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反腐影响经济”是个伪命题

  冯发贵(中共四川省德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严从实管党治党、驰而不息整治作风、坚定不移严惩腐败,净化了党风政风、凝聚了党心民心。

  但需要警惕的是,社会上悄然登场的“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在当前经济增速有所减缓的背景下,更具误导性。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激浊扬清,破解这个伪命题,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奠定坚实基础。

  认清影响论的逻辑错误

  随着反腐败的持续高压,一些似曾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过一定工作的“老虎”、“苍蝇”陆续落马,适逢近期高端餐饮业和奢侈品市场萎缩,GDP增速回落,社会上“反腐败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论调逐渐抬头。对此,我们要从本质上认清它的逻辑错误。

  一些“老虎”、“苍蝇”及那些依靠腐败大发横财的无良企业、权力掮客们,寄希望于反腐风暴慢一慢、歇一歇,以期逃脱惩治。这些人往往就拿“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做文章,甚至不惜拿本不属于主流消费的高档娱乐消费和奢侈品行业的萎缩来说事。且不说腐败消费对这些行业的拉动作用缺乏定性定量研究分析,将其归因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衰退更是一种选择性失明、失聪。

  一些人的议论或掐头去尾,故意忽略相关结论的前提条件、研究背景;或刻意曲解,有意隐瞒相关言论后的真实意思。利用人们的知识盲区歪曲事实,进行误导解读。如以高档餐饮会所关门为例,绝口不提整体经济的状况,完全忽略大量民生餐厅生意更红火、消费更理性、顾客更节约等事实。

  还有人以为,较低程度的腐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促使资源向高效率领域聚集,从而推导出适度腐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结论。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腐败毒瘤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的巨大阻力和伤害,忽视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对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所起的助推和促进作用,究其原因,是片面的发展观在作怪,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

  刮骨疗毒祛陈疴

  不可否认,我们党内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央要求的猛药祛疴、刮骨疗毒就是为了赶走病魔、剔除病灶。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擦亮眼睛,看清实质,避免自乱阵脚,坚决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凝心聚力,握拳出击,反腐攻坚。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查办厦门远华案时就有人说,厦门的经济要倒退10年。事实上,这个案件查处后,厦门海关税收大幅增加,从第二年开始,厦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逐年上升。

  从近期落网的“老虎”看,“打虎”能够有效避免部门、地区、领域的垄断,形成良性竞争市场环境。对在审批、执法环节中那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推拖搪塞“苍蝇”的严惩,更是促进了具体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提效,确保了政令畅通,拆除“弹簧门”,敲碎“玻璃门”,让经济充满活力,市场运行畅行无阻。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分批次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许可依据和实施主体,权力寻租空间被空前压缩,过去层层审批重复审批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自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后,公款消费一定程度上被遏制,寅吃卯粮借钱投资拉动地方GDP的畸形政绩观正在失去市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转变为真正的居民消费拉动上,释放出社会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个别地区、个别领域完全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趋势也逐渐转化为市场撬动社会投资,使市场经济发展走上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正轨。

  提高防腐执行力

  目前,依法治国、经济转型已进入“深水”、“啃硬骨头”的阶段,各级党委及其负责人,必须肩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主体责任,以监督执纪问责的实际成果保障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不仅“挂帅”,还要“出征”,着力构建党委抓、书记抓、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要从严管党治党,发挥堡垒作用。从严依规管党,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纳入法律制度框架,防止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从严规制权力,厘清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权力边界,落实部门权力事项公开、运行流程公开和办事程序公开。从严管理干部,让干部既感受压力,又受到激励。

  各级纪委要强化办案震慑力,严格纠偏问责。实施一案双查,以“追责”震慑包庇心理。落实决策踏石有印 抓铁留痕,以“倒查”提高反腐水平,以“铁案”震慑顽抗心理。实行快查快移,以“频度”震慑侥幸心理。开展依宪执政依法行政检查,以“纠偏”震慑所谓“能人”心理。

(原标题:“反腐影响经济”是个伪命题)

编辑:SN069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谋杀”徐纯合

徐纯合执拗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逐渐在自己的身上贴上了访民的标签。你知道,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一旦身上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基本上,就沦为了他所在地的公权力的敌人。

不能把合理怀疑归为假新闻

假新闻当然需要依法惩治,造谣者也必须依法受到追究,这是原则。但与此同时,也须警惕借“造谣”指控,异化为压制不同观点的棍子,借“假新闻”这种污名标签垄断话语权。

养老金亏空,公众不应买单

养老金亏空,不是多可怕的事。相关部门、相关专家,犯不着杞人忧天。事实很明显,国人的寿命在延长、养老体制正在改革过程中,这些都是各国养老管理部门都要面对的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但让广大公众来买单的做法却着实不妥。

开枪民警不该被肯定

网络舆论对这个事件声讨不断:“当着八旬老母和三个幼子的面,将他击毙!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吗?”“暴力剥夺别人合法权利,不服就杀,这就是你们的逻辑!”“支持公布视频,还家属和民众一个真相。”“如果确实必要开枪,就不能补偿,为何不公开视频呢?”

  • 本次降息绝无推高房价的可能性
  • 强震会否摧毁尼泊尔经济的未来
  • 司马迁甘心为之执鞭的旷世奇才
  • 邓丽君为何成为全球华人的歌后?
  • 《超能查派》:灵“机”一动萌闯人间
  • 陆琪:太早当妈的不幸遭遇
  • 巴厘岛蜚声世界的文艺重镇(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