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2015年2月2日完成台本——二孩:你敢生吗?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横亘在心动和行动之间的障碍,如何破除?新闻1+1今日关注:二孩,你敢生吗?
(节目导视)
解说: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了,但你敢生吗?
上海市民:
如果是生两个的话,压力肯定就是挺大的,说实话。
解说:
生活压力大,养育成本高,如何让能生二孩的家庭敢生?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徐枫:
我们也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生育福利制度。
解说: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横亘在心动和行动之间的障碍,如何破除?
新闻1+1今日关注:二孩,你敢生吗?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实行着非常严厉的计划生育这样的一个基本国策,因此当去年终于放开单独二胎,这样的一个宽松的生育政策之后呢,很多人在举手鼓掌欢迎的同时呢,也在担心会不会一下出现井喷呢?但是没想到这样一个曾经担心出现井喷的宽松一点的这种生意政策,反而遇冷,在上海、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遇冷的障碍是什么呢?是不是家里的这个小皇帝也就是老大呢?我们先来听一段“老大”,加引号的啊,面对有可能到来的这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会是什么态度?
市民:
晨晨,给你要个弟弟妹妹好吗?
晨晨:
哼,我要离家出走,你和弟弟妹妹过吧。
市民:
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
小女孩1:
不好,我不要他,我照顾不好他。
小女孩2:
生下来我就扔河里。
小男孩1:
不好,我想把爱都给我,别一半给我一半给他们。
市民:
鑫鑫我们再要一个小宝宝好不好?
鑫鑫:
关我什么事?
市民:
顺顺,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不?
顺顺:
不好。
市民:
为什么?
顺顺:
就是不好。
市民:
能商量商量吗?
顺顺:
不能。
市民:
格格你有一个妹妹了。
格格:
长什么样子呀?
市民:
和你很像。
格格:
那不可能,退回去吧。
主持人:
我要退货,以为这是阿里巴巴呢,淘宝呢。这个你看“老大”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要没有弟弟和妹妹,他这个“老大”也是“老小”,“老大”的这种权威性完全体现不出来。
其实这种极端的事已经不少了,我们来看看啊。在2015年1月18日《武汉晚报》有新闻,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后来这个母亲已经怀孕了,但是被迫终止了。1月29日《东方今报》,夫妻生二孩,女儿逼写保证书。2月2日,《南方都市报组》,沈阳5岁女孩不满母亲生二胎,弟弟出生后认奶奶当妈。嗬(音),这简直是严重的威胁,并且采用了实际的举动。
看完了这样的一些新闻,但是带有点花絮和娱乐性质的这种采访之后,我们可能以为,现在很多的年轻的父母打算生二胎,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老大,但事实如此吗?真正的障碍可不是老大,而是很多老大难的问题。对了,是老大难的问题,而不是老大。那么老大难的问题,都会是什么呢?
解说:
几天来,上海生育二胎申请率低的新闻在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而这些关注正是源自上海市正在召开的两会。
电话采访 东方早报记者韩晓蓉:
这次的两会上包括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们对于二孩政策的呼吁还是比较的热烈的,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有一个专门的咨询会议在咨询会议的现场,上海市卫生局政委家庭发展处的处长樊华就说,市民生育二胎的这个意愿也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的,说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当中,有90%都是符合单独或者双独这样一个政策,但是实际上到他们卫计委来申请的不足5%
解说:
截止去年12月底,上海共批准了单独二孩申请16639例,申请者以30岁以上的居多,受教育程度较高,
电话采访 上海市妇联女主合会席徐枫:
单独二孩政策,在上海市去年三月正式实施的,上海也统计过接近37万对的育龄夫妇符合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条件,截止到去年12月,提出申请的是近.7万对,还是申请率是非常低的。
解说:
相关专家表示,在上海,生育二胎意愿低并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现象。
电话采访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
我们在过去的十年中间,上海的平均的生育水平大概也就是0.9的户籍人口,上海的实际生育水平长期是一直非常低。
解说:
如果生育二孩的意愿持续偏低,带给这座城市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
彭希哲:
如果只计算上海的户籍人口的话,它的27%的人口就是老年人口,是中国最老的城市,如果说常住人口来说,因为大量的年轻人口,将近900万的年轻人口在上海,所以才使得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养老的问题,没有变成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说这些外来的年轻人口,它安居在其他的城市,或者回到他们的家乡,这个对上海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上海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来应对的。
解说:
针对这样的局面,上海市妇联也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在呼吁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的同时,解决更多配套服务。
电话采访 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
一个还是要健全0到3岁托儿服务体系。第二点建议是要有效降低企业负担,要鼓励用人单位雇佣女性。第三个我们也建议建进一步完善生育的福利制度。第四,建议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支持年轻女性阶段性完成生育和抚养孩子任务以后,重返职场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持人:
当单独二孩的政策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感觉是看上去很美。但是为什么在现实操作当中的时候突然遇冷,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啊,这种冷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在上海符合单独二孩申请条件的家庭仅有1.7万提出再生育的申请,其实符合标准的有37万。最后批准了16639例,但是请注意,并不是说人家立即就会生二孩,批准了,最后能够这16639例当中生多少还很难预料,但是一定会是打折扣的。
我们再来看北京,北京卫计委曾经预测每年北京的孕产妇平均要增加5万左右,但是据统计,2014年2月至12月,北京单独夫妇再生育审批了只有28778例,而且还跟刚才一样,这28778例里头,究竟最后你是批了,但是他生不生、打多大的折扣,现在谁也不好说。
那从全国的层面上来看,近一百万对单独夫妇必须再生育申请,92万对获得批复。但是专家分析,可能最后真生的也就60、70万。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这是一个现在很现实的这种考虑,它并不是一个浪漫,不像你写一首诗,很浪漫地写完之后发表或者不发表,等等可能都不费太多的这种成本。但是生一个孩子,要面临的压力,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年轻的夫妇,都要思考太多现实中的挑战了。
解说: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已满一年,面对申请二胎人数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人们不禁要问,单独二孩,你为什么不生?
沐阳市 市民:
因为我们工资不是太多,如果生二胎的话,家庭方面的应该压力有一点过大。
市民:
读书啊、住房啊,在上海这里现在小孩上个幼儿园,上个医院,孕妇生个小孩也很累的。
解说:
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入园难、上学难,实中的种种困难,让很多父母,尤其是80后父母,想要“二孩”不容易,而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一线城市,单独家庭生育二胎意愿的最大顾虑。
市民:
现在北京住的、吃的都不便宜,我俩都是北漂。
市民:
我一个人的工资年收入大概20万左右,可能每年的家庭开销大概是11万至13万这个样子,每月月收入的30%要花在小孩身上。
解说:
有调查显示,目前育儿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第二大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24%,仅次于家庭日常生活支出。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庭,在育儿方面的投入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其中上海家庭育儿投入高居首位,约3%的上海家庭每月在育儿上的投入超过5000元,每年就高达6万元。
家长:
差不多一个月吃奶粉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起来差不多要2000块,然后我还没有算请阿姨、保姆的那个钱,所以整个的育儿成本,我感觉差不多,我还完房贷,剩下的钱全是给他了。
解说:
教育投入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投入,80%的公立幼儿园平均每月费用在2000元以下,私立幼儿园则明显偏高,24%的私立幼儿园费用每月需2000-3000元,有的甚至超过5000元。除此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还为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
家长:
其他小孩都学这样那样的,不可能我让我的小孩什么都不学,我们有一句话让小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现在不选择生二胎,压力太大了
解说:
除了生活、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急剧改变,也是二胎减少的因素之一。根据2010年的统计,北京育龄男女中约有10%选择不要孩子,而广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经有60万个“丁克”家庭。而这些城市人群正是“单独二孩”的主要适用对象。
主持人:
我看看大家的这些担忧都集中在哪些层面呢?透过《中国青年报》的这个调查呢,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端倪。你看啊,生二孩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排绝对第一位,遥遥领先的是84.9%的经济成本太高了,谁都要算这笔账是吧。接下来的时候,接近有30%女性身体会吃不消,还有这个二孩性别带来家庭的问题37%,第一个孩子会不同意,也就是老大是否同意,家庭结构改变影响孩子也是担心,16.%,老人的压力加大,因为毕竟很多的家庭要请保姆,经济就更大了,老人来带,但是老人带一个可能行,带第二个的时候是不是年岁就已经大了等等,都要考虑。另外还有对事业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做母亲的,31、32岁的时候,比如说生二孩,可能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生了就麻烦。
然后还有这个产假等生育福利缩水,等等等等现实中的这个担心的确会非常多,接下来我们要请教一位专家,是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张车伟,张所长您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张车伟所长: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透过上海两会中间很多这个委员代表们的一些声音,是否正在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过去我们可能习惯性的对这个二孩采用一种限制,恐怕是已经到了要鼓励的地步了是吗?
张车伟: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个生育的意愿甚至我们的生育的文化、生育的传统应该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后我们过去都习惯于我们多子多福、多生育,在中国好像似乎是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可改变的一个事情,但是我觉得到今天,确实改变了,而且我觉得已经到了一个,我们已经面临着一个低生育水平的一个时代。而且从中国现在的生育的实际状况来看,那么从全世界来看,应该说中国都属于偏低的,所以这样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国情,我们现在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主持人:
张所长,透过您的这一番话,是否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解读,去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新常态,但是过去我们的定式就会以为是,哎呦,这要是放开二孩的这种政策,这还不一下子人口就暴增啊,但是可能我们忽略了现实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压力等等很多因素,可能新常态是你及时给了他政策,可能也有大比例的不生,是吗?
张车伟:
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对于这个生育,确实我们要有一种新常态的一个思维去认识它,对这个新常态我们觉得很多人可能还是不适应它,就像刚才你讲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已经习惯于说哎呀这个放开生育还得了啊?那个每个人都要那,肯定要生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地方,那人口已经这么人满为患了,再生肯定是装不下,我觉得这种思维应该说还是普遍的存在,对于新常态的认识,对于我们在生育方面所发生的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认识,可能更多的在专家圈里边、在学者圈里面有一些共识。
主持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在决策圈里边恐怕还是在常态当中,没进入到新常态。
张车伟:
对,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让大家去了解、认识这样的一个国情和现实。
主持人:
嗯,张所长,接下来也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是采用一种鼓励的话,恐怕也不只是喊口号,或者说是意愿的这种鼓动,可能也有很多政策的倾斜,我们这来看一个相关的这种调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说对于生二孩应该有哪些配套政策?排第一位的是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程度,让他这个培养孩子的这个成本降低60%接近啊,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建议延长二孩的产假,就是你比如说三到六个月的这种增长,还有给予男方一定的陪产假期,保障生二孩的女性不受歧视,回来工作没了这很麻烦。您怎么看待媒体所做的这个希望政策的这种改变的这个一些数据?
张车伟:
我觉得这样的一些数据,应该在那些超大型城市,尤其是我们讲的比方说一线城市,我觉得这个确实是一个现实了,就是说即使你采取这样的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我现在也觉得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一些影响,肯定会有效果,但是我觉得你要想扭转,我们国家现在低生育水平的现实,尤其是北上广我们知道,他们的生育水平从全球,如果你和全世界其他国家来比的话,都是属于最低的之列。因为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它的总和生育水平现在都不到1%,这个在全世界来讲,当然我们这样的一个规模,像北京、上海的规模足可以和欧洲的一些中等的国家相比,所以我觉得像在这样的一个经济体当中,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当中,这种低生育水平的现实已经是很严酷了,已经是很严峻的一个现实了。
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下,我们即使采取这种鼓励生育的政策,大概大家会,这个生育水平会有所变化,但是也不足以改变我们这些地方面临的低生育水平的限制。
主持人:
我做一个非常简短的一个测试,如果现在我们是全面放开这种二孩这种政策的话,假如100个人符合这种标准要去这个,就是在这个育龄期间,你觉得真正生的会打几折?8折、7折?我个人认为可能会在7折到6折之间。
张车伟:
现在应该说我们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以后,也将近不到一年时间,但是在一些地方现实应该说出乎过去,应该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当然不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就是说当时我们放开这个政策的时候,很多人预计会带来非常大的一个生育的一个反弹,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没有出现,而且低于我们很多人的一些预期。
主持人:
您打几折呢这块?
张车伟:
那么现在来看的话,我觉得这个问题全国来看应该是不好说,那么在这些特大型城市大家,我觉得我还是同意你的看法,大概6、7折这个差不多,应该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说比较不是特别,这个乐观的,应该说是一个相对谨慎的态度,我觉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
没错,好。一会儿针对全面放开这种二孩政策是否可行,我们会继续探讨,但是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
解说:
这是一张拍摄于2014年的照片,在江苏省如东县一户四世同堂的人家,20岁的大学生刘心雨站在前排正中,后排站着他45岁的母亲、47岁的父亲、66岁的外公、68岁的奶奶、69岁的爷爷、90岁的曾祖父和91岁的曾祖母。这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家庭。
刘心雨所在的江苏如东,是中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县,上个世纪60年代如东就启动了计划生育工作,1979年《人民日报》曾发文表扬如东,“通过控制人口,促进了四化建设”。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使如东号称“30年里少生了50万”。也许这曾经有利于如东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如东却已经成为专家眼中可怕的老龄化黑洞,全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远高于联合国设定的7%老龄化社会标准。并且,通过少生孩子来致富的目标也渐行渐远,2011年如东县的人均gdp只有42800元,远低于江苏省人均的61600元。
电话采访 “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发起人统计学博士 黄文政:
老年化让你整个社会这个经济失去活力,所有的行业都可能变成夕阳行业,你可能除了医疗,除了养老,除了殡葬,除了这些行业以外,很多行业都会出现问题。
你想一个年轻人多的社会,他会去创造,他会要去买车,买房,要去养孩子,这些都是你真正的内需根本,这些年轻人愿意去奋斗,就是他提供劳动力,这两个匹配起来就是经济发展,那么人口衰减和老化,对你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双重的打击,你的消费衰减你的劳动力也衰减。
解说: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少生孩子会使得人均占有的财富增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学领域,这样的推论并不成立。相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例子比比皆是。最显著的一例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
黄文政:
日本这20多年来,它已经不是周期性的,自从泡沫化以后,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它的经济就一次次萎靡,现在包括安倍经济学,它采取很多方式,它好像也没法提升起来,实际上在国际这个宏观这个经济学界,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日本的问题根本在于它的长期低生育率,导致它的人口的极度老化。
解说:
包括日本在内,东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实行控制人口政策,当生育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妨害了经济发展时,又都不约而同地改为鼓励生育,但时至今日,效果并不明显。
黄文政:
日本其实在1949年的时候就有过那种所谓节育政策,就是说原来好几个孩子,你要补助,现在不给你补助了。然后新家坡也是这样,1970年代它开始提倡少生两个孩子,不要多生。但是新加坡到1980年代末期的时候,它就开始放开了,放开以后它的生育率从1.6弹到1.9几,它很快又降下来了。所以的话,不是说你放开以后,生育率就能提升了。
解说: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按照2010年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仅为1.18,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到1.2的孩子,国家卫计委调整统计误差后公布的生育率也只有1.6左右,而人口学上认为,只有生育率达到2.1以上,人口才能实现正常的代际更替。
主持人:
那么是否到了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时候了呢?继续连线这个嘉宾,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张车伟,张所长您觉得是否到了,已经不仅仅是这个单独二孩的问题,而是全面放开二孩的这样的一个时机了
张车伟: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现在应该说这种放开二孩的时机,应该说早到了。那么刚才我们那个短片当中也可以看出来,就是说实际上在我们亚洲其他的一些国家,也都采取过类似的早期限制人口的政策,当这个国家的生育水平然后低于更替,更替这个生育水平也就是2.1%,这种更替水平十到十五年以后,从过去的限制生育都变成鼓励生育,但是呢,就像刚才讲到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那我们国家应该说从199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就达到了更替水平,那么现在算来已经24年了,那么二十多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全面放开二孩的时机是已经成熟了,应该是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主持人:
甚至您觉得可能都有点晚了?
张车伟:
这个话我不太好说,但是我觉得至少是说我们全面放开二孩的时机成熟,我觉得我还是一直是这样的观点。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张所长给我们的这个解答。其实呢,中国现在60岁以上的这个人口已经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15点多,但是跟日本相比我们还算是年轻的呢,日本是四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人,但是中国的现实是基数太大,我们60岁以上的人已经超过了2个亿,将来养老等等很多方面都会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