,但这个探测器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美国方面,从1964年开始发射环绕火星飞行的”水手“系列火星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与苏联的探测器争相发送火星表面的图像和信息,扩展了人类对火星的认知。1975年,美国开始发射“海盗”系列探测器,旨在打败苏联的“火星”系列探测器。由于测控技术等方面比当时的苏联领先,“海盗”系列后来居上,先后有多个“海盗”探测器成功着陆并发回照片和数据。
1997年,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首次验证气囊着陆系统和火星车系统,它所携带的10.6公斤的“旅居者”号火星车是人类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展开工作的火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