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今年的发掘重点主要集中在猿人洞第5层以及第6层上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今年的发掘重点主要集中在猿人洞第5层以及第6层上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一直被西方部分学者质疑了30年,由于用火证据不足,周口店猿人洞被质疑为只是一个天然“陷阱”,而不是古人类生活场所。昨天,周口店遗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发现的大量“北京人”控制用火证据,有力回击了西方学者质疑。大量遗迹表明,“北京人”在40至50万年以前,已经学会用火。

  最新发现

  发掘出土

  标本近万件

  昨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共同发布2011年—2014年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成果及2015年发掘计划。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队队长张双权介绍,通过对猿人洞第4层堆积中上部、下部的发掘,共出土可鉴定标本上万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制品,原料基本为脉石英,另有水晶、燧石等,石制品类型包括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断片、碎屑等。

  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有3000多件,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另外还出土了啮齿类、鸟类等小型动物化石2000余件。

  今年的发掘重点主要集中在猿人洞第5层以及第6层上部,计划清理堆积厚度3米至4米。目前,本年度的发掘工作已渐入佳境,发现“北京人”化石的可能性增加,计划发掘持续到10月中下旬。

  回应质疑

  提供重要科学素材

  本次发掘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清理过程中,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的密集出现,它们为“北京人”用火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素材。

  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介绍,猿人洞第4层位是前人记录中的“灰烬层”,或称“上文化层”,其间不仅有“北京人”用火证据的存留,亦有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大量出土。

  高星说,从1985年以来,部分西方学者质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种的能力,提出作为古人类用火证据的烧骨、烧石、灰烬可能是从洞外被水流冲入的;被烧过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烬可能是自然火造成的,或洞内的腐植材料,鸟类、蝙蝠等的粪便自燃或氧化反应的结果。猿人洞可能只是一个天然“陷阱”,而非古人类生活场所。

  找到控制用火力证

  此次发掘结果表明,遗址疑似用火区沉积物很可能经历了700℃以上的加热,而自然火一般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温度。高星表示,这些磁性、色度异常的沉积物可能受到人类控制用火的作用,但它们是原地用火区堆积还是曾经历再搬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高星介绍,为了获得“北京人”用火的确凿证据,组织了磁学、释光特性、微形态、元素碳、植硅体、孢粉、红外光谱分析、文化遗物的分布特点等多个因素,对“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证据进行了重新检验,分析测试了灰烬中是否有用火证据硅质体存在。

  研究发现,猿人洞的第4层和第6层灰烬中含有硅质体,即找到了证明“北京人”用火的一种证据,说明“北京人”在第4和6层位所处的年代(距今40万-50万年)已经可以有控制地用火。

  暑期活动

  

  零距离感受考古发掘

  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董翠平介绍,为了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结合正在进行的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遗址管理处在暑期推出了“零距离感受考古发掘”特色活动。

  观众可以近距离参观猿人洞考古发掘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交流地质学、考古学、古人类学等方面知识,进一步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

  同时,观众还可以在科普工作者的指导下,在周口店遗址模拟发掘区进行模拟发掘,并对发掘出土的化石进行清理、辨认,进一步了解考古发掘知识并体验考古时的艰辛。

  【小档案】

  周口店遗址的“心脏”

  第1地点(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是第四纪地质学剖面的代表性遗迹,保存了遗址最完整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科学信息。

  猿人洞自上世纪20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为做好猿人洞的保护、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批准对该部位进行发掘。

  自2009年开始至今,开展了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西剖面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原标题:周口店发现“北京人”用火新证)

编辑:SN117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今天有谁像杨绛一样淡泊名利

今天,无论文学界还是学术界,浮躁已经成为了一种突兀的符号,还有多少人像杨绛一样淡泊名利?或许有,但一定不多!当然,追逐名利,没有原罪,无可厚非,但总得坚守一定的底线吧,还有多少人像老派知识分子那样从良心出发?

公众为何不相信“脑控汽车”

科学探索需要想象力,但科技发明必须考虑会不会扰乱社会秩序。如果一个既不大可能又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的发明被报道出来,公众首先是表示不信:“为啥每次看见国内这种就觉得是纯吹牛骗经费的。”“出了事,不要怪车的质量,要怪怪你脑袋有问题。”

吊诡的“王林大师”这次栽了?

有人说,王林是政商界的掮客,以及联系娱乐界为政商界服务的老鸨。王林不仅长期隐秘于政商圈,还与娱乐圈打得火热,不少影星歌后是他的干女儿。不过,如今王林被警方带走了,就不是圈内女星人人自危,那些政商圈人的又多少将要夜不能寐,坐立不安了?

别让万里们开辟的事业停滞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希望到纪念改革开放50周年之际,我们能够交出一份无愧于万里这一代改革派政治家的答卷,而不是让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冒着巨大风险开辟的事业中途停滞,甚至夭折。

  • 马未都:恶搞花木兰触动文化底线
  • 高严外逃后的去向为何至今成谜
  • 漫说日本战国:织田信长之特别翁婿
  • 杨绛迎104岁生日:名满天下人淡如菊
  • 《捉妖记》:影票要奉献给良心电影
  • 心探索:忠于自己的心才会遇见幸福
  • 云南纳西族痴男怨女的“殉情地”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