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原名万明礼,1916年生于山东东平。青年时期的万里书生气十足,喜爱文艺,酷爱文学。大学时关心时政,在各种思想碰撞中比较、学习,逐渐接受马列主义,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曾任冀鲁豫区党委秘书长,组织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那么,他是怎样完成从一个文艺青年向革命者的转变的呢?

  年轻时喜欢文学

  万里幼年丧父,母亲一人担当生活,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年幼的万里将母亲的艰辛与苦痛全都记在心里,为了不辜负母亲的苦心,他发奋读书。

  万里的启蒙教育是在私塾里完成的,幼年的他就懂得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有一次在课堂上,居然为先生背完了《论语》。先生边听边微笑着点头,口中重复着:“孺子可教也!”后来,万里回忆说:“虽然背下来但没有老师给讲。”

  接下来,万里在东平县书院小学和东平初级中学接受教育。20世纪20年代时,书院小学的主要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术、体操、图画、唱歌、手工、历史、地理,已经废止了读经。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万里在这里接受的是近代的文化知识教育。从幼年起,读书便成为万里的爱好和习惯。在他看来,只有积极主动地读书才是最好的学生。

  1933年秋,万里考入向往已久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院。

  万里在考入曲阜省立二师的同时,也接到了济南省立一师的录取通知书。他报考了这两所学校,最后还是选择了二师。因为这里生活费用低,学校每月发给的 5元钱就够吃饭用的了。

  青年时的他充满幻想,非常喜爱文学,当时他很想成为一名文学家。大学时,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读书上,尤其酷爱外国名著,最喜欢法、俄两国的文学,对大仲马、雨果、莫泊桑、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都爱不释手。这些作家的作品他都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让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人生,《九三年》使他看到了革命的力量。

  中国文学中,他最喜欢鲁迅的作品,尤为喜欢鲁迅杂文。他欣赏作品中锋芒毕露地抨击时政的章节,从那时起,万里不再沉湎于革命浪漫主义,而是开始关心时政,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

  万里在学校里经常和爱好文艺的同学交换进步文艺书刊,谈论对当局的看法,共同商议对策。为了团结更多志同道合者,他们组成读书会,将鲁迅著品作为研读的重点。

  “文革”期间,万里也像其他老干部一样,受到严重打击。一段时间被“监护”在北京卫戍区,每天面壁思过。他就让家人捎来《鲁迅全集》,利用那段时间,万里将其细看了两遍。

  此时,鲁迅成了他的知音,在乱世中保持清醒,用沉默积蓄力量。他尤为欣赏“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气度。

  为寻找解决现状的理论依据读经典著作

  万里考入曲阜二师,无疑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曲阜,不但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更重要的是二师有着优良的校风学风、众多造诣高深的学者以及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学习时,同学们传阅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他们对共产党和红军十分敬佩,向往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万里经过艰苦的探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受到了革命思想洗礼,踏上了革命之路。

  1936年,万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以教师的身份开始了宣传工作。他发动师生订购进步书刊;利用读书会宣讲革命道理;组织师生出墙报,创办《学习园地》;组织演唱会,演出进步戏曲;建立“小学教师联席会”,吸收进步知识分子入党。在他的主持下,更多人通过“读书”,接受马列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

  “文革”中,他虽受到“监管”,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面对方针路线的问题,陷入了深深思考。他通读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从中寻找解决中国现状的理论依据。他最为关心农民问题,万里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能够坐下来读书是不幸中的万幸。”正是那时的苦读,为他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使他在后来的农村改革浪潮中快速捕捉到时代的脉搏。

  1978年,小岗村偷偷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1月24日,小岗村农民紧张不安地等待上级领导表态的时候,万里来到了当地。他看到各家各户粮食装得满满的,高兴地说:“我支持你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万里看到实行一年的“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提高了人民生活,这样的方法便是好方法。此时,有人提出:“这种方法如果发展下去会出现土地私有制”。万里反驳:“我们放手的只是使用权,而不是产权”。出现土地私有的倾向时,我们就再改变政策。他正是依据了马克思的理论精髓,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变化中的事物。读书,为他带来了睿智,使他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你们新华社每天发的内部报道,对我们很有帮助”

  万里习惯每天早上收听新闻联播,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览当天首都的各大报纸,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送来的大量内部材料。他特别重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的内部报道材料,认为这些内部刊物信息量大,比较客观全面,对中央了解情况和进行决策很有帮助。20世纪 80年代初期,万里在同《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和新华社社长穆青交谈中,不止一次地说:在这场激烈的农村改革中,你们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立了功的!你们的一批记者,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思想水平高,敢于秉公直言,在斗争最紧要关头,写出了一批很有分量的报道和调查报告,对农村改革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他还对穆青说:你们新华社每天发的内部报道,对我们很有帮助,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情况。

  万里对新闻报道反复强调:一要多做调查研究,知实情,讲真话,敢批评。二要反对宣传领导个人。三要抓正负面典型。

  万里十分尊重和支持记者工作,他经常同一些新闻界领导和记者、作家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交谈中,他不以领导自居,平易近人,坦诚相见。这使他了解到大量真实情况,对于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钱理群进养老院能否优雅老去

接纳钱理群夫妇的养老院能让他们优雅地老去吗?这一养老命题已经真切地摆在该养老院面前,同时也给国内其他养老院以及整个养老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雅地老去,这是理想,也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知识分子该两耳不闻窗外事?

“公共知识分子”与“专业知识分子”不应该分高下带褒贬。这就像,有的人在实验室呆一整天不觉累,有的皇帝喜欢做木工活;而有的人生性喜欢演说或表演,有的皇帝喜欢当戏子。新闻界的人讲“专业主义”,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负责任地报道一切”。

“三盲人员”怎当上文联主席

熊主席干出的这事儿,羞辱的不是文人,而是权力,是一地的官场生态。写诗狗屁不通,写个字条错字连篇,实乃文盲;自己发帖遭网友吐槽,反责怪网站,实乃网盲;公然带人砸电脑,实乃法盲。如此“三盲人员”,竟然当上了文联主席,怎教看客们不欢乐?

蓝翔招生“不来拉倒”谁损失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最紧缺的不是学历教育的规模,而是给这个社会提供一技之长的工匠学校。如果今天的舆论无视蓝翔曾经在这方面给社会提供的人才、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而是不遗余力地将它逼到墙角,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那些真正希望学到一技之长的学生。

  • “三盲人员”是怎么当上文联主席的
  • 广告代言就得对低龄儿童说不
  • 宋美龄:迷恋权力包庇亲友公私不分
  • 少女哪吒:小镇文艺青年的逃亡录
  • 动画《大圣归来》为何能票房逆袭
  • 20年无性婚姻子女成家我想解脱
  • 环岛自驾最美星空小镇特卡波(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