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1日报道 美媒称,现在是中国电影业的鼎盛时期。据多方报道统计,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

  据美国《纽约时报》6月15日报道称,许多二三十岁的中国电影制作人说,尽管本地电影获得的投资在增加,票房收入提高也带来了资金,但要得到资金和体制上的支持依然很困难。

  “找投资很难。”32岁的相国强说。他刚刚完成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少年巴比伦》。这是一部小制作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工业衰退时期一对年轻恋人的故事。“年轻导演现在必须在电影质量和票房之间挣扎着寻求平衡。这是适者生存。”

  报道称,相国强等一些年轻电影人的作品将在即将开幕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少年巴比伦》还获得了亚洲新人奖的提名,这一评选今年扩大到了6个奖项,第一或第二次参与电影制作的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影都可以参选。

  组织者说,增设奖项旨在帮助相国强这样的年轻电影人获得资金支持,提升知名度,为电影业带来更多的新面孔。相国强今年也获得了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提名。

  报道称,从某些方面来说,电影业的迅速扩张也给新兴电影人带来了更多机遇。手持摄像机的推广、互联网发行平台的崛起以及向数字电影的转变都有助于降低入行门槛。

  但是,一些年轻电影人和业内观察人士说,尽管市场很好,但商业片垄断票房使得新导演要为不太主流的电影争取哪怕很少的投资也相当困难。

  报道称,新导演们要么迫于压力去创作商业片,要么由于预算有限,最后拍出倾向文艺风格的电影。这就给新的电影制作人带来了一大挑战:电影的发行。

  北京的一名制片人伊莎贝尔·格拉尚说,新导演还是能够获得资金和支持。“更困难的其实是如何让第一部电影上映。”

  报道称,这一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影院经理,随着中国电影院的增加,影院经理的数量也在增长。由于面临收回成本的压力,很多影院的排片主要都被迎合18到30岁观众群的商业片(比如3D电影)垄断,这样才能保证高票房。

  “我认为,只有影院排片多样化,能让一家人、中年群体甚至退休群体都走进影院,那样年轻的导演才会有更多机会。”格拉尚说。

  根据艺恩咨询公司的统计,2014年中国制作的电影中只有63%(388部)得以在大影院上映。

  报道称,目前来说,年轻影人制作商业片的压力非常大,可能会因此影响到整个下一代的中国电影人。

  中国电影发展史多用“第几代”影人来描述。常常被提到的第五代电影人--像张艺谋、陈凯歌等--就是在文革后的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而第六代电影人--像贾樟柯、王小帅等--则更为关注社会问题。

  “第六代电影人关注普通人,喜欢拍摄纪实风格的影片。”格拉尚说:“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之后的一代都是商业化的。”

  “你会发现他们好像是在另一类中国成长起来的。”她在提到宁浩和陆川等电影人时说:“不是集体的,而是个人化的。”

  在之前比较明确的几代电影人划分之后,现在一个争论的话题就是,年轻一代中国导演的经历和作品是否有足够的共性来构成“第七代”。

  报道称,相国强说:“就我看来,中国电影到第六代就结束了,我们的面前是一个巨大的娱乐业推动的时代。”(编译/王笛青)

  美媒:中国电影业迎来鼎盛期但年轻影人出头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少年巴比伦》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外媒关注中国电影人困局:本土电影一半无法上映

  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外媒称,2012年以来,中国每年投入制作的600多部电影中,扣除放映的进口电影,最后有约一半(即300部)本土制作电影无法上映。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16日报道,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13日晚开幕,一系列围绕互联网展开的电影视产业转型、探讨影视新时代和资本新火花的论坛过去两天强吹劲风。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的跨界碰撞论坛上,透露了上述的数据。

  他表示,中国电影去年的票房总额为296亿元人民币,2013年的制作投入是70亿元。尽管电影行业看似有钱可赚,但约一半的本土制作电影无法上映的事实,说明了电影这个行业高回报、高风险,市场因素、观众口味的改变成为电影视项目回报不高的变数。虽然一些电影获得超出预期的票房,但投融资的风险不容小觑。

  中国去年电影票房收入增加36%,业者预估三五年后赶超美国,而中国本土电影版权意识同步增加,前年交易已突破100亿元,多家知名网站在版权上的支出超过37亿元,令该行业获得不少投资人的青睐。

  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13日在“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论坛上透露,互联网给电影带来投融资的创新,粉丝用户众筹的娱乐宝推出一年多筹集融资接近5.6亿元,投资近20部电影。不过再怎么互联网+,好作品、好内容永远是王道。

  靳海涛分析称,阿里巴巴集团去年3月推出娱乐宝,粉丝100元起投,预期收益6%至7%,《小时代4》《狼图腾》等众筹电影反响不俗。不过暂时来看,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给电影带来的融资功能和票房尚没有达到预期。

  《失恋三十三天》《蜗居》导演滕华涛在论坛上则抛砖引玉,道出电影人的“困局”。他说,自从互联网+推出后,民间努力拥抱互联网,对资本的热情高涨,可是在讨论这些概念之余,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关注电影创作本身,谈电影哪里打动了人心,反而是如何用快速方法和模式找到电影赚钱和成功的道路更吸眼球。

  《虎妈猫爸》导演姚晓峰认为,面对不同的投资人、业界谈上市、运作、融资整合时,电影人要做到“风吹云动心不动”,坚守能打动人心的剧本和制作精良的拍摄。

  电影人同时呼吁,电影专科院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须在培养人才上多花精力,吸引更多喜欢电影的年轻人而非赚快钱的加入电影业,回归到对电影制作本身的追求。

  美媒:中国电影业迎来鼎盛期但年轻影人出头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小时代》

  (2015-06-16 09:05:26)

  

  【延伸阅读】今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首超50亿美元 居全球第2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普华永道6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的票房收入将首次超过50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二位。自2014年-2019年之间,中国票房收入将以15.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从43.1亿美元增至88.6亿美元。

  据路透社网站6月9日报道,普华永道的全球娱乐及媒体产业展望报告显示,全球而言,从2014年到2019年,票房收入将实现5.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规模预计将从2014年的367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484.5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归因于中国与拉美市场特别强势的增长。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娱乐市场,预计美国同样将获得超越平均水平的增长。

  普华永道中国娱乐及媒体合伙人江小苹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票房的大幅增长与电影制作行业的快速发展巩固了它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全球电影娱乐企业紧盯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也许用不了多久,仅中国市场就能够创造十亿美元票房的大片。”

  她指出,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中国本土电影在推动票房收入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好莱坞电影仍占主导地位,本土电影的影响力将变得越来越大。

  报告指出, 去年中国电影在本土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4%。2014年,中国制作的电影数量超过了600部。然而,中国对境外电影所采取的配额制度预计将进一步放松,甚至可能在2017或2018年被取消。预计这将加剧好莱坞电影巨头与中国的新兴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2015-06-09 19:08:32)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进口电影片源多元化 好莱坞难保垄断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美媒称,过去这周里,中国的票房被外国电影主宰,排行榜前五名全被进口片把持。这很罕见,但并非是完全史无前例的情况。

  据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6月7日报道,但这周出现了一点新情况,那就是排名前四的影片中有两部既非好莱坞影片,也非英语影片。这两部影片分别是制作成本为1300万美元的宝莱坞喜剧《我的个神啊》,以及成本为3500万美元的日本少儿动画片《哆啦A梦:伴我同行》。它们在与两部好莱坞动作片《明日世界》与《末日崩塌》的对垒中毫不逊色,而这两部好莱坞影片的预算加起来足足有3亿美元。

  《我的个神啊》讲述的是印度明星阿米尔·汗扮演的外星人来到地球进行科研考察的故事,该影片与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科幻片《明日世界》旗鼓相当,但后者的预算是1.9亿美元,制作成本几乎是《我的个神啊》的15倍。《哆啦A梦:伴我同行》面对“巨石”强森出演的《末日崩塌》也非常抢眼,但《末日崩塌》的制作成本是前者的3倍。

  好莱坞应当感到忧虑吗?

  近5年来,中国的电影市场一直是外国电影发行方名副其实的淘金地,许多电影为中国严苛的配额制度下有限的进口片档期展开激烈竞争。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很快就要成为世界最大票房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每个机会对发行方来说都是潜在的财源,影片在内地影院上映的总票房一般能达到5000万美元、1亿美元甚至更多。

  这些价值连城的进口片档期绝大部分会落到好莱坞电影手中,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给中国的影院、电影发行方等撒了大笔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每张售出票价格的8.3%抽税。多年来,好莱坞进口片的市场份额一般占据中国年票房收入的半壁江山。

  对于这种状况,中国的电影管理部门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享受美国影片提供的经济好处。如果不是好莱坞影片提供稳定可靠的现金流,中国的电影行业不会这样兴旺,中国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繁荣的现代电影产业了。另一方面,中国的领导人又提防美国价值观给本国民众带来严重冲击。

  如果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电影能持续抗衡美国电影的话,中国很有可能乐于把部分宝贵的进口片档期重新分配给这些国家的电影。那样的话,好莱坞恐怕真的要非常担心了。

  美媒:中国电影业迎来鼎盛期但年轻影人出头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06-09 11:08:00)

  

  【延伸阅读】中国互联网巨头闯进电影市场 挑战传统电影公司

  美媒:中国电影业迎来鼎盛期但年轻影人出头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外媒称,流行赛车题材系列影片《速度与激情》的最新一部《速度与激情7》似乎与中国没有什么直接关联。《速度与激情7》由环球影业制作,众多英美影星出演,它没有中国影星参演,也没有一场以上海街头为场景的重头飙车戏。然而,该影片自今年4月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总票房近3.9亿美元,打破了有史以来的内地最高票房纪录,它也得到了国家控股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优先排期的支持——有报道称,中影为该影片出资10%。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3日报道,这个数字也高于该影片3.48亿美元的北美票房收入,进一步表明中国对全球电影业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服务机构《中国投资参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总票房达到296亿元人民币(合48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31.3%,并有望在2015年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如果中国和北美保持当前的增长趋势,中国到2018年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中国投资参考》的研究发现,看电影正成为中国消费文化的核心部分。尽管中国免费的盗版电影仍然普遍,但在受访的中国城市消费者当中,近四分之三的人表示,他们会定期去电影院看电影,逾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去过4次电影院,40%的受访者表示至少去过7次。

  投资者没有忽视中国电影市场的这种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在过去18个月里,影视娱乐一直是中国A股市场表现极为强劲的板块,同时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博纳影业(Bona Films)和影院运营商万达电影院线(Wanda Cinema Line)等在海外上市的影业公司的股票也表现亮眼。甚至美国大型电影公司也受益于《速度与激情7》等影片在中国取得的成功。

  然而,传统的电影公司、发行商和影院运营商日益面临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挑战。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公司优酷土豆和乐视全都在加速进军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领域。这些互联网公司在2014年总共合作或者直接投资制作了15部影片,这些影片去年票房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占到中国内地总票房的五分之一。

  此外,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挑战了(而且还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电影推介和发行方式。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电影子公司——阿里影业去年合作投资了一部名为《心花路放》的低成本喜剧片。该影片由阿里巴巴持有部分股权的猫眼合作发行,由阿里巴巴持有32%股权的社交媒体网站新浪微博大力推介。该影片总票房高达12亿元人民币,通过猫眼取得的票房收入占到40%。业内人士担忧,这些互联网巨头可能很快会设法让他们彻底出局。

  报道称,尽管投资巨大而且最近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中国国内的电影制片商仍然很难招架来自进口大片的竞争。尽管中国每年仅允许引进34部进口片,但去年进口片(含买断进口片)在华票房收入达133亿元人民币,占到去年内地总票房的45%。

  所有这些意味着,尽管中国电影业看起来仍会增长,但受益的未必是迄今为止这一行业增长趋势的主要受益者——老牌的电影上市公司。和中国其他许多消费行业一样,电影业的格局也在迅速发生改变。

  (2015-06-03 09:19:00)

  

  (原标题:美媒:中国电影业迎来鼎盛期 但年轻影人出头难)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美国历史上诱拐儿童惊天大案

当警察局长带着成群记者陪激动万分的克莉丝汀来到火车站迎接儿子,并一再呼吁记者“要多看警方为市民做的好事,而少揭露一些问题”时,克莉丝汀发现,警察们带回的小孩虽然酷似沃尔特,并坚称是她儿子,但克莉丝汀觉得孩子并非她的儿子。

一半学生认为作弊不是大问题

54.3%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不诚信,这个数据更让我诧异。它意味着,仅有一半多一点的受访者认为作弊不诚实,那么,是不是近一半的受访者都认为作弊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学生对待作弊的态度,其实是中国人诚信意识的一种反映。

北京“迁都”通州报道幕后

习总与北京市委的决定切中了要害,北京从央企到学校到医院到各种工厂不等,出现搬不动,当然可以认为是部门利益或利益集团作怪,但同样也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缺乏改革的表率作用,大家担心,谁第一个搬走了反而变成老实人吃亏,看不到改革的前景。

日本的教育问题太可笑

我们小组讨论时,约定双方各自找出自己国家所面临的三个问题。你猜日本人的问题是什么?第一,孩子逃学;第二,有家长虐待孩子的现象;第三,父母给学校找麻烦。我关注的是第三点,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 美国首席大法官们的逸闻轶事
  • 安倍最近遇到了哪些麻烦事
  • 黄金岁月: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准备
  • 张充和旧事:高水平的昆曲票友
  • 《少年班》:董子健的天才逆袭梦
  • 求助:要和家庭条件差的男友结婚吗?
  •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艺术的地宫(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