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的外孙刘建将军。(摄影:刘梦阳)   近日,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的外孙刘建将军。(摄影:刘梦阳)
1940年,朱德在山西武乡县。(刘建 供图) 1940年,朱德在山西武乡县。(刘建 供图)
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朱德和毛泽东在一起研究对日作战计划。(刘建 供图) 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朱德和毛泽东在一起研究对日作战计划。(刘建 供图)
1974年,“小排长”刘建向朱德元帅汇报在部队当兵的体会。(刘建 供图) 1974年,“小排长”刘建向朱德元帅汇报在部队当兵的体会。(刘建 供图)

  中国日报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刘梦阳)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8年前,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八年艰苦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年亲历抗战的老一辈革命家几乎已都不在人世,他们的后代大多亦逾古稀花甲之年。但是,抗战精神代代相传,战争故事百听不厌。长辈们是幸运的,能在战争中成长,见证一段光辉岁月。而我们,亦是幸福的,能在和平年代,跟随着长辈的回忆,揭开那段峥嵘历程的面纱。

  近日,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开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的外孙刘建将军。刘建将军谦逊和蔼,娓娓道来,叫人不禁一晃神,就想起了敦厚可亲的朱老总。

  烽火连三月,修书求募捐

  “爷爷原来曾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军阀要职。后来,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辞官赴德,经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刘建将军开门见山,先简要地介绍了朱老总早年投身革命的缘由,也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伏笔。

  1937年11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总指挥的朱德同志率军在山西奋战日寇,战斗紧张激烈,各项军事工作都需要总司令决策,他非常繁忙。当时,他家乡四川正遇年荒,朱德总司令非常惦念自己的母亲,遂给同乡好友,在滇军时任朱德旅部军需官的戴与龄写信求助。

  刘建将军一字一句,读了这封信:

  “与龄老弟: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爷爷在做国民党军官的时候,收入是相当不错的,但参加革命以后,军民一致,同甘共苦,就像井冈山龙江书院这样一幅对联所言:‘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说的就是这种对比情况。所以,当时已参加革命十几年的爷爷在信里说,‘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这是真话,”刘建将军就信做了补充说明。

  发动军民搞生产,建设陕北“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江呀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歌曲《南泥湾》中的唱词,这首诞生于1943年延安的革命歌曲,藉由着郭兰英老师甜美脆亮的歌声,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1941年春,王震同志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来到陕西延安附近的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部队众多强壮劳动力大大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帮助边区建设,并形成了密切的军民关系,正如歌中所唱,南泥湾在军民同心的建设下,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

  那么著名的“南泥湾政策”又是谁提出的?毫无疑问,答案正是朱德总司令。

  “这一回,我把南泥湾、临镇、牛式镇一带全跑到了,可称得良田万顷,真是块好地方啊!可惜荒芜了这么多年。这一次党中央决定调三五九旅回来,防备顽固派的进攻,可以到那里一边驻防,一边生产。平时不打仗就可以开荒生产。一个旅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那里变成陕北江南,”1940年,朱德同志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勘察了南泥湾一带回来后,对他的战友、夫人康克清同志说。

  第二天,朱德同志就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南泥湾政策”,很快得到党中央同意,三五九旅随即抵达陕北。

  仅1941年短短一年中,在“南泥湾政策”的指示下,三五九旅开荒11000亩,产粮1200石,打窑洞1000多孔,盖房子600余间,在南泥湾打下了屯田垦荒的基础。

  “在延安,爷爷是大生产运动的带头人。他除了组织部队开荒生产外,还有块‘自留地’,亲自耕种。据徐向前回忆,朱德‘起早贪黑,拾粪浇水,辛勤管理,种出的西红柿个头特大,我们都吃过,一时传为美谈’,”刘建将军说,“南泥湾政策大大推动了陕甘宁边区至各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能占战士便宜”

  “您是朱老总的外孙,为什么习惯称呼他为‘爷爷’?”在采访过程中,每当提及朱德元帅,刘建将军总是自然而然地称唤“爷爷”,令人不禁心生好奇。

  “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就有人问过。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时候有回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喊‘爷爷’,当时爷爷的访客就很奇怪地问这是谁?爷爷说是朱敏的儿子,对方就说这不对吧?照理应该管您叫‘姥爷’。爷爷随即说,什么‘老爷’,那是在叫封建地主呢,现在男女平等,在我们家,晚辈都叫‘爷爷’,”刘建将军聊起往事,眼中充满了亲切的怀念。

  谈到爷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刘建将军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回忆起自己在部队担任排长的时候,爷爷与自己的谈话:

  “你们连队养了几头猪啊?”

  “养了十五头猪。”

  “大的猪多少斤?小的猪多少斤?大的多少头?小的多少头?”

  刘建如实回答后,朱德又问:“平时多长时间杀一头?过年过节杀几头?”

  “过年过节杀一头,平时大概半年杀一头。”

  “猪崽自己繁育还是去市场买?”

  “去市场买。”

  “杀了猪以后,战士们能不能吃到猪下水?”

  “这个……量太少了,不够分,一般都让连队干部给吃了……”

  这时,朱德严肃地说:“你看,这就是干部占了战士的便宜。咱们军队官兵一致的重要一条就是干部不能占战士的便宜,要跟战士打成一片。一旦有了占战士便宜的思想,就会脱离战士。打仗要靠战士冲锋陷阵,胜利要靠官兵一致,干部平时就要注意保护、爱护战士。”

  朱德元帅本人就从不占公家、战士一丝一毫便宜,而且时时刻刻记挂着党和人民。他去世前,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有两万元的存款,这笔钱不要分给孩子们,不要动用。告诉康克清,把它交给组织,作为我的党费。”朱德逝后,康克清按照他的遗嘱,把这笔存款如数交给了党组织,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刘建将军谈到,朱德元帅经常告诫他们的就是“要做细致的工作”,要注意观察细节,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以身作则,以小见大,很多道理都蕴藉在平常小事的点点滴滴之中,现今想来,真是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建将军现今已年过花甲,他接下了长辈的班,守护秉承着朱老总的家训遗志,而这种传承,将一直延续下去。

(原标题:朱德外孙刘建回忆朱德: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中国日报网)

编辑:SN054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僵尸肉反转剧不能比谁嗓门大

只要是过期的肉,四五年也好、四五十年也罢,叫僵尸肉也好、过期肉也罢,都是不安全的肉,所以,僵尸肉剧情,应该回到真相的探究上来,而不是比谁的嗓门高,谁的腕劲大。

究竟谁在刻意炒作花木兰?

在批评贾玲恶搞花木兰前,听说过“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有多少,还真是未知数。即便现在,这个研究中心连自己的网站也没有,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他们突然冒出来抗议贾玲的小品。这样的抗议,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木兰形象,有何资格替木兰维权呢?

老人公交车上咋不打小伙子?

这个老人除了有一种“专检软柿子捏”的心理外,更是在模糊一个概念,那就是将道德等同于法律,将权益等同于自己的权力。以维护自己权益的名义“专检软柿子捏”,这不是维护社会公德而是在欺负人,这些老人们之所以“有选择”的“维权”,更是因为小伙子他们打不起,也不敢打。

让公务员周六上班是违法之举

在劳动者权益普遍不被尊重的现实语境下,强调保护公务员群体的法定休息权就成为一件令人纠结的事情,呼声过大还有“为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的嫌疑。问题是,若政府对体制内“自家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做到充分尊重,遑论尊重体制外更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安倍不会来华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 谁该为赵作海出狱后的连环悲剧负责
  • 真实历史中的花木兰到底是什么人?
  • 为什么大家要开始追怀五十年代?
  • 《小时代4》是时代的开始还是终结?
  • “引起男士注意”是件正经事
  • 实拍:瑞士皮拉图斯山的唯美黄昏(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