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2日电 (健康频道 陈明)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将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并且规定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随着牙齿保护及保健意识的普及,功能性牙膏大受市场欢迎。但同时也面临着概念炒作的倾向。今年3月份,因构成虚假广告,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被处罚603万元。

  此前,牙膏及牙膏周边产品,如牙线、牙刷等产品的属性规定很模糊。另外,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对牙膏类产品进行规定,不少品牌商在牙膏宣传中使用医疗用语,夸大牙膏功效,宣称牙膏能够治疗牙齿疾病。专家解释,这类广告实际上涉嫌虚假宣传。

  据悉,“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洁和美化,符合化妆品定义”,美国、欧盟、日本等均将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管理。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的送审,我国牙膏也拟将纳入化妆品范畴,生产者要对其功效宣称负责。

  据送审稿规定,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以商标、图案或者其他形式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专家:10元、3元的牙膏功效差不多 功能牙膏不能代替口腔治疗

  当今,10元以上的牙膏成了超市里牙膏的主力军,20元以上的也越来越多。北京301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生闫黎津告诉中新网健康频道,20元、10元、3元的牙膏实际上差不多,主要是商业概念的炒作。牙膏的主要成分,比如说摩擦剂、粘合剂、洁净剂、芳香剂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牙膏的主体材料成本大致相同,贵出来的就是一些添加剂,例如一些抗过敏、止血、美白的成分,但这些功效的作用真的是如广告宣传那样吗?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功效牙膏”,按使用效果分,主要有美白类牙膏、药物保健类牙膏、防龋牙膏。据专家介绍,牙膏在口内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一些所谓有“特效功能”的牙膏,其“特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很难。比如加“钙”牙膏几乎无法为牙齿补钙。

  闫黎津表示,在选择牙膏时主要注意四点:首先,不能只盯着价格,觉得价格高的就是好的;第二,不要盲目轻信各类广告,如果没有口腔问题,选择普通清洁型牙膏即可;第三,要选择正规品牌的牙膏;第四,不同功效的牙膏最好交替使用。

  此外,闫黎津强调,现阶段牙膏的基本作用是清洁空腔、清新口气、抗过敏、防腐抗菌等,无论什么功效牙膏都不能代替口腔治疗。一旦有了牙病,还应该积极去医院治疗,而不能依赖于牙膏,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中新网健康频道)

(原标题:牙膏拟将纳入化妆品范畴 不得暗示产品具医疗作用)

编辑:SN054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六六维权击中电商服务软肋

无论大V还是普通消费者,他们赖以维权的本不应是人脉,不应是粉丝数量,而应该是规则,是法律。这也提醒我们的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管理和约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维权渠道,唯此才能打造一个“人人权利平等”的网络购物环境。

北京大妈和"事儿妈"的不同

北京大妈所以很事儿,首先缘于她们的热心肠,那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也得问问,用老百姓话说那就是“没拿你当外人”。您别说街里街坊的了,就是我,一个记者,跟受访的大妈能有几回接触啊,但说不了几句话,这大妈们就开始问“你结婚没有啊”……

呼格案错案追究不能虎头蛇尾

呼格案真相大白后,原公安方面的专案组组长被撤职并被逮捕了;但检察院和法院方面,岂能这样不明不白地轻松过关。特别是法院,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呼格案的最终处理,可谓殊为关键,对呼格吉勒图的被冤杀,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古巴与美国建交:历史老人笑了

古巴很小,与美国相比,似乎很弱,也很贫穷。但小与大、强与弱、贫与富,所有这些在历史老人的掌中都有着辩证发展的回旋空间与时间。在古巴的坚韧面前,禁运、制裁、颠覆、控制一筹莫展。孤立人者变得愈发孤立。历史老人青睐的是民心,民心不喜欢霸道与强权。

  • 跟王林合影是多糗的事(图)
  • 国外认可高考成绩并不值得骄傲
  • 中国十大元帅谁的书法更胜一筹?
  • 金庸笔下哪些学霸不爱美色
  • 何东:《捉妖记》观众抢票像不花钱
  • 四大特征教你如何分辨渣男
  • 旧金山旅行必须要做的七件小事
  • 0