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自学本草纲目救女反衬“医保不保”

2014年11月27日09:58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家住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坝哈村韦树福,有一对孩子,生活的轨迹无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贫困却也平静。去年10月份,这份平静被打破,6岁的女儿韦金秋在一次全县幼儿园学生体检中被发现患有贫血。经过几次转院检查后,最终被确定为β重型地中海贫血。面对数十万元的骨髓移植手术以及仅押金就需要30万元的天文数字,韦树福选择了自学《本草纲目》。近日,他用了这种烟熏疗法开始自行为女儿治病。(11月26日《大河报》)

  父爱之伟大,不过如此。《本草纲目》是一部字数近200万的古典药物学、生物学巨制,如果没有一些中医常识,相信也并非一般人能够学习看懂。我们不知道韦树福是什么学历,对中医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可以肯定,自学《本草纲目》并识别那些药草定然需要一定的毅力和许多的付出。

  笔者始终有这样的观点——所有能够感动人的大爱背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社会问题。因为当社会文明到一定程度,社会足够公平正义,所有资源分配均匀,则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悲剧,没有了悲剧尤其是惨剧,所谓的爱也便少了伟大的成分。爱如涓涓细流,才是最好的状态。对于这位小女孩,烟熏的办法却也非常痛苦——在烟雾之中被熏一段时间,自然是非常呛人。除此之外,烟熏的办法到底能不能奏效,也没有把握,更没有科学的论证,能不能救女儿的病,仍然很难说。

  比得了重病怪病更可怕的是对于痊愈的遥不可知。人走在黑暗之中,并不是可怕的事,可怕的是,你环顾四周,没有发现一丁点的亮光。对于韦家父女而言,无钱看病就是这样的让人绝望,花朵一样的童年和人生,只能交给“活马当成死马医”以及“有病乱投医”去解决。这简直就是在赌博,只是,赌胜的成算,似乎只有上苍知道。于是,我们仍然要追问这个“医保不保”的现实社会。

  对当下的医保制度,我们必须要问四个问题:一是,卫生部先前放的卫星——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或者说已经达到了95%以上参保的数据,是不是真得实现了?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山区有没有实现全民覆盖?二是,即便实现了“全民医保”,现在的以“新”字当头的“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又如何?三是,像β重型地中海贫血疾病有没有列入普通医保和大命医保的目录?如果没有,如何来避免“一病致贫”的悲剧?四是,有数据显示,我国医保存有大量结余,有相关部门似乎认为,结余数额越大越有面子,但实际上,这也是“医保不保”的一个体现。

  近日,河南省出台了一个很人性化的医疗政策。规定“三无人员”(其中包括无医保人员)如果患了急症重症杂症需要治疗的,在政府机关审核的前提下,可由相关救助基金出钱免费治疗。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兜底制度。这需要许多地方政府来学习效仿。要知道,看一个社会的医保水平,除了要看参保率,还要看一些贫困个体家庭的特殊案例。

  之于一个家庭,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本草纲目的事迹看到父亲的伟大,但之于一个社会,我们却能够看到医保水平的低下以及这种现实之下悲催的个体命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本草纲目 自学 社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